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98817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310343174.3
申请日:2013-08-0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1L1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浑水压力测量中的滤网阻沙装置,它包括一卧式布置的过滤单元以及安装于过滤单元上的阀门组件。其中,过滤单元包括一无底的过渡桶,一敞口端与过渡桶的一端对接在一起的浑水桶,一敞口端与过渡桶的另一端对接在一起的清水桶,一装夹在浑水桶和过渡桶连接处的中细滤网,以及一装夹在过渡桶和清水桶连接处的细滤网。浑水桶的桶底中心通过管道与浑水系统取压点连接,清水桶的桶底中心通过测压管道与测压传感器连接。本发明阻隔了浑水中的泥沙颗粒进入测压系统,避免了泥沙等固体颗粒物在测量管道和测压传感器中的沉积,并可通过阀门组件排除过滤单元内的泥沙,保证了浑水压力测量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512829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507701.X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浑水密度测量泥沙浓度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阶段:①称量作为沙样的泥沙质量MS,并放入一容器中,测量清水体积VW,倒入所述容器中,搅拌成浑水;②测量步骤①获取的浑水体积V,计算浑水中泥沙体积VS=V-VW;③计算泥沙密度ρs=Ms/Vs;2)测试阶段:①称量待测浑水质量M,测量待测浑水的体积V;②计算浑水密度ρ=M/V和清水密度ρW=MWVW;③计算获得泥沙体积浓度CV=(ρ-ρW)(ρS-ρW)。本发明可以应用在浑水河流、水电站、水泵站等泥沙浓度测量,有压流动、明渠流动中模拟试验装置中的泥沙浓度测量和各种浓度测量仪器的标定,包含固体颗粒在内的所有固液两相流的固体颗粒浓度测量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979658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17385.X
申请日:2012-12-0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3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双活动导叶水泵水轮机由转轮、副活动导叶、活动导叶、固定导叶、蜗壳、尾水管、活动导叶控制结构、副活动导叶控制机构等八部分组成,所述的转轮、活动导叶、固定导叶、蜗壳、尾水管及活动导叶控制结构各部件按照传统水泵水轮机组连接,所述的副活动导叶安装在活动导叶与转轮之间,所述的副活动导叶控制机构与副活动导叶相连接以控制副活动导叶的状态。本发明所的优点在于:水泵水轮机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特别的是通过在活动导叶与转轮之间设置副活动导叶,使机组的水泵与水轮机均能在其最优工况区运行,有效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并减少了动静干涉,利于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52893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07678.4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浑水流量浓度方法及引水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阶段:①安装引水装置;②获取泥沙密度ρS;2)测试阶段:①调整引水管深度及角度,打开引水装置进行排水,并接入一容积中;②称量待测浑水质量M,测量待测浑水的体积V;③计算浑水密度ρ=M/V和清水密度ρW=MW/VW;④计算获得泥沙体积浓度⑤计算流量浓度CQ=(QS·t)/(Q·t)=QS/Q=NV。该引水装置包括一引水管,一套设在引水管上的法兰,三个沿周向均匀固定在法兰下表面的螺杆,一套设在法兰下方的引水管和三个螺杆上的刻度圆盘,一固定在引水管上并套设在三个螺杆上的定位圆盘,以及一设置在引水管末端上的阀门。本发明可广泛用于浑水流量浓度测量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741273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15525.4
申请日:2015-03-1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精度万向喷射系统及方法,它包括万向球、进水管、出水管、喷嘴、万向球底座和万向球压盖;万向球的内部设置有一贯穿万向球的孔道,孔道上设置有内螺纹,进水管的一端和出水管的一端都设置有与孔道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出水管一端穿过万向球底座与万向球螺纹连接,出水管另一端与喷嘴螺纹连接;进水管一端穿过万向球压盖与万向球螺纹连接;万向球压盖位于万向球底座上部,与万向球底座螺纹连接,万向球压盖与万向球底座中间形成一用于容纳万向球的腔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时调整、检测喷射角度的高精度万向喷射系统及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研究含砂水对材料的磨蚀程度的试验中。
