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224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44561.7
申请日:2025-02-10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IPC: C02F1/24 , C02F1/52 , C02F1/66 , C02F1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管式混凝与微孔散气气浮一体化设备,包含进水管式水力混凝模块、微孔散气模块、气浮模块和污泥脱水模块;所述进水管式水力混凝模块包括混凝管道,该混凝管道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另一端出水口通过混凝出水控制阀连接微孔散气模块;所述气浮模块包括气浮池、刮渣机以及排渣槽,在所述气浮池上端设置有移动的刮渣机,该刮渣机位于气浮池工作水位处,并将气浮池工作液面漂浮的浮渣刮入气浮池一侧设置的排渣槽内;所述污泥脱水模块由污泥管道、叠螺机以及滤液槽组成,所述污泥管道一端连接排渣槽,另一端与叠螺机的进泥口相连,本发明通过集成管式混凝和微孔散气气浮技术,能够实现对水中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575420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71478.3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N33/1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环境毒理效应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快速识别重污染水体中多种污染物条件下生物体毒性效应的方法。其步骤为:(1)获取污染水质信息:污染物类别及浓度,水质pH、温度等;(2)确定培养生物体的条件,包括水质信息、曝气设备、设置鱼类比例、实验时间等;(3)培养、预实验:将受试生物体预培养一定时间,并进行预实验,得出单一污染物条件下作用于生物体半致死浓度值;(4)设置污染物浓度:设置空白对照组、两两复合污染物不同梯度浓度组、平行组,科学投加生物体,以鱼类死亡数量为效应指标,分析生物体复合毒性效应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390305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951634.5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2F9/00 , C02F3/00 , C02F3/02 , C02F1/461 , C02F1/469 , C02F1/52 , C02F1/56 , C02F1/58 , C02F1/00 , C02F1/28 , C02F3/34 , C02F7/00 , C02F101/16 , C02F101/3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微氧电解离子交换生物滤池的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预处理机构、与预处理机构相连的微氧电解生物滤池和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机构包括相连通设置的调节池和除磷池;微氧电解生物滤池包括微氧电解池外壳和微氧电解池内壳;本发明中废水在微氧电解阴极室的微氧条件下发生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且积累的亚硝酸盐氮一部分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微氧电解阳极室被还原为氮气,一部分发生短程反硝化过程变成氮气,同时回流废水中富含硝酸盐氮,高浓度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在微氧电解阴极室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微氧电解阳极室,在微氧电解阳极室被还原成氮气,该工艺在微生物学和电化学的协同作用下强化脱氮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390305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951634.5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2F9/00 , C02F3/00 , C02F3/02 , C02F1/461 , C02F1/469 , C02F1/52 , C02F1/56 , C02F1/58 , C02F1/00 , C02F1/28 , C02F3/34 , C02F7/00 , C02F101/16 , C02F101/3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微氧电解离子交换生物滤池的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预处理机构、与预处理机构相连的微氧电解生物滤池和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机构包括相连通设置的调节池和除磷池;微氧电解生物滤池包括微氧电解池外壳和微氧电解池内壳;本发明中废水在微氧电解阴极室的微氧条件下发生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且积累的亚硝酸盐氮一部分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微氧电解阳极室被还原为氮气,一部分发生短程反硝化过程变成氮气,同时回流废水中富含硝酸盐氮,高浓度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在微氧电解阴极室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微氧电解阳极室,在微氧电解阳极室被还原成氮气,该工艺在微生物学和电化学的协同作用下强化脱氮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217996983U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21938805.7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复合型近自然治理河岸生态缓冲带,包括岸坡绿化带及坡底绿化带,岸坡绿化带包括乔草植物区及水土保持灌草区,坡底绿化带包括湿生植物区、挺水植物区及沉水植物区。