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塔或者落井设备中落舱的微重力水平改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9087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42618.5

    申请日:2012-0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落塔或者落井设备中落舱的微重力水平改善装置,包括落舱,用于在地面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计,用于测量所述落舱的残余扰动加速度;控制器,用于对所述加速度计测量的残余扰动加速度进行处理得到闭环反馈控制信号;推进器,用于在所述闭环反馈控制信号控制下产生推力作用在所述落舱,使得所述落舱克服外界环境的残余扰动。本发明在无需真空抽取和维持下,结合落舱即自由落体实验装置,把加速度计、控制器和力执行机或者推进器综合起来,利用闭环控制系统对落舱进行残余扰动加速度的补偿,特别是克服空气阻力的影响,有效改善落舱内部的微重力环境,其微重力水平有望提高到10-6~10-8g0。

    无拖曳航天器的自由落体验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8991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42617.0

    申请日:2012-0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7/00 B64G1/26 B64G2001/245 G05D1/08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拖曳航天器的自由落体验证装置,包括航天器模拟装置,用于在地面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惯性传感器或加速度计,用于测量航天器模拟装置的残余扰动加速度;姿态敏感器,用于测量航天器模拟装置的姿态参数;无拖曳控制器,用于对残余扰动加速度和姿态参数进行处理得到反馈控制信号;推进器,用于在反馈控制信号控制下产生推力作用在所述航天器模拟装置上,使得航天器模拟装置克服外界环境的残余扰动和维持姿态。本发明通过航天器在地面短时间内的自由落体运动,模拟空间运行环境,把惯性传感器或加速度计、姿态敏感器,无拖曳控制器和推进器综合起来,在短时间可以实现空间无拖曳航天系统技术地面环境下的性能和功能测试验证。

    一种无拖曳控制双扭摆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10094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910061185.6

    申请日:2009-0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拖曳控制双扭摆测试装置,包括航天器模拟物体、惯性参考物体、无拖曳控制器和电容位移传感器,航天器模拟物体与惯性参考物体分别采用一悬挂机构悬置。电容位移传感器测量航天器模拟物体相对惯性参考物体的位移信息,将其传送给无拖曳控制器,无拖曳控制器依据位移信息驱动推进器,推进器产生推力施加给航天器模拟物体,最终实现位移补偿。本发明真实模拟飞行器的太空环境,实现对无拖曳控制系统的整体性能测试,为最终确定在轨无拖曳航天提供依据。

    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太赫兹信号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1676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011155888.8

    申请日:2020-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太赫兹信号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衬底、掺杂层、二氧化硅层、超表面光学天线层、欧姆电极、肖特基电极和普通电极;其中,超表面光学天线层宽度为2~10mm,包括微米基元以及多个平面金属纳尖单元;微米基元为微米结构,形状为多边形;金属纳尖单元分布在微米基元各个边的内侧或外侧,对于入射的太赫兹信号具有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特性。如此,由于纳尖单元对入射的太赫兹信号具有极强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感应能力,一旦与对应的太赫兹信号产生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振荡,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极强的响应信号;同时,本发明采用微纳结构,在满足较好探测性能的前提下,大大减小了太赫兹信号探测器的成本。

    一种适于碳氢燃料的骨架支撑型SOFC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3907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95483.3

    申请日:2023-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碳氢燃料的骨架支撑型SOFC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多孔骨架;配置滴涂液,并滴涂在骨架表面,烧结后形成薄的电解质层;配置前驱体溶液,并注入到骨架内部的空隙中;将阴极浆料丝网印刷到电解质层一侧,得到骨架支撑型SOFC。为保证制备有效的电池,制备方法中包括几种优选的措施:骨架原始材料的粗化;造孔剂的选择和比例;埋烧粉的选择和比例;两面滴涂的方式;浸渍的方式。该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Ni基支撑体电池无法使用碳氢燃料的问题,选用不同的电解质和阳极浸渍材料能实现不同的应用功能。

    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太赫兹射频信号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16763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155904.3

