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悬索桥主缆锚固系统及其单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02261038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110107984.X

    申请日:2011-04-28

    IPC分类号: E01D19/14 E01D11/02

    摘要: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悬索桥主缆锚固系统及其单元件,该系统包括若干块与主缆索股相连接的锚固板,每块锚固板根据锚固索股数量不同由单个或多个分布传力式锚固系统单元件组成,所述的锚固系统单元件包含顺次连接的锚箱、拉杆和锚固区域三个部分,锚箱连接主缆索股,锚固区域连接锚体混凝土。锚固区域通过布置多排钢筋混凝土榫剪力键实现索股拉力的逐次分布扩散,索力渐次传递至锚体混凝土;利用钢筋混凝土榫剪力键群良好的延性及锚固区域末端设置的小型刚性承压板提供结构安全储备。本发明所形成的分布传力式主缆锚固系统大大减小了锚固系统和锚固区域混凝土的应力集中,扩大了主缆锚固传力区域,性能可靠且耐久性良好。

    一种新型陆域沉井助沉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922151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40100.3

    申请日:2010-07-28

    申请人: 崔冰 董萌 宋颖彤

    发明人: 崔冰 董萌 宋颖彤

    IPC分类号: E02D23/08 E02D23/10 E02D23/14

    摘要: 本发明属于地下基础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陆域沉井助沉系统。该系统在除首节沉井外的井壁四周沿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齿坎状结构,相邻的两条齿坎之间形成井壁凹槽;沉井四周堆放有回填砂,回填砂随沉井下沉逐步回填,在井壁凹槽范围内隔绝井壁与原状土的直接接触形成砂套,空气幕系统的压缩气体扩散范围在砂套的约束下紧贴井壁形成。本发明所形成的砂套减小了井周摩阻力,约束了压缩气体的扩散范围,使空气幕紧贴井壁形成,大幅提高了空气幕的功效,降低了能耗,助沉效果非常显著。

    一种新型悬索桥主缆锚固系统及其单元件

    公开(公告)号:CN202380398U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120412962.X

    申请日:2011-10-26

    IPC分类号: E01D19/14 E01D1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悬索桥主缆锚固系统及其单元件,该系统包括若干块与主缆索股相连接的锚固板,每块锚固板根据锚固索股数量不同由单个或多个分布传力式锚固系统单元件组成,所述的锚固系统单元件包含顺次连接的锚箱、拉杆和锚固区域三个部分,锚箱连接主缆索股,锚固区域连接锚体混凝土。锚固区域通过布置多排钢筋混凝土榫剪力键实现索股拉力的逐次分布扩散,索力渐次传递至锚体混凝土;利用钢筋混凝土榫剪力键群良好的延性及锚固区域末端设置的小型刚性承压板提供结构安全储备。本实用新型所形成的分布传力式主缆锚固系统大大减小了锚固系统和锚固区域混凝土的应力集中,扩大了主缆锚固传力区域,性能可靠且耐久性良好。

    一种新型陆域沉井助沉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2298636U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20421629.5

    申请日:2011-10-31

    申请人: 崔冰 董萌 宋颖彤

    发明人: 崔冰 董萌 宋颖彤

    IPC分类号: E02D23/10 E02D23/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基础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陆域沉井助沉系统。该系统在除首节沉井外的井壁四周沿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齿坎状结构,相邻的两条齿坎之间形成井壁凹槽。本实用新型所形成的砂套减小了井周摩阻力,约束了压缩气体的扩散范围,使空气幕紧贴井壁形成,大幅提高了空气幕的功效,降低了能耗,助沉效果非常显著。

    一种新型基础支护结构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809785U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20276483.5

    申请日:2010-07-28

    IPC分类号: E02D29/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基础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基础支护结构,该结构包括两个非完整圆墙体和用于支撑连接两个非完整圆墙体的隔墙,两个非完整圆墙体与隔墙一起组成“∞”形地下连续墙。隔墙结构上预留出顶底部空间,便于基础前后趾通过顶底板连接确保整体性。隔墙采用地下连续墙的形式与非完整圆墙体在开挖土体前同步施工完成。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形地下连续墙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基础截面的利用效率,节约了工程投入,降低工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