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024933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280053786.2

    申请日:2012-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高速响应化和高透射率化的能够适用于三层电极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等且开口率大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具备它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为具有薄膜晶体管元件、栅极总线和源极总线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中,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具有电极,上述电极包含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述第一电极包含沿源极总线的线状部分,上述第一电极包含沿栅极总线的线状部分,沿上述源极总线的线状部分的至少一个在俯视基板主面时,相对于沿栅极总线的线状部分横向设置,在与栅极总线重叠的位置与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漏极电极连接,上述第二电极为面状电极。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024933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280053786.2

    申请日:2012-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高速响应化和高透射率化的能够适用于三层电极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等且开口率大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和具备它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为具有薄膜晶体管元件、栅极总线和源极总线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中,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具有电极,上述电极包含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述第一电极包含沿源极总线的线状部分,上述第一电极包含沿栅极总线的线状部分,沿上述源极总线的线状部分的至少一个在俯视基板主面时,相对于沿栅极总线的线状部分横向设置,在与栅极总线重叠的位置与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漏极电极连接,上述第二电极为面状电极。

    液晶显示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10922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80124787.5

    申请日:2008-09-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简便工序将制造成本的上升抑制在最小限度、能够同时实现高品质的反射显示和透过显示的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是进行透过显示和反射显示的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具备:背面偏振片;液晶单元,该液晶单元具有一对基板和被夹持在上述一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和观察侧偏振片,该观察侧偏振片的吸收轴与该背面偏振片的吸收轴正交,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透过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在液晶层与观察面偏振片之间具备第一相位差层,该第一相位差层满足1.5≤Nz≤9.0,该第一相位差层的面内滞相轴与观察面偏振片的吸收轴正交,并且该第一相位差层满足20nm≤Re(550)≤80nm,在反射显示区域,在第一相位差层与观察面偏振片之间具备第二相位差层,在无电压施加时,第二相位差层与第一相位差层一起,将从观察面偏振片入射的直线偏振光变换为圆偏振光。

    液晶显示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92191A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680038753.5

    申请日:2006-0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555 G02F2001/133541 G02F220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其以圆偏振光模式驱动。而且,在保护板(22)上设置有从接近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开始按照第一相位差板、第一偏振光板的顺序叠层有第一偏振光板(23)和第一相位差板(24)的第一光学部件。所述第一光学部件的光学条件按照从观测者侧入射的入射光透过所述保护板和所述第一光学部件时为例如椭圆率0.4以上1.0以下的椭圆偏振光的方式设计,所述椭圆偏振光入射所述液晶层。由此,能够有效地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各基板和膜的表面反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