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金属管件加工用管端成型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64862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568948.7

    申请日:2024-11-05

    Inventor: 吴志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异常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金属管件加工用管端成型控制系统,包括管端成型设备,包括:采集模块:在汽车金属管件的管端的正面图像中标注出管端的最小外接圆,确定最小外接圆的面积并计算面积差值;处理模块:在采集周期内获取汽车金属管件的偏差值,并生成坐标点;确定初始图像,基于初始图像得到目标图像;确定子定义域,基于单个子定义域内的目标图像的函数关系式获取判断参数;判断模块:计算判断值,并统计异常比例,根据所述的异常比例确定异常设备。本发明可以确定存在异常的管端成型设备,避免管端成型设备异常带来的生产效率下降。

    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金属导管的抛光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930470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45206.4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管抛光技术领域,尤其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金属导管的抛光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下料机构间歇式的将金属导管依次输送至输送机构与抛光轮之间;步骤二、动力电机带动抛光轮转动,同时对多个金属导管表面进行抛光;步骤三、抛光过程中,输送机构带动金属导管沿抛光轮周向向下运动,金属导管向下运动过程中,输送机构带动金属导管沿轴向方向移动,使得抛光轮从金属导管的一端抛光至另一端;步骤四、抛光完成的金属导管从输送机构的下端出料,同时下料机构对输送机构上端补料;本发明通过输送带的转动可带动金属管沿抛光轮周向运动,使得抛光轮能够同时对多个金属管进行抛光,提高了金属管的抛光效率。

    管端内孔抛光机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181119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0398531.4

    申请日:2024-04-03

    Inventor: 吴志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管端内孔抛光机,包括底板(701),所述底板(701)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定位板(100)上,所述底板(701)上滑动连接有轴向滑台(702),所述底板(701)上安装有横向驱动机组(703),所述横向驱动机组(703)的移动输出端与轴向滑台(702)的外壁相连接,所述轴向滑台(702)上安装有径向伺服偏心机构,通过径向伺服偏心机构对管道端口进行打磨,整体光洁度高,打磨头更换操作简单,进给参数柔性可调节可适用管径范围较大,解决了磨头易磨损自动补偿的技术难题。

    管端内孔抛光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8111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98531.4

    申请日:2024-04-03

    Inventor: 吴志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管端内孔抛光机,包括底板(701),所述底板(701)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定位板(100)上,所述底板(701)上滑动连接有轴向滑台(702),所述底板(701)上安装有横向驱动机组(703),所述横向驱动机组(703)的移动输出端与轴向滑台(702)的外壁相连接,所述轴向滑台(702)上安装有径向伺服偏心机构,通过径向伺服偏心机构对管道端口进行打磨,整体光洁度高,打磨头更换操作简单,进给参数柔性可调节可适用管径范围较大,解决了磨头易磨损自动补偿的技术难题。

    一种管件鼓包成型模具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5771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70980.0

    申请日:2024-12-18

    Inventor: 吴志敏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管件鼓包成型模具,包括成型机构,成型机构安装在右模的左侧,右模固定连接导向机构的一端,导向机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左模,左模滑动连接松紧机构的一端,松紧机构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右模;左模包括夹模安装座,夹模安装座的中部开设有容置腔室,容置腔室的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安装有导轨,导轨的中部设有凸出的卡止部,卡止部的上下两端各安装一个可上下滑动的夹模。本发明通过左模和松紧机构的配合,在完成二次鼓包后,管件脱离装夹并漏出,再通过成型机工位转换即可进行旋槽等后续加工,减少对管件的重复装夹次数,由此不仅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减少了多次装夹和定位带来的误差积累,提高了加工精度。

    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金属导管的抛光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930470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845206.4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管抛光技术领域,尤其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金属导管的抛光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下料机构间歇式的将金属导管依次输送至输送机构与抛光轮之间;步骤二、动力电机带动抛光轮转动,同时对多个金属导管表面进行抛光;步骤三、抛光过程中,输送机构带动金属导管沿抛光轮周向向下运动,金属导管向下运动过程中,输送机构带动金属导管沿轴向方向移动,使得抛光轮从金属导管的一端抛光至另一端;步骤四、抛光完成的金属导管从输送机构的下端出料,同时下料机构对输送机构上端补料;本发明通过输送带的转动可带动金属管沿抛光轮周向运动,使得抛光轮能够同时对多个金属管进行抛光,提高了金属管的抛光效率。

    车架立管自动加工线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1567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669141.8

    申请日:2023-12-07

    Inventor: 吴志敏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车架立管自动加工线,涉及摩托车架管件加工成型技术领域,其中包括支架组件、进料组件、双头三工位扩口机、双头镗床、钻孔组件、出料滑槽和机械手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围栏和电箱;所述电箱位于围栏内,且电箱固定在围栏上;所述进料组件、双头三工位扩口机、双头镗床、钻孔组件、出料滑槽和机械手组件位于围栏内;能够实现通过自动化控制及机械手组件,获得了很高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稳定了产品品质同时兼顾了操作安全性;不同加工工序可根据工艺需求自由调整组合,满足不同规格尺寸产品的兼容性。

    一种全自动机器人弯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389975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91470.6

    申请日:2020-03-18

    Inventor: 吴志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自动机器人弯管系统,包括有管材输送机,在所述管材输送机上设有能对管材进行焊缝检测的检测组件,在所述管材输送机一侧设有弯管成型机,在所述弯管成型机一侧设有能将管材输送机上的管材抓取并送到弯管成型机内进行弯管的取料组件,所述全自动机器人弯管系统还包括有机械手控制器和控制单元,将管材放入到管材输送机内,然后进行逐一输送,并通过检测组件对管材的焊缝进行检测识别,检测识别完成后,通过取料组件将管材夹取并输送到弯管成型机内,通过取料组件夹紧管材配合弯管成型机工作,实现对管材快速折弯成型,以此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连续生产,符合高效生产的需求。

    一种空中分料搬送线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00121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91460.2

    申请日:2020-03-18

    Inventor: 吴志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中分料搬送线,包括有管材切割机,在所述管材切割机一侧设有空中输送线,在所述管材切割机上方设有能将管材逐一输送到空中输送线上的垂直输送机,在所述管材切割机的出料端连接有能将管材输送到垂直输送机上的上料机构,在所述空中输送线末端设有下料机,通过管材切割机将管材切割成需要的长度,然后输送到上料机构上,上料机构将管材输送到垂直输送机,通过垂直输送机将管材向上输送,然后逐一输送到空中输送线上,通过空中输送线输送到下料机处,下料机带动管材逐一下降到工位上进行加工处理,传输效率高效,且通过空中输送,减少占地面积,更好的节省加工空间,采用多个输送自动化单元。

    一种焊接钢管内焊缝自动识别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546430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53537.2

    申请日:2022-09-21

    Inventor: 吴志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管内焊缝识别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焊接钢管内焊缝自动识别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气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板,且滑板与底板活动连接,所述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了对焊接钢管焊缝位置的精准识别,从而方便对焊缝进行检测,提高了后续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为设备稳定地全自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提高了焊缝自动识别机构的使用效果,还能够减小工厂的生产成本,减小资金消耗,适合工厂进行大范围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