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氢蓄电池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71902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710866166.5

    申请日:2017-09-22

    Abstract: 镍氢蓄电池的负极的容量包含放电储备量,该放电储备量是相对于正极的容量成为过剩的容量,负极所含的储氢合金包含第一储氢合金和具有高于该第一储氢合金的氢解离平衡压力的第二储氢合金。在将储氢合金所含的元素中与氢的亲和力高的元素设为A元素、将与氢的亲和力低的元素设为B元素、将B元素的物质量相对于A元素的物质量的比率设为AB比时,第二储氢合金的AB比大于第一储氢合金的AB比,第一储氢合金相对于储氢合金整体的比例小于将放电储备量相对于负极整体的容量的比例和所述负极中的与正极的充电率中的0%以上的下限值对应的部分的容量相对于所述负极整体的容量的比例相加的比例。

    镍氢蓄电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871902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710866166.5

    申请日:2017-09-22

    Abstract: 镍氢蓄电池的负极的容量包含放电储备量,该放电储备量是相对于正极的容量成为过剩的容量,负极所含的储氢合金包含第一储氢合金和具有高于该第一储氢合金的氢解离平衡压力的第二储氢合金。在将储氢合金所含的元素中与氢的亲和力高的元素设为A元素、将与氢的亲和力低的元素设为B元素、将B元素的物质量相对于A元素的物质量的比率设为AB比时,第二储氢合金的AB比大于第一储氢合金的AB比,第一储氢合金相对于储氢合金整体的比例小于将放电储备量相对于负极整体的容量的比例和所述负极中的与正极的充电率中的0%以上的下限值对应的部分的容量相对于所述负极整体的容量的比例相加的比例。

    镍氢蓄电池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25391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10520190.4

    申请日:2015-08-21

    Abstract: 一种镍氢蓄电池,其具备:正极;以及负极,其包含储氢合金,该储氢合金包含第1储氢合金和第2储氢合金。所述负极的容量包含与所述正极的容量相对应的负极主体容量和附加于所述负极主体容量的容量、即放电储备量。所述第1储氢合金具有低于所述第2储氢合金的氢解离平衡压力和高于所述第2储氢合金的、表示微粉化易产生程度的微粉化性。所述正极的充电率具有0%以上的下限值。所述第1储氢合金相对于整个所述储氢合金的比例小于通过将所述放电储备量相对于所述负极的容量的比例和所述负极主体容量中的与所述正极的充电率的下限值相对应的容量相对于所述负极的容量的比例进行累加而取得的比例。

    镍氢蓄电池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347893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10109872.1

    申请日:2014-03-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5 H01M10/30 H01M2010/4292 Y02E60/124

    Abstract: 镍氢蓄电池具备正极、使用了AB5系储氢合金的负极、以及配置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隔板。所述AB5系储氢合金包括作为混合稀土金属的构成元素的A元素和B元素,B元素包括镍和钴。B元素的物质量与A元素的物质量之比为5.2以上且5.4以下。钴的物质量与A元素的物质量之比为0.15以上且0.4以下。作为所述隔板所保持的电解液的体积的保液量V1、作为在所述隔板内不存在空隙时的所述隔板的体积的真容积V2、所述负极的理论容量C1、所述正极的理论容量C2满足下述式,2.0≤V1/V2×C1/C2≤3.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