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1062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62362.9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IPC: G06F15/16 , G06F8/61 , G06F9/44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嵌入式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操作系统异构多核SoC芯片及双操作系统部署方法及系统,采用通过在SoC芯片的BP核中部署的RTOS系统来引导Linux系统进行部署的部署方式,在RTOS系统的引导下,将Linux系统部署到SoC芯片的AP核,保证效率的同时提高安全性,最终实现异构多核SoC芯片的双操作系统部署。针对目前虚拟化部署方式会损失定实时性,需要使用相对更高端的芯片满足实时性要求,进而导致经济性无法保证的缺陷,在无需使用虚拟化技术的情况下,充分发挥SoC芯片的性能,既保证了依托于其的嵌入式平台的经济性,又满足了性能指标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021203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610365479.8
申请日:2016-05-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40/151 , G06F40/14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防误闭锁逻辑图形化表达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递进加载联闭锁规则文件,逐行扫描规则内容;(2)生成防误闭锁逻辑树;(3)联闭锁逻辑关系转换为拓扑连接关系;(4)对联闭锁逻辑关系进行图形化表达。本发明实现了对智能变电站防误闭锁逻辑的可视化,提高防误闭锁逻辑阅读、查看的效率,有利于节约调试人工费时费力的工作成本,保证防误闭锁逻辑的正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327809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710645041.X
申请日:2017-08-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过程层信息实时转发方法及装置,包括:第一过程层网络通过与所述第一过程层网络连接的第一无线通讯模块按照预先设定的收发频段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与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的第二过程层网络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完成两个或多个过程层网络的无线透明连接,对于设备运行于就地化状态不便于接线的情况下,可以完成无接触的信息传输。对于未来一、二次设备的融合运行方式提供了安全可靠且与现在变电站通讯网络完全兼容的通讯方法和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1970128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29764.2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速套接字接收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S1、服务端对IEC61850服务端模型数据进行压缩并进行数字签名,在数据交互前,先传递给客户端主机;S2、客户端主机进行解压、数字签名验证;S3、建立TCP连接,套接字适配层采用Adapter方法按照解压后的IEC61850服务端模型大小在RAM中分配相应大小的环形缓冲区;S4、客户端主机下发订阅命令给服务端,服务端对订阅命令按照所选择的通讯规约上传订阅数据至套接字适配层;套接字适配层对订阅数据进行数字签名认证,认证不通过抛弃数据包并告警,认证通过后判断订阅数据属于哪个环形缓冲区,并将订阅数据更新到对应环形缓冲区。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高速套接字接收系统依赖于MMS协议库,造成通信效率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856135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46982.4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23/02 , G01R23/16 , G01R25/00 , G01R21/133 , G01R1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5G技术的移动式宽频测量系统和配置方法,包括:宽频测量装置、宽频监测分析单元、用户交互终端;宽频测量装置、宽频监测分析单元和用户交互终端中均设置5G通信模块,宽频测量装置、宽频监测分析单元和用户交互终端通过5G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宽频测量装置、宽频监测分析单元、宽频测量移动终端通过5G移动网络接入,任何地点的任何装置都可灵活组成宽频测量系统,用户在任何位置都可实时获得测量监测信息并进行分析;移动式设计的宽频测量装置和监测分析单元,可灵活接入需要测量和监测的电网二次电气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设备投资的盲目性,提高测量、监测和分析的实效性,节约了电网运行建设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858771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002700.7
申请日:2019-01-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互操作能力等级评价方法及系统,根据预先制定的互操作能力等级仿真实验系统进行仿真实验得到每级互操作能力实验结果;针对所述每级互操作能力实验结果对智能变电站各等级互操作能力进行评价;所述互操作能力等级包括:孤立级、联通级、功能级、域级和企业级;所述互操作能力等级仿真实验系统基于设定的互操作能力等级分别对互操作能力各等级进行仿真实验。本发明对智能变电站做出适当的整体评价,准确掌握智能变电站业务需求、运行维护需求、检修状态等信息,指导智能变电站信息交互标准化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8549650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168180.2
申请日:2018-02-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变电站防误闭锁逻辑规则源端配置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基于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信息模型的防误闭锁逻辑规则源端信息库,以及防误闭锁逻辑规则源端信息库中各元素的关联关系和索引;根据防误闭锁逻辑规则源端信息库中的元素特征自动识别出防误闭锁逻辑规则源端信息库中的防误操作设备,根据各元素的关联关系和索引,搜索出参与所述防误操作设备闭锁逻辑规则运算的一、二次设备信息;通过处理生成防误闭锁逻辑的可视化的规则文件,使工程人员能够直观、方便、实时地判别闭锁逻辑结果是否反映设备层实际工况,促进了变电站自动化项目的调试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376966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192629.9
申请日:2018-03-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防误闭锁逻辑间隔关联关系分析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获取的智能变电站一次系统拓扑信息模型获得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拓扑连接关系;通过分析所述拓扑连接关系中与防误操作设备具有防误逻辑关联的设备,确定防误操作设备的防误闭锁逻辑间隔关联关系。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自动化准确分析本间隔、跨间隔的防误闭锁关联关系,有利于准确分析间隔之间的关联关系分界面,提前分析间隔之间的影响范围,提高配置、调试、测试的效率。缩小作业范围,节约调试人工费时费力的工作成本,避免作业范围扩大带来额外风险和隐患,有利于智能变电站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6224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424755.4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 , G06F11/07 , G06F11/30 , G06F11/32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44 , G06N3/046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监控系统检测方法、装置、介质以及电子设备。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检测需求确定待检测监控系统的被监控对象和与所述被监控对象对应的测试数据集;响应于用户的测试操作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测试数据集控制所述被监控对象进行测试操作;获取预设图像采集器采集的所述被监控对象执行所述测试操作后生成的图像数据;采用预设图像识别模型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待检测监控系统的检测结果。本申请的方法可以提高种变电站监控系统检测效率以及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6688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86469.6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3 , H03M1/12 , H02J13/0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设备孪生体机理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发明方法通过将现有的设备模型进行组件化拆分,在硬件层面分解至芯片级,在功能层面分解至功能逻辑节点,形成精细化的设备监控模型;其次采集设备芯片级运行数据、功能节点的逻辑状态数据、业务数据等实时数据,建立实时数据与精细化设备监控模型各个组件间的驱动关系;最后根据不用业务功能的内在逻辑和机理,建立由实时数据驱动的设备机理模型。在数字维度对空间物理设备和实时数据进行联合驱动仿真,构建出支持设备运行监控业务的设备数字孪生体,实现对设备状态的深度监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