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8997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1910411593.3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台冷却技术领域,提供基于低温液体冷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制冷系统及方法,该基于低温液体冷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制冷系统,包括:容器、第一真空腔体和第二真空腔体,还包括样品台、低温冷头以及气源;所述样品台设置于所述容器上,所述低温冷头用于为所述容器提供冷量,所述气源用于为所述容器提供气体,所述低温冷头位于所述第一真空腔体的内部,所述容器和所述样品台位于所述第二真空腔体的内部。该基于低温液体冷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制冷系统,基于低温液体潜热制冷,在切断低温冷头和容器之间的冷量输送后,系统处于零振动状态,并且样品台能够长时间维持在设定温度,温度波动范围也很小。
-
公开(公告)号:CN110056762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1910411602.9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温液体贮存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低温液体贮箱,包括:内壁、屏障结构和热连接装置,所述内壁的内侧形成用于容置低温液体的贮存腔体,所述屏障结构布置在所述内壁的外侧,所述热连接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屏障结构相连,所述热连接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贮存腔体底部的低温液体接触。本发明提供的低温液体贮箱,通过内壁外侧安装屏障结构,用于将外壁传递给屏障结构的漏热量通过热连接装置传递给贮存腔体的底部,由于自然对流,贮存腔体底部的低温液体接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将往上移动,而贮存腔体上面温度较高的低温液体将往下运动,形成对流,从而抑制低温液体的热分层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3420397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641971.4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IPC: G06F30/18 , G06F30/27 , G06N3/00 , G06N3/12 , G06F111/02 , G06F113/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电站动态运行调控方法,包括:S1、设定优化问题;S2、基于优化问题对储能电站的各个子单元进行建模;S3、将步骤S2中的子单元的模型进行耦合得到储能电站模型;S4、利用储能电站模型,输入初始参数,储能电站模型自动运行。通过本发明构建的模型,在液态空气储能系统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利用该调控方法快速求取最优的工作条件,使系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保持最优效率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41770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614256.1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耦合高温热泵循环的液态空气储能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液态空气储能通路、液态空气释能通路和高温热泵循环通路的系统比例参数;构建液态空气储能通路、液态空气释能通路和高温热泵循环通路基于第一系统参数的循环效率目标函数和效率目标函数;以循环效率、效率最大化为目标,构建耦合高温热泵循环函数;根据系统比例参数添加权重特征值,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求解得到所述耦合高温热泵循环函数的最优折衷解,输出第二系统参数,并将第二系统参数作为耦合高温热泵循环的参数。本发明通过提出以系统循环效率、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并结合热泵循环通路,有效改善系统的性能指标,实现了耦合高温热泵循环的效率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37549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601794.7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绝热式蓄热/冷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填充有储能介质,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内壁、真空层、保温层和壳体外壁,所述壳体内壁、所述真空层、所述保温层和所述壳体外壁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本发明提供的真空绝热式蓄热/冷器,能够提高蓄热/冷器在储能和释能交替过程中的温度场稳定性,有效提高了蓄热/冷器的储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66437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0613417.5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一体式冷箱的液态空气储能装置,包括:液态空气储能通路、液态空气释能通路和循环回路;循环回路在液态空气储能通路中释放冷能;循环回路在液态空气释能通路中吸收冷能;空气压缩机组、压缩热利用装置、低温换热单元和液态空气储罐依次连接形成液态空气储能通路;液态空气储罐、低温换热单元、压缩热利用装置和空气膨胀机组依次连接形成液态空气释能通路;低温换热单元和蓄冷单元连接形成循环回路;蓄冷单元和低温换热单元共同设置于冷箱的内部,蓄冷单元环置于低温换热单元的外部。本发明提供可同时完成空气液化、复温和冷能存储的一体式冷箱,减少换热器在运行间歇期,由于轴向导热产生换热器冷热端温度梯度导致的衰减幅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35339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1034328.7
申请日:2020-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冷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低温处理系统及方法。低温处理系统包括低温处理装置;冷量回收装置;低温处理装置的第一排气口、冷量回收装置的第一进气口、冷量回收装置的第二排气口和低温处理装置的第二进气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冷量循环回路;冷量回收装置的第三排气口、低温处理装置的第三进气口、低温处理装置的第四排气口和冷量回收装置的第四进气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冷量循环回路;冷量回收装置包括蓄冷箱和制冷组件,制冷组件包括换热器和制冷机,换热器设置于蓄冷箱的内部,制冷机与换热器连接。该低温处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冷却介质的循环冷却及冷量的回收,降低了能耗。另外,在谷电阶段制冷的工作策略能够有效地降低用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27914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011034207.2
申请日:2020-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低温处理系统及方法,其中低温处理系统包括低温处理装置和冷量回收装置,低温处理装置的第一排气口、冷量回收装置的第一进气口、冷量回收装置的第二排气口和低温处理装置的第二进气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冷量循环回路;冷量回收装置的第三排气口、低温处理装置的第三进气口、低温处理装置的第四排气口和冷量回收装置的第四进气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冷量循环回路;低温处理装置包括深冷箱和制冷组件,制冷组件包括换热器和制冷机,换热器设置于深冷箱的内部,制冷机与换热器连接。将低温处理装置和冷量回收装置通过冷量循环管路相连构成闭式循环系统,实现冷量的全部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4087903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010859069.5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与蒸气压缩式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涉及热能技术领域。其包括保温腔体、蒸气压缩式热泵、气液换热器及内置于保温腔体的蓄热介质,蓄热介质通过加热元件与外部供电设备相连,气液换热器安装在保温腔体内并与外部供液管连通,蒸气压缩式热泵的冷凝器安装在保温腔体内并处于气液换热器的出风口,保温腔体为密封腔,保温腔体内的空气顺次沿冷凝器、蓄热介质和气液换热器循环流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与蒸气压缩式热泵耦合的电蓄热装置,在电蓄热装置中引入蒸气压缩式热泵,减少了电蓄热装置的用电量,降低用电成本;实现了热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减小电能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4087902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010859067.6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保温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收蓄热设备热量的夹层组件,包括:在蓄热设备的外壁上构造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蓄热设备相连通,所述换热通道的进口端与外界环境相连通。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回收蓄热设备热量的夹层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分利用蓄热设备蓄热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对要进入蓄热设备进行换热的室温空气进行预热,降低蓄热设备外壁面的保温要求以与换热通道中的室温空气充分换热,从而实现蓄热设备的热量回收,提高蓄热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