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部件的结合构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771768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10258116.4

    申请日:2023-03-16

    Abstract: 提供两个部件的结合构造,其中,第1被结合部件和第2被结合部件利用结合部件彼此结合,能够实现减少部件数量的单纯的构造和缩减作业工时。结合部件(13)具有棒状部(13a),该棒状部能够贯穿插入到设置于第1平板部(11a)和第3平板部(12a)重叠而得到的第1重叠部(14)以及第2平板部(11b)和第4平板部(12b)重叠而得到的第2重叠部(15)中的至少一方的贯穿插入孔(16)并且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随着棒状部贯穿插入于贯穿插入孔之后的转动而从内侧与第3平板部和第4平板部抵接的第1接合面(18)和第2接合面(19)形成在棒状部的两端,随着棒状部从初始位置起转动规定角度,来自棒状部的轴向力作用于第1重叠部(14)和第2重叠部(15)。

    两个部件的结合构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7176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258116.4

    申请日:2023-03-16

    Abstract: 提供两个部件的结合构造,其中,第1被结合部件和第2被结合部件利用结合部件彼此结合,能够实现减少部件数量的单纯的构造和缩减作业工时。结合部件(13)具有棒状部(13a),该棒状部能够贯穿插入到设置于第1平板部(11a)和第3平板部(12a)重叠而得到的第1重叠部(14)以及第2平板部(11b)和第4平板部(12b)重叠而得到的第2重叠部(15)中的至少一方的贯穿插入孔(16)并且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随着棒状部贯穿插入于贯穿插入孔之后的转动而从内侧与第3平板部和第4平板部抵接的第1接合面(18)和第2接合面(19)形成在棒状部的两端,随着棒状部从初始位置起转动规定角度,来自棒状部的轴向力作用于第1重叠部(14)和第2重叠部(15)。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