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1075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011286825.6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E21B43/2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的循缝找洞酸压改造工艺方法,当储层中远井地带的天然裂缝密度大于1条/m,储层远井地带,即为距井筒中心20m以外的范围,发育有大量溶洞,溶洞与井筒之间并无连接通道时,基于“循缝找洞”的思想,初期通过注入低粘度、渗透能力强的酸液,大量激活储层内的天然裂缝,同时利用酸蚀的化学作用扩大已激活天然裂缝的开度,使酸液按照储层内天然裂缝的展布形态进行渗流,沟通与天然裂缝连接的溶洞,以此建立溶洞与井眼的流动通道;施工后期注入胶凝酸/交联酸,进一步溶蚀扩大已形成的酸压裂缝通道,提升裂缝的导流能力;最终实现井眼与多溶洞储集体的沟通。
-
公开(公告)号:CN11468619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23723.9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C09K8/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田注水井耐高温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五口烧瓶中加入咪唑啉缓蚀剂、曼尼希碱酸化缓蚀剂、喹啉季铵盐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缓慢滴加盐酸调节pH,搅拌均匀;再分别同时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萘氨基苯和苄氧基缩水甘油醚,滴加完毕后,在70‑100℃下,回流10‑12h;反应完毕,投加少量的无水甲醇,搅拌均匀得到红褐色液体,再与碘化钾复配,得到复配咪唑啉缓蚀剂。该缓蚀剂可有效降低均匀腐蚀速率和点腐蚀速率,适用于注水井的高温环境,有利于高效开展油田开采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93108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1458992.8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C08J3/075 , C08J3/24 , C08L29/04 , C08L91/00 , C08L91/06 , C08L71/02 , C08K5/07 , C08K5/42 , C08K3/16 , C08K3/30 , C08K1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乳液交联制备聚乙烯醇水凝胶微颗粒的方法。所述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乙烯醇溶于水中,得到聚乙烯醇溶液;2)向聚乙烯醇溶液中加入二元醛和乳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水相;3)将所述水相和油相混合,乳化,得到乳化液;4)向乳化液中加入催化剂,搅拌,得到含有聚乙烯醇水凝胶微颗粒的反应液;5)将含有聚乙烯醇水凝胶微颗粒的反应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的沉淀为所述聚乙烯醇水凝胶微颗粒。
-
公开(公告)号:CN11620511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111443447.2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18/2413 , G06F18/2411 , G06N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油管腐蚀风险的评价方法及系统,包括S1、选取腐蚀风险基础指标,建立油管风险预测指标体系,计算腐蚀风险基础指标与腐蚀速率之间的相关性系数;S2、从腐蚀风险基础指标中选取样本数据,并对选取的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原样本;S3、将RBF核函数作为SVM分类核函数,利用步骤S2得到的原样本,建立腐蚀风险预测SVM模型;S4、利用得到的腐蚀风险预测SVM模型对油管腐蚀速率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腐蚀速率评价油管腐蚀风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需要确定权重,能够自动模拟各因子间的非线性关系,避免传统评价过程中在确定权重时的人为成分影响,进而客观地得到腐蚀速率等信息,准确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68493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581973.0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C02F5/12 , C23F11/08 , C02F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盐、高氯工况下的缓蚀剂,该缓蚀剂由组分A和组分B按照1.5‑2:0.8‑1.2的质量比复配而成;其中组分A是由巯基苯丙三氮唑、二甲基甲酰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硼酸钠和亚硝酸钠制备而成;组分B是由有机胺、氢氧化钠和氯化苄制备而成;该缓蚀剂的密度为1.0‑1.3g·cm‑3,凝固点<‑7℃,pH值为4‑7。