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87936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711362175.7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nventor: 李润秋 , 阎华 , 罗迪 , 徐翌征 , 张星 , 王峰 , 张艳 , 王艺璇 , 徐得超 , 彭红英 , 孙丽香 , 王祥旭 , 刘敏 , 穆清 , 陈绪江 , 徐树文 , 郑伟杰 , 刘子新 , 王玭 , 李小龙 , 吴绍华 , 程昱 , 田鹏飞 , 乔小敏 , 牛琳琳 , 王跃 , 高敏丽 , 吴广禄 , 吴畅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牵引供电系统的电磁暂态模型,包括第一机车电磁暂态模型、第二机车电磁暂态模型、牵引网传输线耦合模型和牵引变电所电磁暂态模型。本发明的牵引网传输线耦合模型详细且精确的模拟了牵引网的传输线路,且考虑了牵引网的传输线路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模拟了各子线路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客观地反映了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而避免了对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特性的影响;机车电磁暂态模型能够对机车内部存在的变压、整流和稳压分别进行模拟,提高了机车本身模拟的准确性,本发明提供的牵引供电系统的电磁暂态模型能够实验室中再现机车的运行特性,为后续进行继电保护、电能质量及其补偿方面的影响打下良好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258891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1234824.0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 H02M1/14 , H02J3/36 , H02J2003/3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端对端MMC‑HVDC直流侧站间谐振的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从直流电流中提取直流电流波动分量,并确定MMC‑HVDC直流侧引入虚拟电阻的阻值;根据提取的直流电流波动分量以及虚拟电阻的阻值确定虚拟电阻的电压降分量;根据虚拟电阻的电压降分量确定引入虚拟电阻后MMC桥臂参考电压。本发明可以在不增加额外损耗的情况下抑制MMC‑HVDC直流侧电流谐振的发生,降低MMC‑HVDC直流侧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提高电压源换流器的利用效率,节约成本;因为虚拟电阻的等效位置在桥臂上,所以对站内谐振也有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改进MMC的上层控制来实现,易于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04699907B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510130848.0
申请日:2015-03-24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PSCAD到ADPSS的电磁暂态模型和元件图形的自动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元件端点坐标;拓扑分析,确定元件之间连接关系;自动生成ADPSS的电磁暂态模型;形成ADPSS的中间文件。本发明提供的由PSCAD到ADPSS的电磁暂态模型和元件图形的自动转换方法,以将现有的PSCAD格式的数据文件直接转换为ADPSS仿真程序的中间数据文件,进而实现对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进行高效准确仿真分析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133995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10359542.8
申请日:2014-07-25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在高风险事件下运行缺陷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分布式电源出力不确定性模型的约束条件;确定高风险事件预测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对电力系统在高风险事件下运行缺陷进行辨识。本发明提供的电力系统在高风险事件下运行缺陷辨识方法,基于盒式集合描述分布式电源出力不确定性并合理引入概率测度,完整的建立了电力系统运行缺陷辨识模型;在对电力系统在高风险事件下的运行缺陷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并求解,从而有效辨识电力系统在高风险事件下的运行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6294897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264005.X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电磁暂态多时间尺度实时仿真接口的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根据电磁暂态多时间尺度,将仿真系统划分为多个通过解耦元件传输线连接的子网络,并确定所述子网络的时间尺度;通过戴维南等值电路将解耦元件分解为两个内阻固定的受控源,并入所述子网络中,进行网络矩阵初始化;进行仿真计算,接收FPGA平台的数据;预处理FPGA平台的数据,获得中间变量,继续仿真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0351313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400337.7
申请日:2013-09-05
IPC: G01R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27 , G01R31/2848 , G06F17/5009 , G06F2217/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全数字实时仿真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试验平台,实时数据转发平台包括数字化接口装置,数字化接口装置包括机箱以及位于机箱内部的底板、电源板、同步板和数量为1~6个的功能板;底板通过插接上的电源板和同步板为数字化接口装置提供电源总线和同步总线;数字化接口装置通过百兆交换芯片与仿真系统计算平台进行以太网通信;同步板接收外部的同步信号,解码后发送到同步总线上;所有的功能板均连接同步总线保证时钟同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试验平台,实时数据转发平台采用的是机箱结构的数字化接口装置,可以根据被测智能变电站规模的大小来选择数字化接口装置中插入的功能板的数目。
-
公开(公告)号:CN105098802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93104.5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轨迹灵敏度的电力系统切机控制决策方法,针对时域仿真的轨迹结果无法直接用于紧急控制决策的问题,引入了基于轨迹灵敏度计算的量化分析方法,推导了多机系统的轨迹灵敏度计算公式,并针对切机控制提出了具体的轨迹灵敏度指标和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298834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604217.3
申请日:2014-10-31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直流系统的建模方法及故障仿真方法,所述建模方法包括:分析出直流输电一次系统及其控制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型;针对于每个所述功能模型,调取组成该功能模型的基本模型及该基本模型的计算模型。本发明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有效的使降低了各模块间的关联程度,这就相对减少了程序员之间的相互影响。设计初期只由很少的程序员介入的情况下,通过在对象系统中按照从基本模型至功能模型再至整体系统,逐层封装继承的模式来实现,使得今后更改引起的成本大大降低,系统鲁棒性得到了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3166219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10035336.7
申请日:2013-01-30
Inventor: 田芳 , 李亚楼 , 张星 , 周孝信 , 于之虹 , 裘微江 , 史东宇 , 邱健 , 刘敏 , 郭中华 , 安宁 , 吕颖 , 鲁广明 , 徐得超 , 丁平 , 刘宇星 , 李勤新 , 赵敏 , 王天琪 , 李刚 , 张松树 , 江涵 , 江兴凌 , 周智强 , 陈继林 , 康建东 , 刘娜娜 , 吴陶 , 何春江 , 秦长峰 , 陈勇 , 李星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超实时仿真的电网在线稳定决策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安装于调度中心,用于获取电网状态信息,并将电网运行数据发送给在线稳定决策系统;在线稳定决策系统安装于调度中心,将稳控策略和全局电网信息下发给稳定控制装置;稳定控制装置就地安装于变电站或发电厂;数据转换及通信接口连接在在线稳定决策系统与稳定控制装置之间以及稳定控制装置内部,用于在线稳定决策系统与稳定控制装置之间、以及稳定控制装置内部的数据通信。本发明基于超实时仿真在线进行电网稳定决策和控制,得到与电网实际工况匹配的控制策略,在一个系统内同时实现预防控制决策和紧急控制决策,对电网进行稳定控制,有效提高电网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098802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510493104.5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轨迹灵敏度的电力系统切机控制决策方法,针对时域仿真的轨迹结果无法直接用于紧急控制决策的问题,引入了基于轨迹灵敏度计算的量化分析方法,推导了多机系统的轨迹灵敏度计算公式,并针对切机控制提出了具体的轨迹灵敏度指标和控制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