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64322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010532871.X
申请日:2010-1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亚铜粘土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氧化亚铜粘土纳米复合物是按照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将可溶性二价铜盐和粘土加入水中,配制成铜盐粘土混合溶液;使所述铜盐粘土混合溶液升温至70-80℃,维持所述温度,向所述铜盐粘土混合溶液中滴加还原剂的碱性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直至反应溶液变为橙色,即得到氧化亚铜粘土纳米复合物。本发明的方法无需添加有机分散剂,所得到的氧化亚铜粘土纳米复合物中氧化亚铜纳米颗粒粘附于粘土片层上,不易团聚。
-
公开(公告)号:CN103524779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61230.3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亚铜/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真空条件下,将离子交换树脂浸没于二价铜盐水溶液中,待二价铜盐进入至所述离子交换树脂的孔洞后,经过滤得到混合物a;(2)真空条件下,经干燥后的所述混合物a加入至强碱水溶液中,待生成氢氧化铜后,经过滤得到混合物b;(3)所述混合物b在还原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还原反应即得所述氧化亚铜/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所述还原反应的溶剂为水。本发明的氧化亚铜颗粒嵌在离子交换树脂的孔洞中,反应完可随树脂一起沉在反应液底部,避免了纳米材料制备中产品分离困难的问题,所得复合物可经研磨后添加到涂料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24763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64069.5
申请日:2013-10-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08J3/09 , C08F11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溶型聚烯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a)、(b)和(c)中任一步骤:(a)、在催化剂的作用下,α-烯烃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烯烃,向所述聚烯烃中加入溶剂,即得到所述聚烯烃树脂;(b)、在催化剂和分散介质的作用下,α-烯烃进行聚合反应即得到所述聚烯烃树脂;(c)、在催化剂和分散介质的作用下,α-烯烃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烯烃,向所述聚烯烃中加入溶剂,然后去除所述分散介质,即得到所述聚烯烃树脂。本发明在制备聚烯烃原料过程中引入溶剂,从而简化后续的溶解工艺,加速了溶解,形成一种易溶型聚烯烃树脂。在原料中引入溶剂,能够有效防止聚烯烃结晶,保持无归线团形式,增加聚烯烃的溶解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863642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210344915.5
申请日:2012-09-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隔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和/或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得到均相溶液;(2)所述均相溶液经热压成膜后浸入至凝固浴中得到冻胶膜;(3)将所述冻胶膜进行萃取,然后经牵伸即得所述隔膜。本发明采用冻胶工艺,将均相溶液骤冷形成冻胶,限制了聚烯烃的结晶,萃取后仍能保持均相溶液中的低缠结态,并实现高倍牵伸。通过改变牵伸工艺调控微孔的尺寸及分布等参数。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能够制备厚度更薄、综合性能更好(如孔隙率、厚度和孔洞尺寸等性能指标)的隔膜。
-
公开(公告)号:CN103242554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174100.1
申请日:2013-05-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08J7/18 , C08J3/24 , C08L5/08 , C08L1/02 , C08L5/04 , C08L29/04 , C08L71/08 , C08K3/08 , C08K7/06 , C08K7/00 , C08K3/04 , C08F251/00 , C08F251/02 , C08F261/04 , C08F283/06 , C08F22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合物在模具中制备成膜后,经凝固或交联后得到聚合物凝胶膜;(2)将纳米材料、N-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剂和引发剂加入至水中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加入至已放入所述聚合物凝胶膜的模具中,在紫外灯照射下,经聚合反应和交联反应后即得到所述纳米复合凝胶。本发明提供的纳米复合凝胶具有双层结构,其中包含纳米粒子的PNIPAAm凝胶在光照下,由于光热效应会产生特定区域的温度和体积变化,而凝胶整体则会发生弯折等响应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03071404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31823.6
