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81116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10622031.X
申请日:2016-08-01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10/058 , H01M10/0587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4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10/0587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片及电芯,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活性物质层,涂覆在集流体的表面上。极片具有多个凸起,所有凸起均由集流体和集流体表面上的活性物质层一起沿极片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向外凸出而成,且所有凸起形成于极片的厚度方向的同一侧。在根据本发明的极片中,由于极片具有由集流体和集流体表面上的活性物质层一起沿极片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向外凸出而成的多个凸起,当极片应用于电芯时,多个凸起能够给不断膨胀的极片创造缓冲空间以释放极片的膨胀应力,从而提高了电芯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437623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610364778.X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其包括正极集流体和分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正极活性物质层上设有间隔分布的聚合物导电凸层,聚合物导电凸层含有烯烃类聚合物和导电剂。本发明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上的聚合物导电凸层能形成层间间隙,通过聚合物导电凸层在极片与隔离膜之间形成支撑骨架,使得极片与隔离膜之间存在缓冲间隙,给循环过程中膨胀应力集中的极片创造缓冲空间,可有效释放循环过程中极片的膨胀应力,减少因极片膨胀导致的扭曲变形,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和一种锂离子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7437623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610364778.X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其包括正极集流体和分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正极活性物质层上设有间隔分布的聚合物导电凸层,聚合物导电凸层含有烯烃类聚合物和导电剂。本发明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上的聚合物导电凸层能形成层间间隙,通过聚合物导电凸层在极片与隔离膜之间形成支撑骨架,使得极片与隔离膜之间存在缓冲间隙,给循环过程中膨胀应力集中的极片创造缓冲空间,可有效释放循环过程中极片的膨胀应力,减少因极片膨胀导致的扭曲变形,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制备方法和一种锂离子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740390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610331517.8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1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其包括负极集流体和分布在负极集流体双面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至少一面设有热压可熔融的凸点结构,凸点结构的分布密度为0.1~10mg/1540.25mm2。本发明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上设置的凸点结构能够在极片与隔膜层之间提供缓冲间隙,以缓解循环过程中极片不断膨胀所产生的膨胀力和卷绕过程中产生的隔离膜张力,因此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缓冲间隙也为电解液浸润到极片中提供了高速通道,可以降低锂离子电池注液后的静置时间。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本发明锂离子电池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7403904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610331517.8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1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其包括负极集流体和分布在负极集流体双面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至少一面设有热压可熔融的凸点结构,凸点结构的分布密度为0.1~10mg/1540.25mm2。本发明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上设置的凸点结构能够在极片与隔膜层之间提供缓冲间隙,以缓解循环过程中极片不断膨胀所产生的膨胀力和卷绕过程中产生的隔离膜张力,因此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缓冲间隙也为电解液浸润到极片中提供了高速通道,可以降低锂离子电池注液后的静置时间。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本发明锂离子电池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205646003U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20523838.3
申请日:2016-06-01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化学储能装置,其包括:壳体和裸电芯。壳体具有:两个大内壁面;两个内侧壁面;一个内底壁面;以及内拐角部,形成于各内侧壁面与内底壁面之间以连接各内侧壁面与内底壁面。裸电芯具有:两个大面;两个侧面;一个底面;以及连接拐角部,形成于各侧面与底面之间以连接各侧面与底面。裸电芯收容于壳体内,裸电芯的连接拐角部与壳体的内拐角部内切或相离,且裸电芯的底面与壳体的内底壁面能够直接接触。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化学储能装置中,无需在壳体的内底壁面上设置底托板,即可实现将裸电芯收容于壳体中,提高了壳体的空间利用率,提升了电化学储能装置的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206878086U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20764418.9
申请日:2017-06-28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和电池模组。二次电池包括顶盖、电芯单元及第一连接片。顶盖设有第一极柱。电芯单元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均具有第一极耳。第一连接片具有: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极柱固定;第二连接部;第一熔断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熔断部的横截面积分别小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积;第三连接部,与第一电芯的第一极耳固定;第二熔断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二熔断部的横截面积分别小于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横截面积;第四连接部,与第二电芯的第一极耳固定;第三熔断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熔断部的横截面积分别小于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横截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206432317U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20146853.5
申请日:2017-02-17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供电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及电池,该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极耳,所述极耳为折弯结构,且所述极耳包括极耳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极耳本体上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用于绝缘隔断于所述极耳本体与所述电芯主体之间。本申请所提供的电芯在极耳本体上设置绝缘层,当极耳被弯折后,该绝缘层可以绝缘隔断于所述极耳本体与所述电芯主体之间,进而防止极耳与电芯主体直接接触,使得电池内部不容易形成内短路。因此,该电芯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05921041U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20866995.4
申请日:2016-08-11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电芯以及安装于壳体上的顶盖,电芯焊接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顶盖包括正极极柱、负极极柱和顶盖片,正极极柱与顶盖片电连接,负极极柱与顶盖片绝缘装配,还包括NTC热敏电阻,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分别与NTC热敏电阻导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NTC热敏电阻将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导通,利用NTC热敏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特性,保证动力电池在发生过充时,能及时断开内部电路,避免电池内部温度过高带来的热失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6727177U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20256615.X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25 , H01M2/02 , H01M2/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及电池包。该二次电池包括电芯、容纳所述电芯且具有开口的壳体以及盖合到所述开口的顶盖片,所述电芯利用隔膜将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卷绕成扁平状,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从所述电芯本体上伸出的极耳,所述极耳朝靠近所述顶盖片的方向延伸,所述电芯经卷绕而成的弯曲部位于所述极耳的两侧,所述电芯本体包括相连接的基体和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朝靠近所述顶盖片的方向延伸,所述弯曲部形成于所述基体,所述顶盖片包括相连接的顶盖片本体和隆起部,所述隆起部朝远离所述电芯的方向隆起,通过形成隆起部而在隆起部靠近电芯的一侧形成凹陷部,凸出部容纳于凹陷部内。该方案提高了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