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缓蚀剂能有效减缓高盐、高氯工况下金属设备的腐蚀,缓蚀性能优良,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51075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286825.6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E21B43/2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的循缝找洞酸压改造工艺方法,当储层中远井地带的天然裂缝密度大于1条/m,储层远井地带,即为距井筒中心20m以外的范围,发育有大量溶洞,溶洞与井筒之间并无连接通道时,基于“循缝找洞”的思想,初期通过注入低粘度、渗透能力强的酸液,大量激活储层内的天然裂缝,同时利用酸蚀的化学作用扩大已激活天然裂缝的开度,使酸液按照储层内天然裂缝的展布形态进行渗流,沟通与天然裂缝连接的溶洞,以此建立溶洞与井眼的流动通道;施工后期注入胶凝酸/交联酸,进一步溶蚀扩大已形成的酸压裂缝通道,提升裂缝的导流能力;最终实现井眼与多溶洞储集体的沟通。
-
公开(公告)号:CN11450833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284667.0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根据缝洞型油藏已有的单井测井资料、地震数据资料以及相关施工生产资料在地质建模软件中构建缝洞三维地质模型,建立井周酸压裂缝类型评判标准,即将酸压裂缝需沟通溶洞的距离分为短距离连通裂缝、中等距离连通裂缝和长距离连通裂缝三种类型,所述短距离连通裂缝,酸压主裂缝的扩展方向指向溶洞,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为胶凝酸体系;中等距离连通裂缝,酸压主裂缝的扩展方向不指向溶洞,地层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与溶洞方向偏差小,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为综合应用胶凝酸、高粘缓速酸体系;长距离连通裂缝,酸压主裂缝的扩展方向不指向溶洞,地层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与溶洞方向偏差大,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为综合应用高粘缓速酸、温控反应酸体系,从而形成一种基于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选择方法,为缝洞型油藏的高效开发设计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94225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010683615.4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油管内衬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第一粒料通过挤出成型形成管状结构,从而得到第一管层;2)将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包覆在所述第一管层的外壁上,从而得到位于所述第一管层外壁上的第二管层;3)将第二粒料挤出包覆于所述第二管层的外壁上,从而得到位于所述第二管层外壁上的第三管层,以形成所述油管内衬;所述第一粒料的材质为聚酮;所述第二粒料的材质为聚酮或聚酮与无机颗粒形成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无机颗粒为无机纳米颗粒和/或空心玻璃微珠,所述无机纳米颗粒为纳米二氧化硅和/或纳米粘土。
-
公开(公告)号:CN119221840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310781126.6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深井长水平段连续管钻塞用延伸工具,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减速结构、脉冲阀、叶轮。液体导向两侧进入环形流道。脉冲阀安装在内壳体中,内壳壁上开有流孔,阀体中开有螺旋形流道,流孔与螺旋形流道间歇相通。减速结构一端连接叶轮,降速后的转速传递给脉冲阀,保持脉冲阀连续运转并产生脉冲力。本发明可在超深井长水平段连续管钻塞中实现振动减阻和轴向加压,共同提高延伸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73719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110020778.9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牺牲阳极,包括以下质量分数含量的各组分:3‑6%锌、0.5‑2%碳纳米颗粒、0.05‑0.1%铟、0.1‑0.2%镉、0.1‑0.2%锰、0.1‑0.2%镁、0.16‑0.35%其他元素,余量为铝,其他元素包括以下质量分数含量的各组分:0.08%‑0.12%铈、0.01‑0.02%镓、0.01‑0.015%钍和0.06‑0.1%锡,其他元素的余量为杂质。添加碳纳米颗粒,通过碳纳米颗粒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提高牺牲阳极材料在高温下的电流效率,降低牺牲阳极在高温下电流效率快速下降的缺陷,使其适用温度更高;同时,碳纳米颗粒在牺牲阳极材料中均匀分布,且由于碳纳米颗粒在腐蚀过程中可作为接收电子的阴极,使牺牲阳极内部存在均匀分布的碳阴极,促使腐蚀产物脱落,提高牺牲阳极腐蚀产物的溶解性能,提升牺牲阳极保护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