申请日:2013-0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砜和聚苯砜溶解到溶剂中得到铸膜液;(2)将所述铸膜液浇铸到无纺布上,然后置于凝固浴中进行凝胶成膜得到支撑膜,即得到由所述无纺布和所述支撑膜组成的支撑体;(3)将所述支撑体分别浸渍在溶液a和溶液b中,在所述支撑体上得到聚酰胺层,即得到所述复合反渗透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支撑层的主体材料聚砜(或聚醚砜)中添加少量与其相容性较好PPSU,改变了原有成膜条件,可对支撑体的微孔结构和表面孔径分布进行调节,获得孔径分布均匀,具有完整海绵状的孔结构的高分子合金超滤膜。所制备的合金化支撑体进一步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得性能均一、稳定、无缺陷的复合反渗透膜。
-
公开(公告)号:CN10255343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55413.0
申请日:2012-03-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B01D5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棒电泳分离装置及其方法。所述电泳分离装置包括凝胶柱,其用于填充凝胶状支撑物;凝胶柱固定于支架上;凝胶柱的两个开口端均与储液池相连通,两个储液池均用于填充缓冲液;两个储液池内均设有一电极,两个所述电极为平行设置;两个电极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本发明方法包括:(1)在凝胶柱中填充凝胶状支撑物;(2)在储液池中加入缓冲液并将所述电极浸入所述缓冲液中;(3)将纳米棒加入至所述凝胶柱的入口处,接通所述电源,在所述缓冲液中即可得到尺寸均一的纳米棒。本发明采用在凝胶柱中电泳的方式对纳米棒进行分离,利用纳米棒在泳动时的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达到分离的目的,同时能够分离除去非棒状纳米粒子,纳米棒的尺寸分布可以通过收集的泳出液范围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747361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0810239223.8
申请日:2008-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联聚倍半硅氧烷及其单体与它们的制备方法。该单体的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其中,式I结构通式中,R为式II或式III的结构,R1、R2和R3均选自下述基团:甲氧基、乙氧基,甲基和苯基;R′为C1-C10的脂肪烃、C4-C12的脂环烃或C4-C12的芳香烃;n为0-10的整数。制备方法是在惰性气氛中,将式IV结构通式所示的含环氧基的硅烷单体与式V结构通式所示的含氨基的硅烷单体或是与式VI结构通式所示的二元胺进行反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所用原料易于获得,合成方法简单,工艺温和,可制备出具有6-12个烷氧基的桥联单体,烷氧基的数目可以通过初始原料的选取来控制,产品产率高。(式I)或(式II) (式III)(式IV)(式V)H2N—R′—NH2(式VI)
-
公开(公告)号:CN102464322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532871.X
申请日:2010-1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亚铜粘土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氧化亚铜粘土纳米复合物是按照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将可溶性二价铜盐和粘土加入水中,配制成铜盐粘土混合溶液;使所述铜盐粘土混合溶液升温至70-80℃,维持所述温度,向所述铜盐粘土混合溶液中滴加还原剂的碱性水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直至反应溶液变为橙色,即得到氧化亚铜粘土纳米复合物。本发明的方法无需添加有机分散剂,所得到的氧化亚铜粘土纳米复合物中氧化亚铜纳米颗粒粘附于粘土片层上,不易团聚。
-
公开(公告)号:CN102086596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242051.4
申请日:2009-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G10K11/16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有效地提高纤维类多孔材料中低频吸声性能且能够减少纤维类材料在安装和使用过程的污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聚合物弹性体置于溶剂中,搅拌配制成浓度为0.1~30wt%的聚合物溶液、乳液或者悬浊液;b)将纤维类多孔类材料在所述聚合物溶液、乳液或悬浊液中浸泡;c)将浸泡后的纤维类多孔类材料取出,在50-6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本发明通过简单的方法将弹性体附着于纤维的表面,实现中低频吸声性能的提高。与此同时,本发明中的聚合物弹性体可以将纤维粘接起来,从而减少纤维类吸声材料在安装过程中由于纤维飘逸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