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24046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128443.4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对分布式仿真系统进行协同运算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分布式仿真系统中包括时间同步管理器,通过所述时间同步管理器采用标量逻辑时间统一所述分布式仿真系统中各子系统的时钟周期;基于所述分布式仿真系统中事件频率期望调整所述时间同步管理器的同步时钟频率;对所述分布式仿真系统中仿真事件传输的时延进行计算,获取时延计算结果;根据所述时延计算结果控制所述仿真事件的到达时序,以进行所述分布式仿真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协同运算。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50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63442.6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佳宏 , 余刚刚 , 张庚 , 刘泽宇 , 段斌斌 , 朱朝阳 , 汪旭 , 张大华 , 张梦迪 , 李宇曜 , 刘琼 , 郝逸忱 , 童陈敏 , 毛杰 , 唐琴 , 白旭东 , 吕建章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身份认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合指静脉识别的多因素身份认证方法及相关装置。获取用户安全性分析源数据和指静脉生物信息在内的用户安全因素信息集合,设置安全认证等级与安全认证策略规则集;计算用户可信度,使用融合函数融合全部采集周期内每个安全认证等级对应的所有用户可信度,得到融合结果集,根据融合结果集获得用户安全性度量结果;根据用户安全性度量结果在安全认证策略规则集中获取安全认证策略;提示用户根据获取的安全认证策略执行身份认证流程。本发明采用指静脉生物信息在内的多种安全因素认证方法,融合多组可信度数据,采用规则化的表达方式将安全认证等级与安全认证策略绑定,提供安全、高效、稳定的认证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324046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010128443.4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对分布式仿真系统进行协同运算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分布式仿真系统中包括时间同步管理器,通过所述时间同步管理器采用标量逻辑时间统一所述分布式仿真系统中各子系统的时钟周期;基于所述分布式仿真系统中事件频率期望调整所述时间同步管理器的同步时钟频率;对所述分布式仿真系统中仿真事件传输的时延进行计算,获取时延计算结果;根据所述时延计算结果控制所述仿真事件的到达时序,以进行所述分布式仿真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协同运算。
-
公开(公告)号:CN110881026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1910977929.2
申请日:2019-10-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对信息采集终端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通过客户端获取经过加密后的请求包;通过客户端基于协议封装报文将加密后的请求包转发至认证服务端;通过认证服务端利用密钥通过加密机加密并组装经过加密后的请求包,将组装请求包转发至安全隔离网关;通过安全隔离网关将组装请求包进行一次解密,并转发至用采系统;通过用采系统对经过一次解密的组装请求包进行二次解密,对信息采集终端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获取身份验证结果;通过用采系统对信息采集终端用户的身份验证结果进行加密,并将身份验证结果发送至认证服务端;认证服务端对身份验证结果进行解密,将经过解密后的身份验证结果转发至客户端。
-
公开(公告)号:CN11488105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87720.X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通信业务数据的翻译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步骤:获取电力通信业务数据,从所述电力通信业务数据中获取业务路由数据;将所述业务路由数据转化为结构化链表数据;将所述结构化链表数据输入到预训练好的双向LSTM网络进行机器翻译,所述双向LSTM网络输出还原后的链路序列。本发明无需依赖字符级别匹配的大规模数据集,并充分利用了数据上下文语义信息,解决由于数据多源化造成站点表义不明的问题,提升了数据匹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了开展数据清洗工作的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003508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343058.2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1/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软件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软件测试工具集群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包括:业务层、服务层和工具层;所述业务层,用于向用户提供用于进行软件测试申请和测试任务流程管理的可见操作界面;所述服务层,集成了若干测试服务;所述服务层,集成了若干软件测试工具,用于供对应测试服务调用进行软件测试。本发明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软件测试工具集群管理系统,可将不同种类测试工具集中虚拟化和平台化,测试人员通过统一入口远程调用工具进行测试,从而有效提升测试工具的利用率,降低工具使用成本,提高检测的标准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93903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206099.7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W7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异构电力物联网云边端协同资源分配方法,即对空天地一体化立体异构电力物联网中的云、边、端协同任务卸载和计算资源分配进行联合优化,包括(1)构建系统模型建立卫星、无人机及终端构成的立体异构电力物联网场景;(2)模型的细化;(3)排队时延约束与联合优化问题的提出与转换;(4)基于Lyapunov优化原理联合优化问题的分解和求解,在每个时隙最小化漂移加惩罚的上界;(5)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云边端协同任务卸载决策算法五个步骤构成。本发明基于深度强化学习解决高维任务卸载问题,结合神经网络提供的复杂函数逼近能力和actor‑critic算法提供的决策能力,有效解决了信息不确定下的维数灾难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91880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0907613.3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孔令达 , 赵兵 , 许海清 , 赵英杰 , 陈昊 , 徐萌 , 梁晓兵 , 冯云 , 李智虎 , 曹永峰 , 李保丰 , 许斌 , 付义伦 , 翟峰 , 潘卫红 , 苑立鹏 , 许岳楼 , 刘鹰 , 周琪 , 袁泉 , 卢艳 , 王楠 , 张庚 , 冯占成 , 任博 , 郑旖旎 , 韩文博
IPC: G06F9/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业务流程的调度方法及系统,包括:将业务流程构造为“节点+网络”形式的第一网络模型,并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确定每个节点的节点信息;根据业务流程和节点信息连接所述第一网络模型中的节点,以确定第二网络模型,并基于所述第二网络模型确定节点网络矩阵和边矩阵;基于所述节点网络矩阵和边矩阵进行待办业务的业务流程的调度。本发明通过将传统的业务流程线性化思维转变为网络化思维,能够实现原子化的节点添加、业务数据流向配置,更具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61855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910068449.4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力通信网络中节点重要度的确定方法,根据该节点的节点类型值确定节点类型重要度对应的值N;根据该节点故障造成的网络中断的业务数量确定节点故障造成业务中断的节点重要度对应的值F;根据该节点故障造成的业务保护和恢复的业务数量确定节点故障造成的业务保护恢复受影响的节点重要度对应的值R;根据一个统计周期内节点发生故障的次数确定故障概率对应的值P;根据配置的权值对N、F、R和P分别加权,并求和所得值作为节点综合重要度对应的值,该方法能够准确确定电力通信网络中节点的重要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115440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63262.6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智慧 , 胡悦 , 孟萨出拉 , 韩金侠 , 杨德龙 , 马宝娟 , 朱思成 , 丁慧霞 , 汪洋 , 张庚 , 吴赛 , 段钧宝 , 王亚男 , 西本民 , 刘恒 , 滕玲 , 李健 , 张慧 , 张彤彤
IPC: H04W6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5G NR定位校准方法及系统,设计合理,定位准确,提高了基于5G技术的室内外定位精度。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5G定位服务区域内,测量和标定固定位置的5G终端的位置信息;根据标定的固定位置的5G终端的位置信息和固定位置的5G终端上传的无线测量数据,通过筛选的定位算法对待定位终端的当前位置进行定位校准。通过对固定位置的5G终端的位置先行进行测量和标定,提供了经标定的位置信息和测量数据,并作为后续定位校准的先验信息,用以校准并提高待定位5G终端的定位精度;提高了5G NR定位精度的校准技术和基于5G技术的室内外定位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