    申请日:2020-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太赫兹射频信号探测器及制备方法,探测器包括:衬底、掺杂层、二氧化硅层、超表面光学天线层、欧姆电极、肖特基电极和普通电极;超表面光学天线层宽度为2~100mm,包括分别用于探测射频S波段、C波段或X波段信号的第一金属层和探测太赫兹信号的第二金属层,由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分别对射频和太赫兹信号具有极强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感应能力,一旦与对应的信号产生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振荡,其响应速度属于超高速响应,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极强的响应信号,使得探测器能够更好地分辨太赫兹射频波段的电磁信号。此外,由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制作采用纳米工艺,使得太赫兹射频信号探测器体积很小、重量很轻。

    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红外太赫兹信号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1676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155858.7

    申请日:2020-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红外太赫兹信号探测器及制备方法,探测器包括:衬底、掺杂层、二氧化硅层、超表面光学天线层、欧姆电极、肖特基电极和普通电极;超表面光学天线层宽度为0.5~10mm,并且包括分别用于探测红外信号的第一金属层和探测太赫兹信号的第二金属层,由于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分别对入射的红外信号和太赫兹信号波段电磁信号具有极强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感应能力,一旦与对应的信号产生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振荡,其响应速度属于超高速响应,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极强的响应信号,使得探测器能够更好地分辨红外太赫兹波段的电磁信号。此外,由于超表面光学天线的制作采用纳米工艺,使得红外太赫兹信号探测器体积很小、重量很轻。

    一种双重探测的感温自动灭火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729225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712105.5

    申请日:2020-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重探测的感温自动灭火装置,包括电气柜、安装在电气柜内的灭火剂瓶组,灭火剂瓶组内部充有灭火剂和氮气作为驱动力,电气柜顶部设有感温释放组件,灭火剂瓶组与感温释放组件之间设有感温探火管。实现感温探火管与感温玻璃泡协同防护,双重自动感温启动,一个实现局部火灾探测,一个实现全局的温度感应,无需电子元器件的参与,自动实施灭火,装置简单,响应速度快,防护面积大;针对电气柜相对空间较小的应用场合,灭火剂输送管道距离短,降低灭火剂存储压力,采用灭火剂瓶组与探火管内压力一致,无需设计减压结构,相对传统装置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靠。

    一种固有频率可调的垂向超导磁力弹簧振子

    公开(公告)号:CN108918913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468722.8

    申请日:2018-05-16

    Inventor: 刘向东 罗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固有频率可调的垂向超导磁力弹簧振子,包括:检验质量、负刚度超导线圈以及正刚度超导线圈;负刚度超导线圈安装在检验质量半封闭空间开口处,负刚度超导线圈的磁力线一部分处于检验质量的封闭空间内呈压缩状态,另一部分处于检验质量的封闭空间外呈扩展状态,负刚度超导线圈施加于检验质量的垂向磁斥力随检验质量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比例变化,变化量方向与位移相同;正刚度超导线圈安装在检验质量半封闭空间内部,正刚度超导线圈施加于检验质量的垂向磁斥力同样随检验质量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比例变化,但变化量方向与位移相反。本发明实现了超导弹簧振子固有频率可调,同时可降低检验质量水平与垂向自由度的交叉耦合效应。

    一种基于电控液晶汇聚微透镜的波前测量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04330172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410616547.4

    申请日:2014-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控液晶汇聚微透镜的波前测量芯片。包括面阵电控液晶汇聚微透镜和面阵可见光探测器;面阵电控液晶汇聚微透镜包括液晶材料层,依次设置在液晶材料层上表面的第一液晶初始取向层、图形化电极层、第一基片和第一增透膜,以及依次设置在液晶材料层下表面的第二液晶初始取向层、公共电极层、第二基片和第二增透膜;公共电极层由一层匀质导电膜构成,图形化电极层由其上布有m×n元阵列分布的方孔或圆孔的一层匀质导电膜构成;面阵可见光探测器被划分成m×n元阵列分布的子面阵可见光探测器,每个子面阵可见光探测器包括j×j元阵列分布的光敏元。该芯片波前测量范围大,目标和环境适应性好,易与光学光电机械结构耦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