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4345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339456.4
申请日:2017-05-1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轻混流式水泵水轮机无叶区压力脉动危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混流式水泵水轮机所做的以下两方面的优化:1)将混流式水泵水轮机转轮高压侧叶片倾斜布置,使叶片的进水边骨线与轴线方向的夹角Φ不小于15°;2)在保证混流式水泵水轮机转轮及其叶片刚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再增加2~3个叶片,其目的是减小转轮高压侧叶道间距,以缩小脱流漩涡的发展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4764626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510107900.0
申请日:2015-03-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1N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液体物理参数的取液探针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内部设有液体通道的探针,在探针的头部开设一连通液体通道的进液孔,在探针靠近尾部的位置套设一衬套和一用于将探针与衬套固定/分离的压盖,探针的尾部通过一球阀连接一钢管的一端,钢管的另一端紧固连接一膨胀箱的前端,在膨胀箱的后端连接一环管,环管在所述膨胀箱的外壁上缠绕多圈后从膨胀箱前端绕出且与一管路的一端连接,管路的另一端设置有一闸阀,管路上设置有一流量计,膨胀箱后端设置有一密封装置,密封装置上设置一温度传感器,膨胀箱后端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本发明可以实现从钢管内部取液并对所取样液进行压力、温度和流量以及其它物理参数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143455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710339456.4
申请日:2017-05-1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轻混流式水泵水轮机无叶区压力脉动危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混流式水泵水轮机所做的以下两方面的优化:1)将混流式水泵水轮机转轮高压侧叶片倾斜布置,使叶片的进水边骨线与轴线方向的夹角Φ不小于15°;2)在保证混流式水泵水轮机转轮及其叶片刚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再增加2~3个叶片,其目的是减小转轮高压侧叶道间距,以缩小脱流漩涡的发展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5003378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360003.0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轮机主轴中心孔自动补气装置及水轮机,它包括一呈上端大、下端小的漏斗形的座阀和一风扇叶轮,风扇叶轮包括一中心轴和一级以上的叶片组,每一级叶片组包括多个沿中心轴的周向等间隔设置的风扇叶片;各风扇叶片的边缘均与座阀的内壁固定连接,中心轴位于座阀的中心。本发明在水轮机的主轴顶部设置一水轮机主轴中心孔自动补气装置,的自动补气装置包括一漏斗形的座阀和固定连接在座阀内壁的风扇叶轮,因此,当水轮机的主轴旋转时,可以利用风扇原理向水轮机尾水管补气,增加水中的氧气溶解含量;另一方面,当水轮机发生尾水管涡带时,也可以实现向水轮机的涡带低压区域补气,从而减轻涡带压力脉动。
-
公开(公告)号:CN104847568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122600.X
申请日:2015-03-1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IPC: F03B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出口双流道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上冠、一个下环、多个固定在所述上冠与所述下环之间的叶片和一个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由一个回转面加厚而成,所述回转面的回转中心与所述水轮机的旋转中心重合,所述分流板的上部与各所述叶片的下部交叉且紧固连接。本发明能够大大降低水轮机转轮出口处的径向流速,从而保证水轮机转轮出口处的流速在涡带工况下的均匀分布,较普通转轮增加了涡带旋转中心处的流量,提高了叶片出口和尾水管进口之间区域靠近轴中心区的压力,从而起到了从源头上消除尾水管螺旋形涡带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242615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10505777.6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水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以及含导水机构的水泵水轮机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转轮、固定导叶组和活动导叶组,转轮位于所述蜗壳内的中部;活动导叶组设置在所述蜗壳内并沿所述转轮的外周分布;固定导叶组,设置在所述蜗壳内并沿所述活动导叶组的外周分布;在所述活动导叶组的每相邻两活动导叶之间设置一圆柱,所述圆柱能够在顶盖与底环之间作同步升降运动,以使所述活动导叶组开启时具有初始角度。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水力损失、能够避开“S”形不稳定区域且不会增加机组内部的压力脉动。
-
公开(公告)号:CN108798970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810562878.2
申请日:2018-06-0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试水泵水轮机活动导叶压力及压力脉动的布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一个或多个流道作为测量目标,并确定构成各测量目标流道的两相邻活动导叶;2)在其中一活动导叶正面和另一活动导叶背面布置传感器芯片槽和芯片引线槽;3)在两活动导叶内部布置凹形槽以及活动导叶引线斜孔和引线孔;4)在两活动导叶中心轴心处设置导叶轴引线孔;5)分别在两活动导叶的凹形槽底部布置一凹形槽盖板;6)将各压力传感器放置在各传感器芯片槽内,传感器引线引出至外部设备;7)对各槽及缝隙进行密封,并将凹形槽盖板与活动导叶底部螺栓连接,完成布线。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水泵水轮机活动导叶压力测试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242615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05777.6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水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以及含导水机构的水泵水轮机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转轮、固定导叶组和活动导叶组,转轮位于所述蜗壳内的中部;活动导叶组设置在所述蜗壳内并沿所述转轮的外周分布;固定导叶组,设置在所述蜗壳内并沿所述活动导叶组的外周分布;在所述活动导叶组的每相邻两活动导叶之间设置一圆柱,所述圆柱能够在顶盖与底环之间作同步升降运动,以使所述活动导叶组开启时具有初始角度。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水力损失、能够避开“S”形不稳定区域且不会增加机组内部的压力脉动。
-
公开(公告)号:CN105508121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610015261.X
申请日:2016-01-1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IPC: F03B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泵水轮机,包括蜗壳、固定导叶、活动导叶和转轮,所述转轮位于所述蜗壳内的中部,所述固定导叶和活动导叶分布在所述蜗壳内,所述活动导叶分布于所述转轮的外周,所述固定导叶分布于所述活动导叶的外周,其特征在于:在每两个所述固定导叶之间均转动设置一个小导叶。本发明水泵水轮机在运行时,固定导叶保持固定不动,通过小导叶的开关来控制进入机组的流量,而活动导叶可以调整至一个合理的角度,给进入转轮的水流一个合理的冲角,从而保证转轮内稳定流动,提高机组的效率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798970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562878.2
申请日:2018-06-0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试水泵水轮机活动导叶压力及压力脉动的布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一个或多个流道作为测量目标,并确定构成各测量目标流道的两相邻活动导叶;2)在其中一活动导叶正面和另一活动导叶背面布置传感器芯片槽和芯片引线槽;3)在两活动导叶内部布置凹形槽以及活动导叶引线斜孔和引线孔;4)在两活动导叶中心轴心处设置导叶轴引线孔;5)分别在两活动导叶的凹形槽底部布置一凹形槽盖板;6)将各压力传感器放置在各传感器芯片槽内,传感器引线引出至外部设备;7)对各槽及缝隙进行密封,并将凹形槽盖板与活动导叶底部螺栓连接,完成布线。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水泵水轮机活动导叶压力测试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