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7436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69793.8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
IPC: G06Q50/06 ,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10/0631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热综合能源耦合系统多目标运行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综合能源技术领域,方法为:获取当前周期的预测气象数据,拟合生成系统环境综合参数;将该系统环境综合参数及多个连续周期的系统历史热负荷值,输入至基于CNN和LSTM的热负荷动态预测模型中,输出热负荷预测值,并对其进行实时动态修正;基于修正的热负荷预测值,构建以电热综合能源耦合系统运行成本、碳排放量及能源消耗量最低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利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获取最优运行优化方案,合理分配当前周期系统中各供热模块的热负荷比例。本发明合理匹配并充分利用光能、地热资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04535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1265007.2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24D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智慧供热的多供热分区换热站供热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信号采集模块采集换热站内供热系统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传输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的运行数据并传输至智慧供热平台;智慧供热平台接收运行数据,然后将指令发送给控制模块;执行模块接收控制模块的执行命令,自动调节执行器;视频监控模块对换热站内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本发明实现了换热站系统智慧化、精细化管理,解决了供热系统水力失调、末端冷热不均的问题;为智慧供热平台在线诊断提供依据,有效避免既有换热站和新建换热站出现重复改造、重复投资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797436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69793.8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
IPC: G06Q50/06 ,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10/0631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热综合能源耦合系统多目标运行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综合能源技术领域,方法为:获取当前周期的预测气象数据,拟合生成系统环境综合参数;将该系统环境综合参数及多个连续周期的系统历史热负荷值,输入至基于CNN和LSTM的热负荷动态预测模型中,输出热负荷预测值,并对其进行实时动态修正;基于修正的热负荷预测值,构建以电热综合能源耦合系统运行成本、碳排放量及能源消耗量最低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利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获取最优运行优化方案,合理分配当前周期系统中各供热模块的热负荷比例。本发明合理匹配并充分利用光能、地热资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04765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23293.1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负荷预测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涉及时间序列分析的能源使用预测领域,具体方案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待预测时刻的负荷相关数据;将负荷相关数据输入到预训练后的集成预测模型中,进行各个基线模型的负荷预测,通过动态优化模型输出的实时权重对各个基线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线性加权,最终得到目标区域的负荷预测值;本发明结合强化学习及深度学习集成预测模型预测思想,通过强化学习分析负荷变化趋势,得到集成预测模型各基线模型实时权重,从而充分挖掘负荷数据中的时间序列特征和空间相关性,最终提升供暖系统中负荷预测的精度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47652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23293.1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负荷预测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涉及时间序列分析的能源使用预测领域,具体方案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待预测时刻的负荷相关数据;将负荷相关数据输入到预训练后的集成预测模型中,进行各个基线模型的负荷预测,通过动态优化模型输出的实时权重对各个基线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线性加权,最终得到目标区域的负荷预测值;本发明结合强化学习及深度学习集成预测模型预测思想,通过强化学习分析负荷变化趋势,得到集成预测模型各基线模型实时权重,从而充分挖掘负荷数据中的时间序列特征和空间相关性,最终提升供暖系统中负荷预测的精度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215863662U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22283272.5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热源供热系统,包括市政热网、调峰热源、混水罐、循环泵机组、混水泵机组、供水总管、回水总管、供水支管、回水支管、混水管、补水管,所述混水罐入口一端通过供水总管连接调峰热源,另一端通过混水管连接回水总管,涉及调峰系统技术领域,通过混水方式,解决最不利工况下,调峰锅炉额定流量限制问题,增加调峰热源供热保障性;调峰热源与热电联产双向补充,相较调峰热源解裂运行,可充分发挥热电联产供热能力,提高热电联产和调峰热源供热效率;调峰热源和热电联产互相补充供热,有利于缓解热电联产的“热电矛盾”问题,提高供热系统供热保障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