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尺寸高纯α″-Fe16N2氮化铁磁性粉末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54444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452888.2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高纯α″‑Fe16N2氮化铁磁性粉末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铁精矿依次通过高压辊磨、纳米砂磨和干燥处理,得到微米级细颗粒铁氧化物粉体;2)将微米级细颗粒铁氧化物粉体进行氢气还原,得到多孔活性还原铁粉;所述氢还原的温度控制低于还原转化路径临界温度50℃范围内;3)将多孔活性还原铁粉在氨气气氛中进行氮化,得到α″‑Fe16N2氮化铁,该方法以廉价的铁精矿为原料,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可大批量生产,且能够获得微米级的高纯α″‑Fe16N2氮化铁粉末,进而可采用常规增材制造方法对其进行成型生产高性能磁铁。

    一种基于多组分气体介质和废弃生物质耦合供热的无固体化石燃料的烧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3503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11486207.6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组分气体介质和废弃生物质耦合供热的无固体化石燃料的烧结方法,该烧结方法是将生物质燃料完全替代化石燃料与烧结矿原料混合制粒,所得粒料经过布料后,进入烧结机内进行点火和烧结;在烧结过程中依据料层不同区域热量分布的差异性,综合调控气体介质中可燃、助燃组分比例以及热废气温度,向不同区域分别导入不同的多组分气体介质,不但为物料烧结提供充足热量,而且可以调控料层传热与燃料燃烧的匹配性,使料层热量分布均衡合理,该方法突破了常规烧结依赖单一化石燃料供热的不足,在生产品质均匀烧结矿的同时,可从源头上有效控制COx、SOx、NOx的产生,经济、环保优势显著。

    一种多组分气体介质复合喷吹的低能耗低排放烧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6250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0020503.0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组分气体介质复合喷吹的低能耗低排放烧结方法,该方法是将烧结机内烧结料面从点火结束点至废气温度开始上升点之间的区域依次划分为区域‑1、区域‑2及区域‑3;烧结过程中向区域‑1喷吹高燃气比例多组分气体介质、向区域‑2喷吹中燃气比例多组分气体介质,以及向区域‑3喷吹低燃气比例多组分气体介质,采用该方法能够更大程度满足料层不同高度处热量需求不同的局限,协同提高燃料燃烧效率,进一步降低固体化石燃料消耗,可实现固体燃耗降低6~10kg,减排CO2 18~30%、CO 25~40%、二噁英40~70%。

    一种多介质气体喷吹强化高比例细粒物料烧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29991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46004.7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介质气体喷吹强化高比例细粒物料烧结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细粒级铁矿石、熔剂、高燃烧活性燃料与常规化石燃料及返矿等原料依次进行混匀、制粒、布料、点火和烧结,且烧结过程中向烧结料面喷入由燃气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介质。该方法通过调控高燃烧反应活性燃料特性参数、配加比例,并耦合调控多介质气体喷吹浓度、覆盖范围以及燃气、水蒸气的相对体积百分比来优化料层透气性和热状态,从而实现高比例细粒物料烧结的强化。

    一种氢还原法生产球形铁粉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33417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56972.5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还原法生产球形铁粉的方法,该方法是将铁氧化物原料经过超细湿磨处理,得到超细颗粒浆料;将超细颗粒浆料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球形团聚体;将球形团聚体在750~850℃温度下进行氢气还原,得到还原产物,所述还原产物通过超声打散,即得球形铁粉。该方法采用铁氧化物原料,经过超细湿磨和喷雾干燥控制团聚体粒度及形貌,再通过严格控制氢还原过程的温度使得团聚体内部发生硬团聚从而得到具有球形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好的球形铁粉,在粉末冶金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适合增材制造方向,其在功能化利用领域也具有优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