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58123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251796.7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判断步骤:判断智能设备的设备参数是否满足成为区块链节点的预设阈值;S2、添加步骤:当智能设备满足预设阈值时,将该智能设备添加为新的区块链节点;S3、交互步骤:各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工作数据交互。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解决现有智能家居环境中区块链节点安装和维护成本过高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65836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355736.5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沈佳 , 邹岳琳 , 刘昆 , 张龙军 , 明涛 , 郭江涛 , 王巧莉 , 尹蕊 , 王天军 , 马斌 , 李雅洁 , 李豫芹 , 李凯 , 王辉 , 侯建明 , 高阳 , 刘信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融合技术领域,是一种基于彩色传递的图像融合方法,步骤一:将原始低分辨率多光谱图像P光进行彩色图像灰度化,得到对应灰度图像P灰;步骤二:将原始高分辨率全色图像P全和灰度图像P灰进行直方图匹配;步骤三:对灰度图像P灰和全色图像P全新的系数进行融合,得到融合灰度图像P融灰;步骤四:将原始低分辨率多光谱图像P光和融合灰度图像P融灰从RGB空间转换到lαβ彩色空间;步骤五:将lαβ彩色空间的(lt,αs,βs)转换到RGB空间,得到最终的融合结果图像P终。本发明对原始高分辨率全色图像和原始低分辨率多光谱图像进行融合,使得最终融合结果图像既具有全色图像的细节信息又具有多光谱图像的色彩信息,提高了图像的可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271519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085874.3
申请日:2020-10-12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机房维护和测试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机房维护的多功能跳线装置及使用方法,前者包括第一RJ11水晶头、第一RJ45水晶头、第二RJ45水晶头、第一110鸭嘴头、第一网线、第二网线和第一鸭嘴测试线;后者包括将第一110鸭嘴头接入电话语音配线架。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第一110鸭嘴头能够与电话语音配线架连接,第一RJ45水晶头和第二RJ45水晶头能够和网络配线架、办公室信息点连接,第一RJ11水晶头能够和测试电话连接,从而实现电话语音配线架信号测试、用户电话号码的查验以及网络配线架与办公室信息点网络连通性的测试,也能实现弱电机房内电话配线架至相应信息点的跳线,制作成本低,具有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377034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185333.0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信息通信安全技术领域,是一种基于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系统的风险态势评估方法,包括S1:建立风险态势评估指标体系;S2:利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计算方法确定风险态势评估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模糊密度;S3:将指标的模糊密度进行模糊测度后,用模糊积分算子来融合各指标集合的模糊测度值;S4:确定风险等级,构造相应的隶属函数,得出模糊评价矩阵;S5:将指标集合的模糊测度值与各风险等级相对应的评价矩阵进行模糊积分,得出该风险等级的综合估计值,重复上述S3至S4,得出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系统的风险态势综合估计值。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考虑了各指标间的耦合性和风险,提高了评估结果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3578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022682.1
申请日:2023-08-14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网存证管理系统,包括存证配置子系统以及存证访问子系统;通过这样设置,对应数据存证和实物存证进行统一管理,第一、通过关联管理的方式方便信息梳理和调用;第二、通过用户终端和电网终端完成密文存储,保证存证的可溯源性和不可编辑性。第三、通过内网存证进行线索指引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数据效率。第四、通过电网平台的通讯作为通讯媒介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第五,通过用户终端和电网终端的交互完成验证和数据调取,保证数据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93146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725875.7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张龙军 , 邹岳琳 , 卓毅韬 , 刘昆 , 迪丽达尔·阿力木 , 王层层 , 王天军 , 沈佳 , 尹蕊 , 王涛 , 郭江涛 , 马斌 , 王晓玉 , 阿依多斯·杰恩斯 , 樊嘉馨 , 马蓉 , 李阳 , 董晓梅 , 罗义旺 , 陈金城
IPC: G06Q10/0635 , G06F21/31 , G06F21/60 , G06F21/6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快速识别电网敏感数据的系统,涉及电网信息识别技术领域,包括数据管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数据监控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确认用户信息、加密敏感数据以及输出调用申请,所述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存储的信息进行安全等级划分、判断用户是否能够调用信息以及对用户的行为进行预测,所述数据监控模块用于监控系统中是否存在风险以及对风险及时进行处理;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的电网敏感信息识别系统中无法预防越权访问以及对无法及时对风险进行定位处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658367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1811355736.5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沈佳 , 邹岳琳 , 刘昆 , 张龙军 , 明涛 , 郭江涛 , 王巧莉 , 尹蕊 , 王天军 , 马斌 , 李雅洁 , 李豫芹 , 李凯 , 王辉 , 侯建明 , 高阳 , 刘信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融合技术领域,是一种基于彩色传递的图像融合方法,步骤一:将原始低分辨率多光谱图像P光进行彩色图像灰度化,得到对应灰度图像P灰;步骤二:将原始高分辨率全色图像P全和灰度图像P灰进行直方图匹配;步骤三:对灰度图像P灰和全色图像P全新的系数进行融合,得到融合灰度图像P融灰;步骤四:将原始低分辨率多光谱图像P光和融合灰度图像P融灰从RGB空间转换到lαβ彩色空间;步骤五:将lαβ彩色空间的(lt,αs,βs)转换到RGB空间,得到最终的融合结果图像P终。本发明对原始高分辨率全色图像和原始低分辨率多光谱图像进行融合,使得最终融合结果图像既具有全色图像的细节信息又具有多光谱图像的色彩信息,提高了图像的可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95449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69199.0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个用于电网服务厅的人脸识别处理装置的人脸识别处理方法,由营业端系统和客户端系统2部分构成。其中,客户端系统包含:智能融合终端、智能断路器、温度传感器、报警器、用户端显示屏、用户端摄像头、用户端RDIF读卡器等。此外还配有RDIF身份卡。本发明:一则提高营业厅的办事效率;二则减少客户的停留时间;三者提供规范化的数据清单,便于与客户沟通。本发明特别适合老年用户,避免智能设备对使用者操作技能的限制,提高其与电力部门的沟通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34749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331336.8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数据安全处理方法,其通过加密认证模块和内部容忍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本发明通过加密认证模块和内部容忍模块实现数据安全处理,通过加密认证模块的加密单元、解密单元和认证单元实现加密认证功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安全性,同时保证了数据源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另外通过内部容忍模块容忍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实现了数据库的外部级入侵容忍。
-
公开(公告)号:CN110958123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911251796.7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判断步骤:判断智能设备的设备参数是否满足成为区块链节点的预设阈值;S2、添加步骤:当智能设备满足预设阈值时,将该智能设备添加为新的区块链节点;S3、交互步骤:各区块链节点之间进行工作数据交互。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解决现有智能家居环境中区块链节点安装和维护成本过高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