-
公开(公告)号:CN11941074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55131.3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唾液腺肿瘤类器官模型的光动力治疗疗效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类器官培养基的海姆泊芬药物溶液被细胞摄取后,用不同激光组辐照类器官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类器官模型形态变化并拍照记录;S2:若干时间后,每孔中加入与含有海姆泊芬药物的类器官培养基相同体积的CellTiter‑Glo®3D Reagent试剂,充分混合后使细胞裂解;S3:将孔板继续置于室温再孵育,随后将各孔的溶液按照分组转移至不透光的孔白板中,并用酶标仪记录化学发光值,进行光动力治疗疗效评估。本发明将光动力疗法应用于唾液腺肿瘤类器官,实现创伤小、靶向性强、可重复治疗等优点,减少手术风险;评估光动力疗法对于肿瘤的有效性,给予临床上用药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658547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65164.8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自组装杂化光敏剂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光敏剂原卟啉PpIX和HIF‑1α抑制剂KC7F2药物粉末得到混合溶解液,将混合溶解液溶于FeCI3溶液中进行自组装,离心,冻干得到纳米颗粒。首次将KC7F2这一小分子抑制剂作为前药用于纳米光敏剂,并利用其化学结构来达到GSH响应和淬灭的结果,以减少对ROS的消耗达到增氧目的。通过上述简单的制备方法构建铁离子、原卟啉PpIX和KC7F2自组装形成纳米杂化颗粒,旨在实现一种新的PDT协同CDT以逆转肿瘤缺氧微环境的增氧治疗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84162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35472.0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K41/00 , A61K38/42 , A61K47/54 , A61K47/69 , A61K47/60 , A61K47/24 , A61K47/28 , A61K39/00 , A61P35/00 , A61P1/02 , A61P3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仿生红细胞纳米颗粒在制备治疗口腔癌药物中的应用,仿生红细胞纳米颗粒包括磷脂、胆固醇、叶酸、光敏剂和血红蛋白,其各组分质量比为17~23:5~9:0.7~1.3:1~2.5:40~100,所述叶酸经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修饰。构建改良配方的主动靶向仿生红细胞纳米颗粒,旨在利用氧增强型PDT策略,通过FA基团的靶向效应,解决Ce6的非选择性肿瘤富集,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通过Hb的自供氧,有效抑制HIF/VEGF介导的缺氧相关通路,为PDT在口腔癌治疗方面提供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