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40932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0287965.8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声学和核磁共振参数的成岩相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钻取不同成岩相岩心样品,将岩心进行预处理;步骤2,测量岩心长度、直径、孔隙度、渗透率;步骤3,测量不同成岩相岩心的声波数据;步骤4,将岩心完全饱和地层水,测量孔隙度;步骤5,测量T2几何平均值;步骤6,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波阻抗与核磁T2几何平均值;步骤7,建立核磁T2几何平均值与声波参数的关系,并识别不同成岩相。该基于声学和核磁共振参数的成岩相识别方法可以通过声波数据以及核磁共振参数确定地层的不同成岩相,有效提升判断地层不同成岩相的方法,为储层的测井评价和勘探开发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3589372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010370976.3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陆相断陷盆地内扭张断层的定量识别方法,包括:基于三维地震资料,井资料及地震相干数据体,抽取二维地震剖面;基于垂直于断层走向的二维地震剖面,计算断面真倾角α;基于断层切割关系法确定断层的水平运动距离L,计算断层的垂向运动距离H和沿断层倾向的位移距离D;计算断层的总位移距离M;计算断层水平距离L在断层总位移M中的比例R,将R定义为走滑比率;据走滑比率R的大小定量识别断层。该适用于陆相断陷盆地内扭张断层的定量识别方法应用简便,考虑因素较为全面,并且实现了量化表征,方法合理,在扭张盆地复杂构造带勘探中具有较广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685375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843611.2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潜山界面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地质、钻测井资料分析,获得研究区潜山区域地层发育特征;进行地震瞬时频率资料分析,框定潜山分布范围;将时频电磁资料与地震相位剖面资料相结合,识别潜山地震界面;将岩、电、震资料进行叠合,消除上覆砂砾岩层干涉影响。本发明方法在上覆地层干涉影响情况下,将地震瞬时频率、时频电磁及地震相位剖面资料进行叠合处理,实现中‑深层复杂潜山界面高精度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117581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0012593.9
申请日:2020-0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藏改造实时构建微地震裂缝网络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1、实时获取油藏改造微地震事件;步骤2、进行霍夫变换,并将参数空间网格化,计算每个单元网格中微地震事件出现的次数;步骤3、根据油藏改造微地震事件的矩震级进行加权;步骤4、查找参数空间中次数最大值的集合;步骤5、将集合内的事件进行最小二乘法平面拟合;步骤6、根据所得的裂缝扩展平面,绘制出微地震离散裂缝网络图形。该方法及装置通过微地震事件点的裂缝网络构建,从而实现油藏改造过程中人工裂缝破裂展布情况的精确刻画,根据微地震监测结果进行油藏改造效果评价、工艺与参数优化、井位部署等,从而有效提高油气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175819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012840.5
申请日:2020-0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井震多级约束的砂砾岩扇体沉积相带精细划分方法,包括:统计不同相带砂砾岩扇体岩性速度及密度,建立正演模型,并对砂砾岩体正演模型开展地震相分析;建立砂砾岩扇体期次层序界面;确定地震相为一级约束条件;确定测井敏感曲线为二级约束条件;根据步骤1追踪的砂砾岩体期次界面,建立砂砾岩体构造期次模型;开展进行变差函数的分析,确定变量的空间结构参数;输出模拟结果,并沿步骤1追踪的砂砾岩体期次界面进行平面属性提取,实现砂砾岩体沉积亚、微相的井震多级约束相带划分。该井震多级约束的砂砾岩扇体沉积相带精细划分方法在精细期次划分与构造期次建模的地质模型下开展数值模拟,实现了砂砾岩沉积体井震数值模拟沉积相带精细划分。
-
公开(公告)号:CN11391755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010661117.X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砂砾岩体扇间扇的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地震资料开展古地貌恢复,明确扇间扇发育的平面位置;步骤2,对扇间扇实钻井的测井与录井信息开展岩石学特征研究,明确扇间扇的岩相特征;步骤3,开展扇间扇实钻井的测井响应特征的研究,确定扇间扇的测井相特征;步骤4,基于地质研究及地震反射特征研究开展的砂砾岩体扇间扇沉积模式研究,建立扇间扇沉积模型;步骤5,针对扇间扇沉积模型进行正演地震记录特征模拟,得到砂砾岩体扇间扇的地震反射特征;步骤6,综合建立砂砾岩体扇间扇的地震地质识别量版。该砂砾岩体扇间扇的识别方法为砂砾岩体扇间扇的识别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识别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640869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010390756.7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三维真地表的观测系统自动排障量化方法,包括:步骤1,设计规则的观测系统,建立三维真地表构造模型;步骤2,进行野外施工障碍物的自动识别和圈定,将圈定的障碍物进行分类,设定激发点施工可行距离;步骤3,根据圈定的地表障碍物位置,自动选取需要避障的炮点和检波点;步骤4,利用自动避障算法,将选取的炮点和检波点进行移动;步骤5,输出自动避障后的炮点和检波点位置信息,量化评价自动避障后的观测系统。该基于三维真地表的观测系统自动排障量化方法针对三维真地表构造模型进行观测系统自动避障,在大幅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确保了观测系统符合施工要求,从而为采集高品质数据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025396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10013150.1
申请日:2020-0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油藏物性参数地震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地震数据反演出油气储层的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和密度;步骤2,进行岩石物理模型分析,将孔隙度、油气饱和度和渗透率等油藏物性参数与地震数据反演结果联系起来;步骤3,基于岩石物理模型分析,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反演出油藏的物性参数。该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油藏物性参数地震预测方法借助了混合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算法的优点和地震数据对油藏具有覆盖面积大的能力,不仅将计算效率提高了30%,更为重要的是将反演结果的收敛度提高到了100%,由此大大提高了油藏物性参数地震预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52690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308475.2
申请日:2020-04-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力敏感地震物理模型材料,包括环氧树脂;固化剂;硅橡胶;交联剂;石英砂。其制备方法包括:(1)把环氧树脂及硅橡胶、固化剂和交联剂分别进行预热;(2)在固化模具内表面涂抹硅橡胶固化;(3)将环氧树脂与硅橡胶进行充分地均匀搅拌,然后在其中按照比例添加固化剂和交联剂后再次充分地搅拌均匀;(4)将步骤3中原料与石英砂进行均匀混合后放入磨具中,利用压机在设定恒压下压制后卸压;(5)将模具固后即可脱模取出。本发明通过环氧树脂与硅橡胶混合胶结石英砂的方法,利用环氧树脂和硅橡胶所占比例的不同,可以制备出在模拟应力条件下纵波速度变化范围在0m/s‑500m/s之间的地震物理模型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2444873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1910902836.3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低序级断层识别能力的三化处理新方法,组合应用多种地震资料优化处理技术,包括:叠前CRP道集优化,基本上消除了界面弯曲和倾斜地层对振幅的影响;对叠后地震资料断层强化,在去噪的同时断层边界得到加强;对断层强化后的资料做谱兰化提高分辨率处理,地震资料分辨率提高且没有相位移动。本发明利用了叠前道集优化、叠后断层强化、谱兰化提高分辨率处理为核心开展低序级断层“三化”处理新方法开展,提高了低序级断层的识别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