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937232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133799.8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五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阳极、第一发光单元、阴极、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二阳极;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互为镜相结构,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共用阴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沉积的方法将第一阳极、第一发光单元、阴极、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二阳极进行依次堆叠制得;本发明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以两个发光单元背靠背方式串联,且两个发光单元共用一个阴极,大大提高了电子和空穴的利用率,提高光电性能,具有2.2V超低启亮电压,在8V时的亮度可达86550cd m‑2,且在不同电压驱动下,其CIE色度坐标无明显变化,表现出稳定的电致发光光谱。

    一种作为近红外发光材料的铱配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81874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009805.1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五邑大学

    Inventor: 陈钊 吴文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近红外发光材料的铱配合物,具有含氮的芳稠环结构,该材料在芳稠环上引入吸电子的氰基基团。所述作为近红外发光材料的铱配合物掺杂到主体材料后并作为发光层应用于有机近红外发光二极管中,PLQY最高约为45%,显著高于现有技术所报道的20%左右,EQE最高约为10%,显著高于现有技术所报道的5-6%。并且本发明所公开的作为近红外发光材料的铱配合物的有机近红外发光二极管,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具体表现为:光谱在增加电压时没有明显的位移,同时没有出现其他杂峰,光色没有发生变化;器件性能重复性高;亮点半衰期时间长,表明器件使用寿命较长。

    一种作为近红外发光材料的铱配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818740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911009805.1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五邑大学

    Inventor: 陈钊 吴文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近红外发光材料的铱配合物,具有含氮的芳稠环结构,该材料在芳稠环上引入吸电子的氰基基团。所述作为近红外发光材料的铱配合物掺杂到主体材料后并作为发光层应用于有机近红外发光二极管中,PLQY最高约为45%,显著高于现有技术所报道的20%左右,EQE最高约为10%,显著高于现有技术所报道的5‑6%。并且本发明所公开的作为近红外发光材料的铱配合物的有机近红外发光二极管,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具体表现为:光谱在增加电压时没有明显的位移,同时没有出现其他杂峰,光色没有发生变化;器件性能重复性高;亮点半衰期时间长,表明器件使用寿命较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