-
公开(公告)号:CN103528922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506826.0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1N9/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动态泥沙体积浓度方法及装置,其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一测量动态泥沙体积浓度装置,该装置包括一连接在水箱底部的管道,在所述管道的两个不同高程上分别取测点一和测点二,在测点一和测点二处各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2)准备阶段:①测量并确定两个测点间清水水头损失系数;②测量计算泥沙密度ρS;3)测试阶段:计算确定浑水密度ρh及清水密度ρW,并计算确定泥沙体积浓度CV。本发明装置不仅可应用于垂直直管道上,还可以扩展应用于水电站和水泵站等常用的倾斜直管道上。本发明可以广泛用于浑水有压测试系统的泥沙浓度测量和类似测量仪器的标定等。
-
公开(公告)号:CN103398816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310343173.9
申请日:2013-08-0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1L1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浑水压力测量的薄膜隔沙系统,它包括一卧式布置的浑水桶,一卧式布置且敞口端与浑水桶的敞口端对接在一起的清水桶,一装夹在浑水桶和清水桶连接处的隔离薄膜,以及安装于浑水桶和清水桶上的阀门组件。浑水桶的桶底中心通过管道与浑水系统取压点连接,清水桶的桶底中心通过测压管道与测压传感器连接。隔离薄膜为一环形翼板、一环形凹槽和一圆形凸面组合成一体的折叠式结构,环形翼板装夹在浑水桶和清水桶连接处,环形凹槽和圆形凸面形成向清水桶一侧突出的薄膜凸面。清水桶内壁上刻画有一环线,环线所在平面与薄膜凸面初始位置平齐。本发明因消除了泥沙沉积、密度变化给压力测量带来的不确定性,所以提高了浑水压力测量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398816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43173.9
申请日:2013-08-0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1L1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浑水压力测量的薄膜隔沙系统,它包括一卧式布置的浑水桶,一卧式布置且敞口端与浑水桶的敞口端对接在一起的清水桶,一装夹在浑水桶和清水桶连接处的隔离薄膜,以及安装于浑水桶和清水桶上的阀门组件。浑水桶的桶底中心通过管道与浑水系统取压点连接,清水桶的桶底中心通过测压管道与测压传感器连接。隔离薄膜为一环形翼板、一环形凹槽和一圆形凸面组合成一体的折叠式结构,环形翼板装夹在浑水桶和清水桶连接处,环形凹槽和圆形凸面形成向清水桶一侧突出的薄膜凸面。清水桶内壁上刻画有一环线,环线所在平面与薄膜凸面初始位置平齐。本发明因消除了泥沙沉积、密度变化给压力测量带来的不确定性,所以提高了浑水压力测量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242615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10505777.6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水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以及含导水机构的水泵水轮机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转轮、固定导叶组和活动导叶组,转轮位于所述蜗壳内的中部;活动导叶组设置在所述蜗壳内并沿所述转轮的外周分布;固定导叶组,设置在所述蜗壳内并沿所述活动导叶组的外周分布;在所述活动导叶组的每相邻两活动导叶之间设置一圆柱,所述圆柱能够在顶盖与底环之间作同步升降运动,以使所述活动导叶组开启时具有初始角度。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水力损失、能够避开“S”形不稳定区域且不会增加机组内部的压力脉动。
-
公开(公告)号:CN110242615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05777.6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水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以及含导水机构的水泵水轮机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转轮、固定导叶组和活动导叶组,转轮位于所述蜗壳内的中部;活动导叶组设置在所述蜗壳内并沿所述转轮的外周分布;固定导叶组,设置在所述蜗壳内并沿所述活动导叶组的外周分布;在所述活动导叶组的每相邻两活动导叶之间设置一圆柱,所述圆柱能够在顶盖与底环之间作同步升降运动,以使所述活动导叶组开启时具有初始角度。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水力损失、能够避开“S”形不稳定区域且不会增加机组内部的压力脉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