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62561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536292.9
申请日:2018-05-30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频变压器,该高频变压器包括:铁芯、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铁芯为一体式的三角形等边结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均匀绕设于铁芯的三条边上,且原边绕组三相磁路对称,避免了高频变压器原边的基波分量传递到副边而造成的损耗,且由于只采用了一个变压器,使得高频变压器的损耗小、接线简单且体积小。
-
公开(公告)号:CN208444720U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20818828.1
申请日:2018-05-30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频变压器,该高频变压器包括:铁芯、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铁芯为一体式的三角形等边结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均匀绕设于铁芯的三条边上,且原边绕组三相磁路对称,避免了高频变压器原边的基波分量传递到副边而造成的损耗,且由于只采用了一个变压器,使得高频变压器的损耗小、接线简单且体积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321090U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20965529.6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的晶闸管电压调节器,包括:冷媒散热器、变压器、密闭冷却腔、晶闸管阀、旁路开关、控制系统和机箱;所述冷媒散热器包括填充有冷媒的散热器外壳,所述变压器位于散热器外壳中;所述晶闸管阀、旁路开关和控制系统封装在所述机箱内;所述密闭冷却腔位于所述散热器外壳的外部上方,并通过管路与所述冷媒散热器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包裹变压器的冷媒散热器中的冷媒作为传热媒质,散热器外壳做散热片,不仅提高了散热效率,还减少引线端子数量,使系统内部完全密封达到防水、防尘的作用;在机箱内镶嵌有热管,将热量快速传导至整个机箱和冷媒散热器,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489532U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20251296.9
申请日:2016-03-29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线型分相分层布置的统一潮流控制器,包括:至少一组串联变压器,每组串联变压器包括至少一个变压器,每组串联变压器与相应的输电线路连接;与每个所述变压器相连接的系统侧配电装置,每组系统侧配电装置包括多个电气设备,所述多个电气设备按主接线的电气连接关系分相布置,并从所述系统侧配电装置的进线端至出线端呈直线排布;换流阀侧设备,其出线端分别与所述串联变压器连接;并联变压器及其系统侧设备,其进线端与并联侧进线连接,其出线端与所述换流阀侧设备的进线端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208445535U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20770973.7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芳义 , 邓占峰 , 赵国亮 , 陈维江 , 乔光尧 , 康伟 , 李卫国 , 石秋雨 , 曾洪涛 , 刘海军 , 葛栋 , 苏铁山 , 陈明庆 , 陈秀娟 , 贺子鸣 , 时卫东
IPC: H03K17/081 , H03K17/72 , H02H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抑制响应雷击过电压的可控避雷器晶闸管阀开关以及可控避雷器,该可控避雷器晶闸管阀开关包括:多层相互串联的晶闸管阀模块,每层晶闸管阀模块并联有动态电阻模块;动态电阻模块根据电压波的类型具有不同的阻值,当承受雷击过电压波时,动态电阻模块的阻值使得晶闸管阀模块中晶闸管两端的电压小于晶闸管的导通电压。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避免晶闸管阀模块由于雷击过电压巨大的电流变化率而损坏的情况,在没有增加额外电路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各层晶闸管阀模块的均压,相对于现有可控避雷器的晶闸管阀开关,结构简单,内部电场分布均匀,提高了晶闸管阀开关的可靠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445258U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20656831.8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芳义 , 邓占峰 , 赵国亮 , 陈维江 , 乔光尧 , 康伟 , 李卫国 , 石秋雨 , 曾洪涛 , 刘海军 , 葛栋 , 苏铁山 , 陈明庆 , 陈秀娟 , 贺子鸣 , 时卫东
IPC: H02G1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晶闸管开关型可控避雷器,包括:避雷器受控部、晶闸管阀体、第一连接模块和第二连接模块,避雷器受控部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模块与晶闸管阀体第一端电连接,避雷器受控部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模块与晶闸管阀体第二端电连接,第一连接模块根据断开指令断开,向第二连接模块发送第一连接模块断开的第一反馈信号,第二连接模块根据第一反馈信号将晶闸管阀体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当接收到表征晶闸管阀体更换完毕的第二反馈信号时,将晶闸管阀体从第二位置旋转回第一位置,向第一连接模块发送第三反馈信号,第一连接模块根据第三反馈信号闭合,实现了晶闸管阀体的带电检修,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抗风险能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921534U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20590390.7
申请日:2016-06-16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容型叠层母线,包括至少两组正极板和负极板,在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连接有全控型开关电路,每组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以及每组与每组之间设置有绝缘膜,每组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形成平板电容,用于吸收所述全控型开关电路在开断过程中产生的尖峰电压。应用该电容型叠层母线可以取消现有并联在全控型开关电路两端的吸收电容,不仅能够吸收全控型开关电路在开通和关断过程中产生的尖峰电压,降低全控型器件在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由于尖峰电压造成的损坏,同时节省空间,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0201561U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20910101.0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5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直流电源、H桥逆变器、第一补偿电容、第二补偿电容、送能线圈、整流桥、DC/DC变换器和储能单元;所述直流电源接入所述H桥逆变器的直流侧,H桥逆变器的交流侧经过所述第一补偿电容与所述送能线圈的原边线圈连接;所述送能线圈的副边线圈经过所述第二补偿电容与整流桥的交流侧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直流侧与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分别接有储能单元和负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绝缘等级,降低了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伏安等级,适用于高压应用场合,保证了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效率的最大化。(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170055U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821558164.6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邓占锋 , 徐云飞 , 赵国亮 , 李卫国 , 刘海军 , 周哲 , 黄杰 , 乔光尧 , 康伟 , 石秋雨 , 曾洪涛 , 苏铁山 , 陈明庆 , 李芳义 , 靳艳娇 , 马美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取能用电流互感器及使用其取能的静止同步串联补偿装置,该取能用电流互感器包括:铁芯、主绕组电路、取能绕组电路、辅助绕组电路和微处理器,主绕组电路、取能绕组电路和辅助绕组电路分别绕在铁芯上,主绕组电路串联于静止同步串联补偿装置的主回路,根据静止同步串联补偿装置主回路中的电流产生感应电流,微处理器根据感应电流控制取能绕组电路为静止同步串联补偿装置的功率单元供电,并根据感应电流控制辅助绕组电路为负载供电。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取能绕组电路和辅助绕组电路同时励磁,保证取能绕组输出电压稳定,且合理分配两绕组磁通,提高了绕组利用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168903U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821734741.2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IPC: H01F27/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绕组结构及变压器,其中绕组结构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第二线圈位于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之间,且分别与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连接,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分别与第二线圈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分别依次按照预设间隔向第二线圈排布,且相邻的第一线圈和相邻的第三线圈的高度差值为第一预设阈值。本实用新型中的绕组结构,通过将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以及第三线圈的排布区域组成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使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梯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绕组结构的端部的场强降低,可以避免绕组结构中的绝缘物体发生击穿现象,进而增强绕组结构的电气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