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84383A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880104034.8
申请日:2008-08-21
Applicant: LG化学株式会社
IPC: B29D7/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39/006 , B29C39/26 , B29C39/42 , B29K203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塑丙烯酸树脂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丙烯酸树脂膜的材料注入由一对基板和设置在这对基板之间的垫圈形成的空间内;和固化该丙烯酸树脂膜材料。所述垫圈在对丙烯酸树脂膜进行固化步骤之后的收缩率不小于10%,或者所述垫圈在对丙烯酸树脂膜进行固化步骤之后的收缩率等于或大于该丙烯酸树脂膜材料的收缩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438628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780016160.3
申请日:2007-05-02
Applicant: LG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5B3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3204 , H01L51/52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发光器件包括基棒和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各自包括形成在基棒上的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层和形成在有机层上的第二电极。多个有机发光单元沿基棒纵向形成并且相互形成连续接触。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和与上述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邻接的每个有机发光单元的第二电极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1422078A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780013354.8
申请日:2007-04-12
Applicant: LG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5B3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3/10 , H01L27/304 , H01L51/524 , H01L51/5246 , H01L51/525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和制备该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的方法,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包括:棒形有机发光二极管体;具有至少一个开口且安放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体的玻璃保护套管;和在面对所述开口的面上配置有吸湿剂并封闭所述玻璃保护套管的至少一个开口的至少一个密封盖。
-
公开(公告)号:CN101297018A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680040323.7
申请日:2006-11-01
Applicant: LG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9K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72 , H01L27/3204 , H01L51/0058 , H01L51/5004 , H01L51/5012 , H01L51/5088 , H01L51/52 , H01L51/5206 , H01L51/5218 , H01L51/5278 , Y02E10/549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包括作为用于空穴注入或空穴提取的电极的一部分的n-型有机化合物层。所述电子器件包括:包括导电层与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上的n-型有机化合物层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插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n-型有机化合物层与第二电极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的n-型有机化合物层一起形成NP结的p-型有机化合物层,且所述层的能级满足下列表示式(1)和(2)其中,EFl为所述第一电极的导电层的费米能级,EnL为所述第一电极的n-型有机化合物层的LUMO能级,且EpH为与所述第一电极的n-型有机化合物层一起形成NP结的p-型有机化合物层的HOMO能级。
-
公开(公告)号:CN101223827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680025860.4
申请日:2006-07-14
Applicant: LG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5B3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88 , H01L51/52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一个或者多个有机化合物层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导电层和设置在导电层上的n型有机化合物层。第一电极的n型有机化合物层的LUMO能级与第一电极的导电层的费米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4eV或者更小。插在第一电极的n型有机化合物层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化合物层之一为与第一电极的n型有机化合物层一起形成NP结的p型有机化合物层。第一电极的n型有机化合物层的LUMO能级与p型有机化合物层的HOMO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1eV或更小。插在第一电极的导电层与第二电极之间的一层或者多层用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进行n型掺杂或p型掺杂。
-
公开(公告)号:CN101107716A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680003266.5
申请日:2006-06-28
Applicant: LG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06 , C09K2211/1007 , C09K2211/1011 , C09K2211/1014 , C09K2211/1029 , C09K2211/1044 , C09K2211/1092 , H01L51/0036 , H01L51/004 , H01L51/0052 , H01L51/0058 , H01L51/0059 , H01L51/0071 , H01L51/5012 , H01L51/5048 , H01L51/5088 , H01L51/5092 , H05B33/14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有机层的有机薄膜晶体管,所述有机层包含有助于半导体层和电极之间欧姆接触的有机化合物,并且用作半导体层。根据本发明的有机薄膜晶体管在半导体层和源极/漏极之间具有优异的电接触,从而可广泛地用作用于电气/电子器件的元件。因此,价廉且加工性优异的材料,即使其作为材料具有低功函,也可以用作有机薄膜晶体管中的源极或漏极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849847A
公开(公告)日:2006-10-18
申请号:CN200480025673.7
申请日:2004-09-07
Applicant: LG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5B3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71 , H01L51/52 , H01L51/528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包括顺序层叠的基板、第一电极、有机材料层和第二电极的有机发光装置,其中在邻接第一电极排列的基板的上表面上形成许多连续的半球状凹部。此外,本发明提供制备方法,包括步骤:a)将具有至少一个铝表面的基板浸渍在酸溶液中,并向该基板施加10~400V的氧化电压,从而在基板的铝表面上以氧化铝层上形成许多连续的凹部的方式形成氧化铝层,和在氧化铝层和基板间的界面上形成具有与在氧化铝层上的凹部的弯曲方向相同的弯曲的许多连续的凹部;b)从基板上除去氧化铝层,从而形成许多连续的半球状凹部;和c)在形成有半球状凹部的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有机材料层和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701453A
公开(公告)日:2005-11-23
申请号:CN200480000822.4
申请日:2004-10-13
Applicant: LG化学株式会社
IPC: H01M4/7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5 , B82Y20/00 , G02F2202/36 , H01G9/2031 , H01G11/24 , H01G11/26 , H01G11/46 , H01G11/48 , H01G11/86 , Y02E10/542 , Y02E60/13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制造电极系的方法、由所述方法制造的电极系和包括所述电极系的电气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在第一电极上形成具有纳米孔的多孔性模板,其中纳米孔的直径为5nm到500nm;在纳米孔内形成与第一电极连接的杆状/管状第二电极。由于大的表面积,本发明的电极系改善了多种电气设备的效率和性能。电致变色器件的色度对比和响应速度可以得到提高,太阳能电池的电子-空穴对数目得到增加。使电子-空穴对的损失最小化,和使超级电容器的电荷存储和充电响应速度提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