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材料杂原子链末端的自由基切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07960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910628542.6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潘翔城 李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材料杂原子链末端的自由基切除方法,将具有杂原子链末端的聚合物材料溶于溶剂中,加入小分子杂环卡宾硼烷,加入热引发剂或者光引发剂,在加热条件或光照条件下,搅拌1‑48 h后,小分子杂环卡宾硼烷变成小分子杂环卡宾硼烷自由基,在反应中进攻聚合物材料末端的碳‑杂原子键,同时作为氢自由基给体释放一个氢自由基;氢自由基与脱除杂原子链末端的聚合物链结合,最终彻底完成聚合物材料的杂原子链末端的切除,在不良溶剂中沉降出切除杂原子链末端后的聚合物材料;其中:热引发剂与聚合物材料的摩尔比为(0.01‑1):1。小分子杂化卡宾硼烷制备过程简单并且在空气中可以稳定存在,完成杂原子链末端切除过程后,聚合物产率不低于85%。

    在空气条件下实现“活性”/ 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76367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810581790.5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合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在空气条件下实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本发明方法是将单体、可逆加成‑链转移剂在溶剂中通过引发剂三乙基硼引发聚合反应,形成目标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本发明方法还涉及在高通量筛选以及高通量合成中的应用。本发明将烷基硼引入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当中,提供了一条在空气、室温条件下快速高效合成目标聚合物的有效途径。

    在空气条件下实现“活性”/ 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7636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581790.5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合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在空气条件下实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本发明方法是将单体、可逆加成-链转移剂在溶剂中通过引发剂三乙基硼引发聚合反应,形成目标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本发明方法还涉及在高通量筛选以及高通量合成中的应用。本发明将烷基硼引入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当中,提供了一条在空气、室温条件下快速高效合成目标聚合物的有效途径。

    一种在空气氛围中实现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14952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111505175.4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潘翔城 陈哲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在空气氛围中实现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在完全暴露于空气的环境中,烷基硼胺络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B‑N配位键断裂释放出烷基硼化合物,烷基硼化合物自氧化产生烷基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本发明中烷基硼胺络合物作为引发剂应用于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中实现在空气氛围中进行可控自由基聚合。本发明的一种在空气氛围中实现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聚合效率高、聚合反应时间短、无明显的聚合诱导期、反应温度适用区间广、反应条件和设备要求简单、无须除氧环节,是适宜于工业化生产的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

    一种普适性交联剂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336666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0578328.1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潘翔城 杨世成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适性交联剂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普适性交联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苯乙酰氯和二元或多元醇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酯;2)利用步骤1)合成的酯与对甲苯磺酰叠氮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的作用下反应,引入重氮基团。利用所述普适性交联剂实现对含有脂肪族碳氢键及活泼氢聚合物的交联,不同聚合物之间的共交联,不同聚合物之间的表面粘接以及通过设计交联剂分子中间的连接链段,实现聚合物的可逆交联。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交联后的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明显升高。聚合物交联度随着交联剂用量增加而增加。

    一种聚烯烃的光催化降解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03900A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909161.2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的光催化降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烯烃的光催化降解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将聚烯烃与偶氮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混合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加入钨金属催化剂,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加热搅拌进行降解;随后通过降温冷却、适当溶剂逐级沉淀以及真空干燥,得到聚烯烃的降解产物。所得降解产物为官能化的短链烯烃低聚物,可进一步用作增容剂改进聚烯烃与其他聚合物材料的相容性。该降解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高、环境友好、催化剂经济易得,降解产物可进一步应用。

    一种在空气氛围中实现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149527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505175.4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潘翔城 陈哲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在空气氛围中实现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在完全暴露于空气的环境中,烷基硼胺络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B‑N配位键断裂释放出烷基硼化合物,烷基硼化合物自氧化产生烷基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本发明中烷基硼胺络合物作为引发剂应用于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中实现在空气氛围中进行可控自由基聚合。本发明的一种在空气氛围中实现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聚合效率高、聚合反应时间短、无明显的聚合诱导期、反应温度适用区间广、反应条件和设备要求简单、无须除氧环节,是适宜于工业化生产的可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

    一种增容剂及其在制备聚烯烃/多糖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70385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0907994.5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多糖聚合物共混物的改性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容剂及其在制备聚烯烃/多糖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制备得到增容剂,然后将增容剂与多糖聚合物通过机械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将聚烯烃塑料加入到密炼机中,在其完全熔融之后加入增塑剂与多糖聚合物的混合物,共同进行密炼,密炼结束即得到共混的复合塑料。所述方法尤其适用于聚乙烯/聚丙烯与淀粉/纤维素之间的共混,使其得到具有良好分散的复合材料,可应用于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该共混方法操作简单,原料来源广泛,增容效果明显且能够有效降低该类型可降解塑料的生产成本,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一种氧气引发制备聚合物凝胶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374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189404.4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潘翔城 李宁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凝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氧气引发制备聚合物凝胶材料的方法。本发明首先将单体与和交联剂溶解于溶剂中,混匀得到预聚体溶液;然后将预聚体溶液中加入烷基硼试剂中,利用氧气引发反应,得到聚合物凝胶材料,反应时间最快可达1分钟;该方法无需除氧操作,预聚体溶液便于仓储运输,使用氧气引发能够进行大规模制备功能性凝胶材料;氧气引发制备过程无需使用额外的加热或者光照设备,能够在金属、塑料和硅胶等不同模具中大批量生产凝胶材料。

    双呋喃氨基甲酸甲酯、生物基呋喃类聚脲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2565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1141391.5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潘翔城 蒋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双呋喃氨基甲酸甲酯、生物基呋喃类聚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生物质来源的呋喃基二胺为原料,与碳酸二甲酯在甲醇钠的催化下,先制备得到双呋喃氨基甲酸甲酯;再利用双呋喃氨基甲酸甲酯单体和脂肪类聚醚二胺、脂环类二胺、芳香族类二胺等二元胺,在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的催化下,反应制备得到生物基呋喃类聚脲。本发明不经过异氰酸酯路线合成聚脲,且原料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对于环保以及实现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