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3125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1096797.5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中复碳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IPC: E01D19/16 , B29C69/00 , E01D101/40 , B29L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拉索及其制备方法,拉索包括多层索体碳板、螺母、分体式锚具、封盖、层间补强碳板,多层索体碳板依次叠层设置,相邻层索体碳板在两端处之间粘接有层间补强碳板,索体碳板与层间补强碳板粘接部分外部缠绕高强碳纤维原丝后灌注环氧树脂成型形成灌注体,所述灌注体位于所述分体式锚具内,螺母螺纹连接于分体式锚具外,封盖连接于分体式锚具外端部。本发明层间补强碳板采用灌注工艺成型,能够高效的传递内部压应力,改善灌注体整体受力情况,分体式锚具内壁面的弧面与灌注体端面的弧面相匹配后可以在发生相对运动时最大可能实现自动矫正,能将不同方向的载荷自动矫正为水平方向拉力,具备一定的抗振、抗疲劳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0027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25335.9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江苏海洋大学 , 中复碳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3/08 , G01N3/32 , G01L5/24 , G01N21/88 , G01N29/04 , G01N29/44 , H04W4/38 , H04W4/70 , G06N20/00 , G06Q10/20 , G06Q50/06 , G16Y10/35 , G16Y20/10 , G16Y20/20 , G16Y40/10 , G16Y40/20 , G16Y40/40 , G16Y40/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塔法兰结合面开裂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涉及风电塔的技术领域,部署模块在风电塔的连接塔节间的法兰结合面周围部署若干组传感器,进一步实现对螺栓预紧力、裂纹状态及承载程度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数据监测模块能够实时记录和上传这些数据,确保对风电塔运行状态的多方面监控,进一步提高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螺栓施力分布模块,系统能够基于处理后的预紧力分布差异数据信息,计算预紧力受均差值Yscz。若预紧力受均差值Yscz超过设定的差异阈值L,系统会发出初步预警指令,及时提醒维护人员进行检查和维护,进一步避免因预紧力不均导致的结构损伤和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806607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132141.2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中复碳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机叶片用防雷系统,涉及风电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叶片,第一叶片的侧端安装设置导电金属连接件,通过在导电金属件、电抗器、线圈、金属中心导流柱、电荷金属球、分散导圈、电容器、电涌保护器和引闪器配合下,有效第一时间对雷击所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并使得雷击释放的巨大能量进行有效分散,降低了叶片损坏的风险,且通过在可撕胶纹板、接地下引线、多组次级引闪座和次级引闪器配合下,便于整体装置形成一体化安装于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内部,保障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作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且可根据需求对整体防雷系统的连接线路进行调整,提高作业效率,形成灵活且高效的防雷系统安装作业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801048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1391695.1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中复碳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直径碳纤维芯棒的拉伸性能检测装置和方法,包括两套夹具和两根铝管,所述夹具包括拉耳、楔形夹,楔形座,所述楔形夹包括小径段和大径段,所述小径段包括一渐缩段,所述楔形座沿轴向开设一与所述小径段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小径段自所述楔形座的前端伸入第一通孔内,所述楔形夹沿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铝管位于对应的楔形夹的第二通孔内,所述楔形座的后端位于拉耳内并与拉耳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芯棒的两端分别伸入对应的铝管内并被夹具夹紧。本发明利用夹具的楔形结构,受力后楔形夹与楔形座越拉越紧,同时铝管受到挤压后与芯棒也越贴越紧,从而增大摩擦,实现拉伸不滑移。
-
公开(公告)号:CN11678781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93770.5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中复碳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挤型材生产设备,属于拉挤型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架,固定架内设有浸脂槽,浸脂槽左部设有模具,模具外部设有加热箱,支架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小顶板和大顶板,支架下侧设有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内设有型材,模具右部还设有滑道,滑道内设有滑块,滑块与夹持装置连接,滑道底部带有滑孔,滑孔内设有推杆,推杆与滑块底部连接,滑道左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滑块连接,电机的左侧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与推杆连接,升降装置上设有锯轮切割机。解决了现有设备拉引型材时设备操作复杂、易造成停机维修以及多台动力设备易出现程序错乱难以配合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5663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32167.9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中复碳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筋锚固系统的灌注工装及方法,锚固系统包括一对锚具支撑架、若干组中间支撑架和若干组对中架,一对锚具支撑架设置在复合材料筋两端,且若干组中间支撑架等距设置在一对锚具支撑架之间,一对锚具支撑架的一端均设置有螺杆张紧机构,一对锚具支撑架的顶部均设置有用于放置锚具的放置座,且放置座的顶部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压杆。较现有技术方案,本发明灌浆状态易观察,可随时调整灌注速度以保证灌注质量;通过锚具上设有的灌浆孔和出气孔,可现实在灌注时不易形成气泡,提高灌注质量;两端锚具支撑架上设有螺杆张紧机构,可调节使整个锚具呈水平状态,进而可保证灌浆前和灌浆时碳纤维复合材料筋各单根状态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2071477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0941860.0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中复碳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风电叶片内避雷系统的铝合金绝缘软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铝合金单丝绞制而成的铝合金导体(1),填充在铝合金导体(1)内部间隙的耐高温耐腐蚀绝缘硅橡胶(2),绕包在铝合金导体(1)外侧的半导电屏蔽带(3),包覆在半导电屏蔽带(3)外侧的阻燃、耐压热塑性弹性体绝缘层(4)和包覆在阻燃、耐压热塑性弹性体绝缘层(4)外侧的阻燃护套层(5)。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较好的柔韧性、阻燃性、耐候性,其抗蠕变能力优良;电缆芯包覆材料可以有效保护导体、抑制形变,降低线路传输损耗的同时,延展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与风力叶片的结合性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1764187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59708.3
申请日:2020-07-09
Applicant: 中复碳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良好弯曲性能和抗拉性能的纤维增强复合线材,包含多股纤维复合树脂棒材,多股棒材平行排列或绞合排列,所述的纤维复合树脂棒材通过弹性体材料粘合形成最终的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为700Mpa-4000Mpa,拉伸模量为55-225Gpa,弯曲曲率为≤30D,作为结构构件可以应用在架空导线、建筑钢筋、电梯绳、桥梁拉索、锚索等对强度、刚度、弯曲性和耐久性均有较高要求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528189B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710753443.1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中复碳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R43/04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大截面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压接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当导线的铝导体单丝≥4层时的情形,且采用分层压接方法,即由内往外每次两层,逐次压接,第一次压接内部的碳纤维复合芯棒和内层两层铝导体单丝,第二次压接次外层2层铝导体单丝,以此类推,直至导线最外层铝单丝。本发明方法适用于大截面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使用本发明方法对大截面导线进行压接时,由于采用分层分次压接,有效地解决了在压接变形时铝管内径与导线外径之间存在的间隙问题,导线压接严实,有效地保证了导线与金具件的机械连接及电气连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16388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059778.4
申请日:2018-09-12
Applicant: 中复碳芯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M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复合碳纤维导线缺陷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属于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技术领域。该系统所述包括光纤复合碳纤维芯架空导线、监控主机和光纤跳线,其中光纤复合碳纤维芯架空导线通过光纤跳线与监控主机连接。监控主机接收被检测导线长度方向上各采样点的光纤微应变数据,将各相邻2个采样点的光纤微应变数据进行比较,对导线上的异常应力分布情况进行报警。本发明向导线制造方、线路施工方及线路业主提供了可靠的导线芯棒缺陷信息,有从而协助业主验收,排除安全隐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