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0418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048710.0
申请日:2023-02-01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8/0236 , H01M8/10
Abstract: 本发明应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池,属于新能源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LaNi0.6Fe0.4O3接触层材料颗粒尺寸调控方法及应用。该方法步骤为:在空气气氛中,对接触层材料粉体进行高温煅烧;将煅烧后的粉体作初步研磨处理;将处理后的粉体经过筛网筛分,得到目标粉体;将筛分后的粉体与粘合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成浆料即可应用。本发明成功实现了LaNi0.6Fe0.4O3接触层材料颗粒尺寸的可控调节;并研究了其颗粒尺寸对单电池电化学性能输出的影响、热稳定性的影响及负载状态下的衰减机制。该方法制备方法简单,无需使用复杂机械设备,易于操作,适用于规模化产业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051010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707378.X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8/2483 , H01M8/2465 , H01M8/24 , H01M8/12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池氧电极电接触件及电池堆,该接触件同时具有气体分布和电接触功能,能够使单电池电极与连接体之间柔性接触。接触件为导电金属或氧化物、粘结剂、塑化剂及助剂组成,具有柔性、可压缩性,且任意形状加工。电池堆由至少一个模块化单元构成,包括单电池、氧电极接触件、连接体及密封件与端板。电池堆装配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接触件厚度被压缩减小,一侧与单电池氧电极表面贴合,另一表面与连接体表面贴合,从而保证组件接触良好,电阻降低。接触件具有气体流道供氧电极侧气体流动,流道形状可任意加工,流道深度由压缩后电堆中的中空隔板厚度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817083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810029027.1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1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移动目标关联共现模式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移动目标的活动数据进行划分得到活动数据集;步骤2、依据改进的PrefixSpan算法,计算单个移动目标的频繁活动模式;步骤3、计算两两目标间的共现强度;步骤4、根据用户筛选条件,确定两两目标间的共现模式。本发明的移动目标关联共现模式的确定方法,借鉴关联挖掘相关算法,提供一种综合考虑移动目标自身频繁模式和目标间共现强度的关联共现模式的确定方法,且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1170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360534.0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江苏分中心 , 南京理工大学
IPC: H04L29/12 , H04L12/741 , H04L12/751 , H04L12/73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邻居关系的IP地址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主动测量数据,定义IP地址关联度、路由路径关联度、时延关联度和路由跳数关联度;步骤2、根据IP地址四段关联度、路由路径关联度、时延关联度和路由跳数关联度,定义IP地址的邻居关系;3、根据IP地址的邻居关系,计算待定位IP地址的邻居节点;步骤4、根据改进的质心法,确定待定位IP地址所处的区县街道。本发明的IP地址定位方法,借鉴机器学习相关算法,提供一种从IP地址特点出发,综合考虑网络拓扑的IP地址定位方法,且定位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268003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410523490.3
申请日:2014-09-30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虚拟机动态迁移的内存状态迁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以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定期收集源主机中内存脏页历史数据,记录每个页面被改写的次数以及最近N次的观察状态值;步骤2,识别源主机的空闲内存页,向选定的目标主机发送迁移请求;步骤3,迭代拷贝;步骤4,停机拷贝阶段。本发明提供的内存状态迁移方法,拷贝效率高、总迁移时间短、停机时间短、迁移数据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4408294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410607163.6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事件关系网络的事件摘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取有序事件序列中任意两个事件类型作为关注事件类型,根据关注事件类型构造一个子事件序列,并构造该子事件序列的到达间隔直方图;步骤2,基于最短描述长度原则编码子事件序列中的片段;步骤3,基于启发式算法对子事件序列中的片段进行划分,计算子事件序列的最短编码长度;步骤4,构造事件关系网络刻画事件模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依据最短描述长度原则对事件到达间隔直方图及其近似直方图进行编码,表达方式直观、易于理解,克服了需要事先确定组数和频数的不足,并能识别不相交的直方图集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123448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410335201.7
申请日:2014-07-14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上下文的多数据流异常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多数据流获取和快照生成;步骤2,多数据流快照异常量化;步骤3,数据流异常量化;步骤4,数据流异常识别。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方法的目的在于以同构分布式计算系统的节点异常检测为研究背景,以计算节点监测的数据流为研究对象,提供一种综合考虑多数据流的上下文信息和单数据流的历史行为信息的异常检测方法,具备较高的检测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408294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07163.6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事件关系网络的事件摘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取有序事件序列中任意两个事件类型作为关注事件类型,根据关注事件类型构造一个子事件序列,并构造该子事件序列的到达间隔直方图;步骤2,基于最短描述长度原则编码子事件序列中的片段;步骤3,基于启发式算法对子事件序列中的片段进行划分,计算子事件序列的最短编码长度;步骤4,构造事件关系网络刻画事件模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依据最短描述长度原则对事件到达间隔直方图及其近似直方图进行编码,表达方式直观、易于理解,克服了需要事先确定组数和频数的不足,并能识别不相交的直方图集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123448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35201.7
申请日:2014-07-14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上下文的多数据流异常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多数据流获取和快照生成;步骤2,多数据流快照异常量化;步骤3,数据流异常量化;步骤4,数据流异常识别。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方法的目的在于以同构分布式计算系统的节点异常检测为研究背景,以计算节点监测的数据流为研究对象,提供一种综合考虑多数据流的上下文信息和单数据流的历史行为信息的异常检测方法,具备较高的检测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200096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078568.0
申请日:2013-03-13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H04L12/721 , H04L12/803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复杂网络路由优化问题,公开了一种复杂网络中避免关键节点的启发式路由方法。本发明在保持原有网络连接不变的基础上,在最短路径路由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连接关键节点的边的权重,降低网络中最大节点介数,使流量负载在关键节点和非关键节点之间重分布,降低关键节点的流量。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提供更大的网络容量、更接近最短路径的路由长度以及在负载攻击下更高的传输性能,有效缓解了网络的拥塞状况,对因关键节点的拥塞而引起的“级联失效”起到较好的防御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