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505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537045.8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逆特征轨迹法的风电并网低频振荡分析方法及系统,涉及电网安全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构建考虑风机并网的Heffron‑Phillips模型;将考虑风机并网的Heffron‑Phillips模型简化为可实现特征轨迹法应用的反馈连接模型;基于反馈连接模型,应用逆特征轨迹法进行稳定裕度求解;分析风电并网对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矩阵影响;分析风电并网对系统低频振荡的影响。本发明在特征轨迹法的基础上提高了稳定裕度近似值的精确度,得到数学关系简单的逆相似矩阵和稳定裕度表达式,得到了风机接入对低频振荡的影响机理的清晰解释。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83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68099.0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H02J3/14 , G06Q30/02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的工业负荷其设备额外成本计算方法,涉及工业负荷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正常成本以及生产设备生产的产品总量,计算得到在负荷正常周期内生产设备生产单位产品的第一成本;获取在负荷正常周期内生产设备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单位电能,计算得到在负荷正常周期内生产设备消耗单位电能产生的第二成本;计算得到在负荷非正常周期内生产设备消耗单位电能产生的第三成本;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不同的生产设备的影响因素的代价权重,计算得到每个生产设备在负荷非正常周期内的额外成本;能够更加精准地计算高耗能工业负荷不同用电设备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产生的额外成本代价。
-
公开(公告)号:CN11757851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18854.1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引入频率微分项的储能虚拟惯性控制方法,涉及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并网系统的系统频率,以及跟踪于系统频率并滞后的频率估计值,计算得到系统频率与频率估计值之间的频率差值;利用频率差值计算得到储能装置提供并用于参与并网系统频率调控的惯性支撑附加功率;根据惯性支撑附加功率计算得到新的频率估计值,并通过新的频率估计值不断迭代更新惯性支撑附加功率;由于并未引入频率的微分项,因此不会在储能装置的双向DC‑DC变流器的功率控制环节中引入频率的高频噪声,有效避免了传统虚拟惯性控制引入频率微分项后导致储能出力和交流频率振荡的风险,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2642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32915.2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速抽蓄机组快速频率模式低压穿越控制方法和系统,本发明针对工作于发电工况,且采用快速频率控制模式的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提出了一种低压穿越控制方法,具体为:当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工作于发电工况,且采用快速频率控制模式,在低压穿越过程中,机组优先采用卸荷电阻及网侧变流器无功补充控制策略,并与转子储能和功率反调控制策略相结合,实现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快速频率模式下的低压穿越控制,即机组在故障情况下的控制,保证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2637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32709.1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态限幅结构及短路电流动态协调的光储并网控制方法,包括:S1、将动态限幅结构加入到光储电站中的所有储能系统中;S2、设置所有储能换流站的有功模式为定有功功率,无功模式为定无功功率;S3、设置其中两个储能系统的控制器限流方式为动态限幅限流方式;S4、按照S2设定的功率值进行运行;S5、每隔设定时间采集所述光储电站中的采取动态限幅限流方式的两个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是否低于规定荷电阈值,若是,则返回本步骤,否则,跳转至S6;S6、将荷电状态低于或者等于所述规定荷电阈值的储能系统切换至正常限流控制方式。本发明提升了对交流系统强度支撑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74714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83602.2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50/06 , G06Q40/06 , G06Q50/26 , G06Q10/06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差分演化博弈的共享氢储能容量规划方法及系统,涉及储能系统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园区的投资意愿并建立与各个投资组合分别对应的演化博弈模型,对演化博弈模型的演化进行迭代演化,基于稳定条件对各个迭代演化结果进行稳定性判断,若每个迭代演化结果均满足稳定条件,计算各个迭代演化结果对应的稳定系数;将迭代演化结果的稳定系数最大的演化博弈模型确定为最优解模型,并将最优解模型对应的共享氢储能容量确定为最优容量解,用能经济性、灵活性、低碳性为总体目标,解决多园区联合投资共享氢储能场景中难以平衡多投资主体利益冲突,以及传统博弈方法假设参与者完全理性的局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58515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71313.0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14 , H02J3/24 , C25C1/12 , C25C7/06 , G06Q10/06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荷用电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电解铜工业负荷用电设备功率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析电解铜工艺流程中各个环节是否具备功率调控的可行性,确定电解铜工艺流程中具备功率调控可行性的环节包括备料环节、制氧环节、强化熔炼环节、制酸环节和电解环节;S2、确定备料环节、制氧环节、强化熔炼环节、制酸环节和电解环节各自的主要用电设备;S3、分别分析各个环节中主要用电设备的功率与生产参数的关系,分别构建各个环节中主要用电设备的功率控制模型,并基于电解铜工艺流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耦合关联,对各个功率控制模型中的生产参数进行约束。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电解铜工业负荷用电设备进行功率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708106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185688.0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考虑大扰动的感应电机负荷暂态电压失稳分析方法及系统,涉及电网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分析大扰动冲击下电磁暂态过程对感应电机转速跌落的影响,估算出电磁暂态过程造成的转速跌落;根据短路故障持续时间计算得到故障清除时刻感应电机转差率;依据系统故障后的暂态电压和感应电机转差率之间的灵敏度关系分析系统恢复过程中感应电机对暂态电压水平的影响,得到各节点电压跌落情况;基于各节点电压跌落情况分析感应电机负荷恢复过程对系统暂态电压恢复时间的影响,得到暂态电压恢复时间。本发明可以在不进行大规模电磁暂态分析计算的前提下对感应电机受到大电网大扰动故障冲击的影响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1701071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87126.1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7 , B60L53/63 , B60L53/62 , B60L53/66 , B60L53/68 , G06Q10/047 , G06Q50/06 , G06Q5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充电站故障影响的电动汽车充电引导策略,属于电网‑交通网协同运行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未充分考虑电网扰动导致充电站故障场景下的交通网调整规划和车辆的出行引导,包括以下步骤,选定电网和交通网规模和网络拓扑结构,建立电动汽车充电模型,并计算充电站充电负荷,提出车辆路径规划方法,从而确定车辆的最优出行路线;根据所建立的电动汽车充电模型和辆路径规划方法,考虑充电站因故障而导致容量缩减的场景,对车辆进行分类,模拟车辆的出行过程与电动汽车充电行为,获得优化引导下车辆的时空分布信息。本发明有效缓解电网扰动对交通网的不良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96113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12703.0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朱童 , 徐韵扬 , 叶希 , 王彦沣 , 高剑 , 欧阳雪彤 , 黄格超 , 王曦 , 胡贵川 , 陈刚 , 李甘 , 胡鑫 , 李金龙 , 刘海洋 , 温丽丽 , 李春艳 , 范成围 , 石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考虑多类型资源协调的“双高”送端电网频率紧急控制方法,以应对传统电力系统向“双高”电力系统转型中出现的紧急控制能力减弱问题。包括如下步骤:在“双高”送端电网直流闭锁背景下,讨论新能源脱网对频率安全的影响,由此提出“双高”送端电力系统频率控制框架。根据同步电源、新能源电源、抽水蓄能、储能、直流调制和稳控切机等不同类型调频资源和措施的控制策略,建立计及多类型调频资源的频率响应模型。以事故后调频控制代价最低为目标,考虑多类型资源约束、功率平衡约束和暂态频率安全约束,提出多类型资源协调的频率紧急控制策略。本发明能够在满足暂态频率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协调不同资源出力,并抑制新能源脱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