在水土保持灌草区与湿生植物区之间设置有第一生态滤沟。第一生态滤沟内自下而上设置有活性炭层、第一碎石层及第一粗砂层,第一生态滤沟下端开设有排水口并连接有排水管,排水口设置有生态网膜。第一生态滤沟中第一碎石层及第一粗砂层能够进一步过滤并截留地表径流中大的颗粒物垃圾,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可使微生物驻留,长期净化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217840158U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22138158.8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河道生态治理领域,提供一种生态治理用河流淤泥处理装置。本装置包括第一轮盘、第二轮盘、清淤铲、清淤挡板和集淤槽形成的清淤机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之间固接有多个所述清淤铲,所述清淤铲之间固接有若干挡板,所述集淤槽设于所述第一轮盘和清淤铲内部,所述第一轮盘、第二轮盘和清淤铲相对于所述集淤槽转动。本装置中具有倾斜角度的清淤铲由第一轮盘带动转动,从而能够将相对粘稠的淤泥进行切割,并在清淤铲转动的同时将淤泥收集进集淤槽内,若干挡板与多个清淤铲之间形成若干的孔洞,在挡板与清淤铲的作用下使得淤泥中的杂物被分离出来,有效避免了杂物进入集淤槽内堵塞吸淤装置的情况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19240442U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23469658.6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装配式组合生态护坡,护板、固定板和平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护板上下两端,所述平板通过固定板与护板一端连接;所述护板由两块或多块相互连接形成,护板外表面设置方孔,并沿护坡的坡顶到坡底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折叠组件,当需对护板进行运输时,以便缩小护板的体积,进而便于搬运该护板,并提高了对护板的搬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9157549U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23468390.4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生态护坡,在护坡体的坡面上分布有向坡内凹陷的多个种植槽;对于单个种植槽,槽内包括基座和位于基座上方的土壤层;在基座下方设有回流组件;所述回流组件包括进水槽和位于进水槽上方的回流槽,进水槽和回流槽平行于水平面,并分别从坡面延伸至坡内,进水槽和回流槽位于坡内的一端相互连通,形成U形结构;所述基座顶端开设有通水孔,通水孔与回流槽贯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流缓冲组件,对冲击护坡体的水进行多次缓冲处理,避免冲击力过大造成护坡体损坏,同时也能够对土壤层进行保护处理,避免土壤流失,保证护坡体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8188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11649458.5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河海大学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长距离输水隧洞裂缝信息综合检测系统与方法,综合检测系统包括裂缝光损耗率定系统、隧洞裂缝综合感知布置系统和隧洞裂缝渗水感知布置系统,综合检测方法通过裂缝光损耗率定系统测定出光纤与裂缝在不同交角条件下,裂缝开度与光损耗率之间的半经验公式;再将两条光纤以一定的交角螺旋布置在输水隧洞内壁,当裂缝穿越两条光纤时,通过角度关系以及半经验公式,实现对裂缝位置、宽度、以及走向的检测分析;当裂缝开度较大,输水隧洞内壁渗水后,将通过隧洞裂缝渗水感知布置系统,定位测温光纤温降部位,从而实现对大裂缝的综合定位感知,该方法不需放空隧洞,受外界干扰少,具有定位精准、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复用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7818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649458.5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 河海大学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长距离输水隧洞裂缝信息综合检测系统与方法,综合检测系统包括裂缝光损耗率定系统、隧洞裂缝综合感知布置系统和隧洞裂缝渗水感知布置系统,综合检测方法通过裂缝光损耗率定系统测定出光纤与裂缝在不同交角条件下,裂缝开度与光损耗率之间的半经验公式;再将两条光纤以一定的交角螺旋布置在输水隧洞内壁,当裂缝穿越两条光纤时,通过角度关系以及半经验公式,实现对裂缝位置、宽度、以及走向的检测分析;当裂缝开度较大,输水隧洞内壁渗水后,将通过隧洞裂缝渗水感知布置系统,定位测温光纤温降部位,从而实现对大裂缝的综合定位感知,该方法不需放空隧洞,受外界干扰少,具有定位精准、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复用率高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