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3496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411169.2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邮电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弱电弧特征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本发明克服了对弱电弧故障检测方法的不足。利用从母线电流中提取时频域中的VI特征启发式的方法来实现准确的弱电弧故障检测。利用小波变换解析能力和数学上完全可逆的特征将信号进行分解,并通过熵指数自动确定交流分量、直流分量、剩余分量的边界,消除了每次负载开关以及电路更新带来的影响,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0390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83317.5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压互感器实时监测方法和装置,包括:实时获取电压互感器的监测数据;通过数据对电压互感器的电压偏差百分值,并对百分值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数据对电压互感器所处环境的温度值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数据对电压互感器所处环境的湿度值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数据对电压互感器所处环境的磁场强度值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电压、温度、湿度和电磁强度的归一化值计算电压互感器的运行状态值;对运行状态值进行判断,是否超出正常值;本发明通过在线实时获取电压互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电压互感器的运行状态,无需人工进行现场检验,效率高;同时减少了人工的干预,不会出现由于人为原因导致原本正常运行的设备发生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296851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94518.3
申请日:2021-02-20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并联UPS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并联UPS系统状态反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并联UPS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完全已知系统动力学的状态反馈跟踪控制设计;基于神经网络进行并联UPS系统参数识别。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并联UPS系统状态反馈控制方法,严格证明了辨识误差的收敛性,通过仿真研究,首次证明了神经网络的辨识能力和所提出的控制算法的性能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5325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94143.0
申请日:2021-02-20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方辉 , 谢刚文 , 张友强 , 吴迎霞 , 赵科 , 朱小军 , 肖强 , 朱晟毅 , 周敬森 , 余亚南 , 向红吉 , 马兴 , 彭合 , 宁仲凯 , 汪诚 , 宫林 , 李俊杰
IPC: H02M5/4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型交‑直‑交九电平变换器的控制及调制策略,所述T型交‑直‑交九电平变换器包括交流电源vg,电网电压源eg,滤波电感Ls,T型变换器A,T型变换器B,滤波电感Lf,滤波电容CL和负载电阻R,所述的T型交‑直‑交九电平变换器的控制及调制策略,包括整流侧控制与调制、逆变侧控制与调制。本发明能为各类最高不超过50kW的交流负载提供高品质电压源,能实现高电平的输出,无需工频变压器即可接入中压配电网、使用较小的滤波电感就能保证并网电流的质量。本发明可以适用于更高电压等级、更大功率的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2818544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141427.3
申请日:2021-01-31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一种计及终端差异化可靠性需求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针对多个配电网用户节点收集不同类型终端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初始信息,建立配电网评价体系的不同类型的可靠性指标的初始数据库;对可靠性损失类指标进行分配权重并验证,将获得权重的可靠性损失类指标组合建立配电网可靠性损失模型;对可靠性贡献类指标进行分配权重并验证,将获得权重的不同类型的可靠性贡献类指标组合建立配电网可靠性贡献模型;根据终端用户类型和用电量确定配电网的主流终端模式,计算配电网可靠性贡献模型和配电网可靠性损失模型的参与度,得到计及不同类型用户可靠性需求的配电网可靠性指标评价结果。本发明有利于提升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效率效益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2163771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55449.X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计及增量成本的多指标综合权重可靠性电价制定方法,针对多类型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分配各指标权重,并利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检验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权重的一致性后,最后将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组合建立联合权重模型,获得用户供电可靠性最优综合指标,结合了主观和客观权重法的优势,获得了更符合实际的综合指标。本发明考虑了实际配电网规划中建设改造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停电损失和售电收益等影响因素,通过成本增量法获得其增量成本,将其作为影响因素并结合用户供电可靠性最优综合指标提出了面向可靠性综合指标最优的配电网可靠性电价计算方法。本发明可以为未来电改研究建立高可靠性电价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06419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2010024311.7
申请日:2020-01-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混合微电网双端供电拓扑系统及其多运行模式自适应控制方法,该系统包含电力电子变压器、干路变压器、双向逆变器、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高压交流端口通过并网点连接到上级电网,低压交流端口连接到交流母线,低压直流端口连接到直流母线,干路变压器低压端连接到交流母线,高压端通过并网点连接到上级电网,双向逆变器直流端连接到直流母线,交流端连接到干路变压器低压端。本发明采用双端闭环供电拓扑结构,实现了混合微电网多模式灵活运行,保证了混合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并且解决了混合微电网发生故障时电能质量恶化问题,提升了使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69073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768172.6
申请日:2019-08-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混合微电网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其协调控制和模式切换方法,包括输入级、隔离变换级和输出级,输入级包括H桥级联变换器,隔离变换级包括双有源桥变换器,输出级包括三相电压源逆变器,高压交流输入端口连接着H桥级联变换器的交流侧,每个双有源桥变换器的高压侧接入所述H桥级联变换器的直流电容,其低压侧并联接到低压直流输出端口,三相电压源逆变器的直流侧连接着低压直流输出端口,其交流侧连接着低压交流输出端口,低压直流输出端口连接着混合微电网系统的低压直流电网。本发明实现了混合微电网多模式灵活运行,并且解决了混合微电网离网时交直流微电网功率不平衡问题和运行模式切换时电能质量恶化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210064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367582.X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能源互联网的分布式储能分层调控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分布式储能分层调控模型的最小损失功率为目标获取区域内最优储能系统输出功率;根据所述区域内最优储能系统输出功率调控区域内储能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云服务+本地自治控制”的分布式储能分层调控方法,协调各个局域能源互联网实现能量流的多向流动,为能源互联网的新型运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提高了整个能源互联网的稳定经济运行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76109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617897.2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九江供电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GIS开关状态判断装置的复合型磁耦合结构优化方法,涉及磁耦合结构优化方法领域,包括:利用视频检测系统检测GIS隔离/接地开关的开/合状态;利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对视频检测系统进行电能补给;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中的无线供能线圈进行优化:第一步:磁耦合机构优化,对无线电能传输的磁耦合机构进行优化;第二步:对非对称线圈磁场进行分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01,了解线圈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第三步:对非对称线圈参数、磁芯结构、磁芯参数及布置进行优化;在获得较高的互感、耦合系数及抗偏移性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磁芯材料的体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