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7933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66513.6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电压源型换流器短路电流控制方法及系统。为解决电压源型换流器接入后电网关键母线短路电流超标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确定电压源型换流器的原始短路电流控制策略;接入电压源型换流器前后,计算区域电网短路电流;筛选出因电压源型换流器接入导致短路电流超标的所有关键母线;调整电压源换流器输出电流,使得某超标母线短路电流可控,记录对应并网点残压;分别对于各短路电流超标的母线,优化其对应的短路电流特征曲线中的一点;连接短路电流特征曲线的各点,形成优化后的电压源型换流器短路电流特征曲线;修改电压源型换流器短路电流控制器参数。本发明提升了调度运行灵活性,优化了电网规划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6393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68968.7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2K1/12 , H02K1/20 , H02K1/18 , H02K3/46 , H02K3/48 , H02K3/02 , H02K3/04 , H02K3/12 , H02K3/28 , H02K3/40 , H02K55/00 , H02K9/19 , H02J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无磁性齿支撑电缆绕组的水冷式超导调相机定子。现有的超导调相机定子铁心存在损耗过高,会引发效率下降、温升过限问题。本发明包括背部铁心、无磁性齿、电缆绕组、硅橡胶管和水冷管;所述无磁性齿嵌入背部铁心内,无磁性齿轴向打孔,孔内放置水冷管,所述电缆绕组放置于无磁性齿槽内,所述硅橡胶管插入电缆绕组和无磁性齿槽之间。本发明的水冷式超导调相机定子采用无磁性齿和电缆绕组组合结构,大幅提高调相机出口电压等级,削弱超导调相机高磁负荷带来的定子铁芯损耗,水冷结构有效解决定子温升问题,进一步可实现超导调相机与电网的直连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63897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449782.2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发电机组宽频振荡抑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属于新能源发电机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发电机组宽频振荡抑制方法通过构建振荡识别模型、振荡计算模型、初始参数计算模型和参数轮调模型,可以对新能源发电机组宽频振荡进行有效抑制,进而可使得新能源发电机组运行稳定,本发明不涉及智能学习算法,无需对智能学习算法的自身参数进行设置,从而不会陷入局部最优,同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编程,省时省力,寻优效率高,因而可以及时抑制新能源发电机组接入弱交流电网或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的宽频振荡现象,增强新能源发电机组的自稳和致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59554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410022556.4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馈调相机转子端部护环固定结构。本发明包括转子冲片、拉紧螺杆、转子压圈、环形支架、上层线棒、下层线棒、端部层间绝缘体、护环绝缘体、护环、护环键和绑扎元件;所述拉紧螺杆通过绝缘套贯穿转子冲片和转子压圈后,通过拧紧螺母将转子冲片和转子压圈紧固;所述的转子压圈包含多个凸起结构,压紧固定转子冲片的同时,作为环形支架的支撑部件;所述端部层间绝缘体和护环绝缘体为环形绝缘体,其圆周表面开设多个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绑扎元件,将层间绝缘体和护环绝缘体圆周固定。本发明的转子端部护环固定结构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有效防止转子端部的径向变形,能够满足转子端部线速度达到100‑160m/s范围的运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45844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330910.1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稳定域的新能源装备低电压穿越期间暂态稳定量化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采用的暂态稳定量化方法,包括:获取短路故障下电压源型并网变换器的控制器参数和系统运行工况,考虑变换器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获取低电压穿越控制指令值及参数,建立短路故障下的变换器并网系统降阶简化模型;基于变换器并网系统暂态稳定域相空间下的几何特征,在非稳平衡点处做其稳定域边界的切线,确定此切线的斜率,从而得到稳定域边界估计的解析数学表达式;确定短路故障下变换器并网系统的临界切除时间;确定变换器并网系统最大变换器切除角/时间。本发明能够精准识别短路故障下新能源装备低电压穿越期间的暂态稳定临界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42420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236068.5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轴励磁电机电压相位调节的系统潮流控制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建立基于双轴励磁电机和串联变压器的物理模型,使目标线路上的实际有功功率和实际无功功率会随着双轴励磁电机d、q轴励磁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建立基于双轴励磁电机潮流控制的环网电力系统模型,运行该环网电力系统模型,对环网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值进行测量;通过给定目标线路上的目标有功功率、目标无功功率,对比实际有功功率、实际无功功率与目标有功功率、目标无功功率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有功功率、实际无功功率与目标有功功率、目标无功功率的差值,对双轴励磁电机d和q轴励磁电流进行调节,达到对系统线路上潮流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17564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95855.X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飞轮储能调相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永磁飞轮储能调相机系统包括控制器、变流器、飞轮、永磁调速电机、调相机和轴系;调相机和永磁调速电机挂载于电网;控制器用于获取飞轮转速、电网有功功率和频率,制定有功功率控制策略,发出控制信号;飞轮和调相机转子分别通过轴系与永磁调速电机的永磁转子和电枢转子连接;变流器与永磁调速电机的电枢转子绕组连接,依据控制器控制指令改变自身通电频率;变流器通过改变通电频率调节永磁同步电机和飞轮转速,从而改变飞轮储能状态,能量通过调相机和永磁调速电机实现双路馈送。本发明可以主动控制飞轮能量充放和发出有功功率的分配过程,提升调相机惯量支撑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75973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92220.4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5 ,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运行风险和联络线调整的多时段调度方法及系统。本发明调度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首先基于直流联络线运行特性,建立联络线功率调整数学模型;基于条件风险价值理论,建立包含弃风及弃负荷的系统运行风险模型;在前述的基础上,建立计及系统运行风险的滚动优化‑实时调整模型,通过商业求解器直接求解。本发明将直流联络线功率调整、条件风险价值理论和电力系统多时段调度相结合,生成多时段滚动优化调度方案,满足并进一步完善了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需求,可提升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5579901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73472.5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CC‑HVDC受端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采用的方法为:基于交直流系统的准稳态数学模型,联立功率平衡方程和交流系统潮流方程得到功率‑电压的关系方程;用功率‑电压的关系方程分别对电压和无功求偏导,得到电压对无功变化的灵敏度,即电压稳定性指标VSI;为描述系统临界稳态时的电压稳定性,令直流功率随直流电流变化的曲线处于最高点,定义此时的有效短路比为广义临界有效短路比GCESCR;基于广义临界有效短路比GCESCR分析非同步机电源的不同控制模式对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本发明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非同步机电源接入后LCC‑HVDC受端交流电网的电压支撑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18934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1099210.1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直流电力系统。本发明包括至少一个全直流电力子系统,全直流电力子系统包括用于新能源或储能系统并网的第一直流电源子系统、用于新能源系统并网的第二直流电源子系统、用于新能源系统并网的第三直流电源子系统、用于新能源或储能系统并网的第四直流电源子系统、用于新能源或储能系统并网的第五直流电源子系统、高压直流输电网络和至少一个直流输电子系统。本发明将源荷储以直流网络形式互联,在源侧和储侧,可以大范围内平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最大限度降低其对电网产生的冲击;在网侧,完成大规模新能源大范围潮流调节和控制,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在荷侧,可实现分布式直流电源、负荷的高效接入和灵活管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