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92034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250497.0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田采油生产管理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应用端和WEB应用端;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应用端包括:任务分配模块、设备巡检模块、设备定位模块、进程展示模块;所述WEB应用端包括:系统配置管理模块、巡检运行模块。上述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油田采油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基层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流程化,切实提高基层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油田采油生产管理系统能够确保问题上报的及时和准确,并确保上报的问题都得到了整改。
-
公开(公告)号:CN108345975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10055312.6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油库失效风险评估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与失效事件相关的失效因素集以及与所述失效因素集中每个失效因素关联的评价信息;根据与所述失效因素关联的评价信息构建与所述失效因素对应的评价矩阵和判断矩阵;构建所述评价矩阵的匹配矩阵,并根据所述匹配矩阵获取与所述失效因素对应的模糊矩阵;根据所述判断矩阵获取所述失效因素的权重向量;根据所述失效因素集中各失效因素对应的模糊矩阵和权重向量评估油库失效风险值。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匹配矩阵法优化失效因素对应的评价矩阵,以避免超模糊现象,增加了评价的分辨率,进而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66597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610687331.6
申请日:2016-08-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1N33/24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泥页岩细粒沉积岩相研究方法,该泥页岩细粒沉积岩相研究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采用岩石组分-构造-有机质含量三要素相结合的泥页岩细粒沉积岩相划分方案;步骤2,建立矿物组分、有机质、构造测井识别模型;步骤3,根据步骤2建立的测井判识模型,对研究区单井分段泥页岩岩相类型进行测井模型判识;步骤4,对测井模型所识别的泥页岩岩相类型进行约束和修正;步骤5,进行全区泥页岩细粒沉积岩相识别及分布规律研究。该泥页岩细粒沉积岩相研究方法提高了泥页岩细粒沉积岩相预测的精度,为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气勘探与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813590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510855360.4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浮顶储罐变形检测方法,包括:S1,测量外浮顶储罐外侧的基准点的坐标,建立标准坐标系;S2,在浮顶的上部和储罐底部布置扫描点;S3,测量基准点与外部扫描点相对于控制点的位置;S4,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所述储罐的内壁、浮顶和底板,得到扫描数据;S6,计算外部扫描点在标准坐标系中的坐标;S7,将扫描数据的坐标转换到标准坐标系中,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整个所述外浮顶储罐的变形情况。本发明通过在外浮顶储罐的外部设置基准点,并在储罐顶部设置控制点,通过控制点将三维激光扫描的储罐坐标转换成基准点的标准坐标,可以实现对外浮顶储罐整体几何变形安全状况的连续的精确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813587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510855273.9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浮顶储罐变形监测系统,包括:数据处理装置、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外浮顶储罐内罐壁顶部的控制点的全站仪,设置在所述外浮顶储罐的浮顶上部的至少一组扫描靶组以及设置在所述浮顶上部的至少一个测量点的三维激光扫描仪;所述定位装置用于测量所述基准点的大地坐标;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对所述扫描靶组以及所述外浮顶储罐的内壁进行扫描;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获得所述定位装置、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到所述外浮顶储罐的变形情况。本发明通过在远离外浮顶储罐的位置设置基准点,将三维激光扫描的立式储罐坐标转换到基准点坐标系下绝对坐标,从而实现对外浮顶储罐整体几何变形状况的精确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77894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821178.7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
IPC: G06K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17/0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井口油管RFID标签读写系统,包括井口天线、读写器、现场控制器和网络传输模块,该井口天线在检测到油管RFID标签时,将检测到的油管RFID标签的感应信号传输给该读写器,该读写器连接于该井口天线,根据感应信号解析出标签的编码,并传递给该现场控制器,该现场控制器连接于该读写器,根据标签的编码进行相应的记录、查询、分析,并将需要展示的数据传输给显示器进行显示,该网络传输模块连接于该现场控制器,将需要回传或检索的数据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传输给后台服务器。该作业井口油管RFID标签读写系统针对作业现场对油管的信息获取需要,具有简单、方便、准确,能够识别并获取油管信息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77839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820708.6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
IPC: G06K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7/0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油田作业井口的油管标签信息采集环形装置,该在油田作业井口的油管标签信息采集环形装置包括环形天线结构、上盖、底座、防护内圈和馈线装置,该环形天线结构安装在该底座上,该环形天线结构向内连接于该防护内圈,该上盖从上部包覆该环形天线结构和该防护内圈,并与底部的该底座相连,该上盖的一侧开有一圆形通孔,该馈线装置的一端连接于该环形天线,另一端通过该上盖的圆形通孔连接上位机。该在油田作业井口的油管标签信息采集环形装置降低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标签读取率,提升井口使用天线的防护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737752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743099.4
申请日:2014-12-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储罐安全系统,包括:包括至少一个基准标靶组的标靶组;全站仪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基准标靶组中的标靶的基准坐标;三维激光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待测储罐的表面和标靶组,得到待测储罐表面的储罐点云数据和标靶组中标靶的标靶点云数据;数据采集控制单元,用于获取基准标靶组中的标靶的基准坐标、待测储罐表面的储罐点云数据和标靶组中标靶的标靶点云数据,并发送给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数据采集控制单元发来的基准坐标、储罐点云数据和标靶点云数据,生成待测储罐的变形数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立式储罐安全系统,能够较全面地获得储罐的几何变形细节。
-
公开(公告)号:CN104928684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233722.6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数据采集装置、无线数据汇聚装置、无线通信网关;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数据信息处理并储存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无线汇聚装置,无线汇聚装置汇聚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数据采集装置传输的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数据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无线通信网关;无线通信网关与互联网通信连接,无线通信网关通过互联网将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数据信息传输至上位机。本发明通过无线汇聚装置或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数据采集装置组成的无线网络保证了管道杂散电流和阴极保护测试数据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真实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633448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736283.6
申请日:2014-12-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IPC: F17D1/02 , C07D295/03 , C07D295/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氮型天然气减阻剂及其合成方法。其分子结构式为 。该减阻剂通过以下方法合成:将仲胺和哌嗪溶解于溶剂中,在0~10℃下滴加乙醛水溶液,并在20~60℃下反应1.5~4h,反应结束后加入二元羧酸,并在20~60℃搅拌条件下反应1.5~6h,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重结晶后得到产品。本发明的减阻剂具有多极性端和多非极性端,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优良的减阻增输效果。本发明合成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时间短,对设备要求低,易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