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7510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906547.2
申请日:2022-07-29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能效测评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大数据的建筑节能潜力评估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区域内待评估建筑的节能潜力评估参数;基于待评估建筑的节能潜力评估参数和待评估建筑所属建筑类型对应的效率基准值确定待评估建筑的效率水准;基于所述待评估建筑的效率水准确定待评估建筑的节能潜力;其中,所述节能潜力评估参数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加热变化温度、加热敏感度、冷却变化温度、冷却敏感度、基础负荷。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在有限数据下的建筑能效快速感知、自动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527094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57231.9
申请日:2022-07-20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标准化能效服务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终端、存储介质,基于时空可达性建立用能业务数据索引并采集不同能效业务参与主体的业务数据;建立能效特征数据引擎,利用能效特征数据引擎获得能效特征数据;构建并利用能效特征数据划分模型、能效业务划分模型、能效服务转化模型以及能效服务评价模型,基于多源能效数据库、基础能效服务模型库和高级能效服务模型库,利用能效服务转化模型和能效服务评价模型共同构建能效服务模型。本发明用于快速高效的开展能效服务需求分析,用能业务数据汇总,能效服务数据提取,明确能效业务内容,规范能效服务业务流程,提供能效服务评价,服务能效服务参与主体,提高能效服务质量,推进建立标准化能效服务市场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518643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605601.X
申请日:2022-05-30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园区能源站多能协同运行系统、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设备层和仿真层;所述设备层,用于对园区能源站内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发送;和用于基于最优运行策略对所述设备进行控制;所述仿真层,用于通过基于设备层构建的数字孪生体,利用设备层提供的数据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各设备的状态和最优运行策略并发送;本发明通过设备层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通过仿真层进行仿真计算,得到设备的最优运行策略,利用设备的最优运行策略控制园区能源站内设备,可为园区内的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绿色的生产生活用能,提高园区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园区碳排放量,有利于实现能源站的精细化运维管理,实现园区能源站的远程监控与运行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1355243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811584094.6
申请日:2018-12-24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电负荷辨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负荷供电入口处的电流信号的分离信号;利用所述负荷供电入口处的电流信号的分离信号确定负荷当前工作状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自适应单通道盲源分离算法获取所述负荷供电入口处的电流信号的分离信号,并利用所述负荷供电入口处的电流信号的分离信号与所述预先建立的单负荷对应的递推最小二乘识别模型的输出信号间的残差确定所述单负荷的工作状态,打破了大多数分离算法依据经验选取有用信息的缺陷,减小了计算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42768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622836.1
申请日:2021-12-28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信息流特征的数据中心冷负荷分布确定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各服务器执行任务时的信息,并基于服务器功耗模型,计算各服务器的发热量;获取各服务器执行任务时的温度参数值,并基于所述温度参数值、各服务器的发热量和预设的服务器热物性参数,计算各服务器的冷负荷;所述服务器执行任务时的信息包括服务器硬件参数、所执行任务的信息和执行任务时的运行状态;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和系统从冷负荷产生的源头入手,通过获取任务的分配动向,利用服务器功耗模型计算各服务器的冷负荷,为数据中心按需供冷方案的实施提供了调控基础;且不需安装额外的传感器,仅利用数据中心已有的软硬件,即可计算各服务器的冷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1433098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350442.5
申请日:2021-11-15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节能潜力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工业场景的节能潜力确定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工业场景中所具备的节能潜力,并对所述工业场景中所具备的节能潜力进行无量纲化;基于无量纲化后的工业场景中所具备的节能潜力确定工业场景的节能潜力。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分析了工业典型场景中所具备的节能潜力,更为简洁明了地指出了节能潜在方式,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得到最终的节能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675849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224672.7
申请日:2021-10-21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小功率用电负荷设备参与电网互动调节的方法和系统,包括:负荷聚合商服务器接收电网互动响应平台下发的需求响应计划和电价,基于预先同步的负荷聚合商服务器网络内部微小功率用电负荷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需求响应计划和电价按照预设格式生成同步报文,将同步报文广播至各微小功率用电负荷设备;微小功率用电负荷设备利用预先安装的互动模块接收负荷聚合商服务器下发的同步报文,基于同步报文以及微小功率用电负荷设备的运行状态利用互动模块确定需求响应策略;本发明中负荷聚合商服务器和微小功率用电负荷设备间信息的交互过程简洁,在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成本经济性等方面满足了需求响应业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872224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318975.5
申请日:2021-11-09
申请人: 天津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储能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安全性影响分析方法,包括:基于区域综合能源系统N‑1安全准则,获取考虑储能装置接入后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关键设备、关键管线的安全约束;基于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实用化安全域方法,构建考虑储能装置接入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实用化安全边界;基于考虑储能装置的安全边界,构建相应考虑储能装置的系统最大供能能力模型;基于系统最大供能能力工作点,选取二维或三维观测变量,对考虑储能装置接入前后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安全域进行降维观测,实现针对储能装置接入系统前后安全性的变化进行快速、准确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3612236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653488.8
申请日:2021-06-11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发明人: 宫飞翔 , 陈宋宋 , 纪鹏志 , 张凯 , 张然 , 刘宗杰 , 张海静 , 王瑞琪 , 李德智 , 田世明 , 韩凝晖 , 徐玉婷 , 石坤 , 潘明明 , 赵文扬 , 张明强 , 廖思阳 , 徐箭 , 谢尊辰
摘要: 本发明涉及工业负荷需求侧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矿热炉和储能协同配合的调频容量确定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矿热炉和工业园区储能装置协同配合参与电网调频响应的技术问题。包括:基于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确定储能装置的可调容量;基于矿热炉的有功功率及冶炼阶段最小有功功率限制确定矿热炉的可调容量;利用所述储能装置的可调容量、矿热炉的可调容量以及工业负荷参与电网调频响应的功率确定矿热炉和储能装置协同配合参与电网调频响应时矿热炉的调节功率和储能装置的调节功率。该方案能够增加负荷侧可调容量,减轻发电机侧压力,实现源网荷储协同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68797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494749.6
申请日:2021-05-07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状态估计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电‑气综合能源系统中多种量测量的采样值;基于电‑气综合能源系统中多种量测量的采样值,利用粒子群算法对预先构建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状态估计模型进行求解,确定电‑气综合能源系统中多种状态量的估计值;其中,所述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状态估计模型以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构建的多种量测量分别对应估计值的估计误差总和最小为目标确定多种状态量的估计值。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克服传统方法中因综合能源系统中多元化数据带来的估计精确性下降以及计算速度缓慢问题,能够实时反映综合能源系统内部运行状态,为综合能源态势感知工作奠定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