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5208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0983342.X
申请日:2021-08-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网的潮流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将电网划分成若干区域的子电网,其中,一个子电网对应一个智能体;设计智能体的状态、动作及奖励机制;基于异步优势演员评论家算法对智能体进行优化,通过优化后的智能体对对应的子电网进行调度及控制,完成智能电网的潮流优化,该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智能电网的动态管理,降低人力物力消耗,且调整效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749847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0582719.6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IPC: F03D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桨距在线控制方法、系统和设备,设计合理,增强控制模型的泛化性能,提升了突变风速条件下的控制平滑度。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实时采集的风速时序数据预测后续若干时刻风速,得到风速预测值;根据风速预测值和计算得到的发电机转差,得到动作概率分布参数集;根据动作概率分布参数集,得到桨距控制量,进行桨距调整,完成风力发电机桨距的在线控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强化学习在变桨距控制中参数优化周期较长、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84041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598496.2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及系统,获取区域内各个风电的地理位置信息,构建距离倒数矩阵;对风电数据进行采样构建样本集,样本集包括训练数据样本集以及预测数据样本集;依据距离倒数矩阵构建图卷积神经网络层;构建时序卷积神经网络层;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层以及时序卷积神经网络层构建风电预测模型;利用训练数据样本集对风电预测模型进行训练,然后对预测数据样本集进行预测。本发明利用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处理风电站间地理位置信息的非欧氏数据,可以充分挖掘其数据的空间相关性;针对风电站之间的图数据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设计,使其更符合风电的出力特性;利用该模型进预测风电功率,能够提高预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222550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1396619.8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用电行为确定方法和装置,基于用户用电功率以及预先确定的聚类有效性指标确定最优聚类维度;基于最优聚类维度确定最优聚类种类数;基于最优聚类维度和最优聚类种类数,对用户用电功率进行集成聚类,得到各类用户用电行为模式,可靠性高,且能够确定用户用电行为模式;基于多种单一聚类算法,并采用多数投票法对用户用电功率进行集成聚类,针对随机性负荷具有鲁棒性,聚类误差范围小,聚类结果受噪声、孤立点、采样方法及敏感参数等因素影响较小,保证了用电用户行为聚类的有效性,为后续用户电价制定,需求响应等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950907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135216.1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调度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运行参数;基于所述运行参数和预先构建的耦合优化模型,获得交流网络中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出力和电力电子变压器PET端口的有功出力;基于所述交流网络中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出力和电力电子变压器PET端口的有功出力对所述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进行调度。本发明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和高效利用;发挥了PET的柔性调控能力,实现交直流网络的相互协调,互补优化,提高了区域间可控分布式能源的功率交互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886291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020977.2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尺度稳定的数据标记分配及统计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样本数据进行编号,得到第一样本数据编号;将第一样本数据总量扩展为有限倍数的第二样本数据,将第二样本数据进行编号得到第二样本数据编号;将第二样本数据按照第二样本数据编号循环平均分配为有限份数;每份数的样本数据为第三样本数据;将第三样本数据进行编号得到第三样本数据编号;从第三样本数据中随机抽取有限份数的样本数据,记为第四样本数据;第四样本数据与第三样本数据构成第五样本数据,将第五样本数据进行编号,得到第五样本数据编号;按照第五样本数据编号将第五样本数据进行数据标记评价,构成样本数据的自评评价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881101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0275388.0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IPC: G06F18/213 , G06F16/2458 ,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11/06
Abstract: 本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生搜索的电力系统典型场景关联特征选择方法。首先针对目标场景特性构建特征变量备选集合,该集合包含了与目标动态场景所有可能相关的电气量以及非电气量;随后对电力系统实际历史运行数据进行了标准化预处理和监督格式多维时间序列数据集的构建;之后依次定量计算备选特征变量与目标动态场景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并设置合理阈值筛选出与目标场景关联度高的特征以进行进一步的仿生迭代寻优;最后采用灰色关联系数修改仿生搜索算法的初始化规则,形成关联系数引导机制,以增强算法的寻优效率,迭代优化得到适应度性能最好的关联特征子集,并利用实际场景数据集对所筛选的特征子集进行了测试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4977154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0275567.4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IPC: H02J3/00 , H02J3/24 , H02J3/14 , G06Q10/04 , G06Q10/063 , G06Q10/063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网调频的电解铝负荷与安稳系统相协调的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电解铝工业负荷的有功连续调节模型,随后对安稳系统所控制的可投切负荷的有功功率受限离散变化特性进行了建模,并结合常见的恒阻抗‑恒电流‑恒功率负荷以及电动机负荷,引入负荷调节代价函数,将电网在紧急情况下所做出动作的代价进行量化,随后以负荷调节的总体代价最小为目标,建立电解铝负荷与安稳系统相协调的电网频率协调控制模型,并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离线预想事故的情况下进行模型求解,得到系统各类型负荷在紧急情况下的最优调节量,用于实时运行时的在线匹配,从而完成大电网在严重故障情况下的频率协调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52907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118204.X
申请日:2022-02-0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随机停电供能可靠性的综合能源微网优化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EPG随机停电导致的IEMG孤岛模式的概率模型,采用场景树生成若干孤岛场景;建立IEMG多目标优化控制模型,通过对IEMG进行协同优化控制,得到最优的长期优化控制方案和两种运行模式下的短期运行方案,用于提升IEMG并网模式的运行经济性及孤岛模式的供能可靠性。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研究忽略EPG停电对IEMG运行的影响,导致IEMG控制方案不合理,使IEMG出现能量供给不足,削弱IEMG供能可靠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3325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65487.5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能源微网群多智能体分层博弈协同方法和装置,包括:创建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参数;创建运营商主智能体;创建所述综合能源系统中每一个所述多能源微网的多能源微网从智能体;基于所述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参数、所述运营商主智能体和所述多能源微网从智能体,利用改进多智能体深度确定策略梯度MADDPG算法对预先创建的神经网络进行强化学习训练,得到多智能体分层博弈协同模型。本发明实现了对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各单元实现集中管理和分布控制相结合,增强了综合能源系统的协同调度,增加了运行的可靠性,减轻了系统的通信和计算负担。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设备和存储介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