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液体过冷装置
    13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0806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1910414180.0

    申请日:2019-05-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温液体贮存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低温液体过冷装置,包括氦气注射器和低温液体贮箱,低温液体贮箱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的内侧形成用于容置低温液体的贮存腔体,贮存腔体为密封设置,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真空腔体;贮存腔体的上部空间布置有氦气分离装置,氦气分离装置与氦气注射器通过氦气充气管道循环连通,氦气充气管道穿设在真空腔体内。本发明提供的低温液体过冷装置,将氦气通过氦气注射器注入低温液体内部,使得低温液体降温而过冷贮存,并通过氦气分离装置将混合气体继续分离出氦气,并经氦气充气管道循环至低温液体中,使得氦气能够在低温液体过冷装置中循环利用,从而节约氦气资源和节省贮存成本。

    用于材料低温静态力学性能连续应变与图像记录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769395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1710042473.1

    申请日:2017-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材料低温静态力学性能连续应变与图像记录测试系统,包括带一可视化窗口的低温环境箱、制冷及控温系统、除霜装置与高速应变记录系统;所述低温环境箱是前表面带有一透明观测窗口长方体型保温箱体;所述制冷及控温系统包括液氮罐、输液管、低温电磁阀、液氮雾化器、导流板及温度控制组件;所述温度控制组件包括温度计、温度控制器、加热器、风机和排气装置;除霜装置由防结霜气环、空压机组成;所述高速应变记录系统包括高速应变测量及图像采集设备。本发明可以在300‑80K温区内实现的静态力学性能应力与可视化应变及图像实时记录测试,具有安装及测试方便、控温准确、试样受力变化与应变及受力变形图像实时采集的功能。

    回收系统
    133.
    发明公开
    回收系统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72665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0194261.6

    申请日:2022-0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收系统,包括:输送单元、冷凝单元、吸附单元和回收单元;所述输送单元与所述冷凝单元连接,用于向所述冷凝单元输送待处理介质;所述冷凝单元分别与所述吸附单元和所述回收单元连接,用于提供制冷介质,以实现所述待处理介质的冷凝;其中,所述待处理介质进入所述冷凝单元进行气液分离,并分离出液态的待回收介质;液态的所述待回收介质进入所述回收单元实现回收;其余所述待处理介质进入所述吸附单元进行吸附富集,净化后排出至外界环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回收系统,通过有效利用低温净化气携带的冷量,使得进入到吸附单元的气体发生低温吸附,吸附容量大,避免了常温吸附较易产生的吸附热积聚现象。

    一种强化镁质耐火材料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0565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010875964.6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强化镁质耐火材料性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镁质耐火材料进行冷‑热循环处理,其中,冷处理温度为‑120~‑100℃,热处理温度为450~52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强化镁质耐火材料性能的方法,采用适宜的冷‑热循环处理工艺,通过对镁质耐火材料烧结后的残余应力进行调控,改善材料内部的应力状态和分布,提高镁砂原料与结合剂的粘结强度,从而有效改善镁质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和高温耐压强度。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操作便捷、低成本、无污染的特点,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固相蓄冷介质筛选方法及液态空气储能电站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20428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641977.1

    申请日:2021-06-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相蓄冷介质筛选方法及液态空气储能电站的设计方法。该蓄冷介质筛选方法包括:获取液态空气储能电站的数学模型和基础数据;根据数学模型和基础数据确定填充床的尺寸和性能参数;以填充床的最小压降损失和填充床的斜温层最小厚度为目标筛选蓄冷介质。该设计方法包括:依据上述固相蓄冷介质筛选方法筛选蓄冷介质;依据筛选出的蓄冷介质设计蓄冷系统;依据设计出的蓄冷系统构建液态空气储能电站数学模型。本发明针对液态空气储能电站筛选出合适的固相蓄冷介质,实现蓄冷系统综合性能最优,提高了整个液态空气储能电站的性能和工作效率。

    低温处理系统及方法
    1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79149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011034228.4

    申请日:2020-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冷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低温处理系统及方法。低温处理系统包括壳体,壳体内放置有被冷却物,在被冷却物的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设置有蓄冷材料,被冷却物的相对的第三侧与第四侧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并与位于壳体的外部的制冷机连接,换热器位于被冷却物的第三侧;风机,设置于壳体内且位于换热器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当制冷机制备冷量时,冷量能够储存于蓄冷材料中,还能够实现对被冷却物的冷却降温。当处于峰电价格时期时,将制冷机关闭,使用蓄冷材料中储存的冷量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进而实现了谷电时蓄冷、峰电时用冷的使用需求,降低了该低温处理系统的能耗。

    深冷连续处理与冷量回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7912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011034381.7

    申请日:2020-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深冷连续处理与冷量回收系统及方法,其中深冷连续处理与冷量回收系统包括低温处理装置、冷量回收装置和物料输送装置,低温处理装置的第一排气口、冷量回收装置的第一进气口、冷量回收装置的第二排气口和低温处理装置的第二进气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冷量循环回路;冷量回收装置的第三排气口、低温处理装置的第三进气口、低温处理装置的第四排气口和冷量回收装置的第四进气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冷量循环回路,物料输送装置穿过低温处理装置,以将待冷处理物料输送通过低温处理装置。实现冷量的全部回收。通过增加待冷处理物料的物料输送装置,解决传统人工更换材料造成的效率低的问题。

    深冷处理与冷量回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79126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011034287.1

    申请日:2020-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深冷处理与冷量回收系统及方法,其中深冷处理与冷量回收系统包括低温处理装置和冷量回收装置,低温处理装置的第一排气口、冷量回收装置的第一进气口、冷量回收装置的第二排气口和低温处理装置的第二进气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冷量循环回路;冷量回收装置的第三排气口、低温处理装置的第三进气口、低温处理装置的第四排气口和冷量回收装置的第四进气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冷量循环回路。将低温处理装置和冷量回收装置通过冷量循环管路相连构成闭式循环系统,实现冷量的全部回收。

    一种与蒸气压缩式热泵耦合的电蓄热暖风供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87648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010859806.1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与蒸气压缩式热泵耦合的电蓄热暖风供给装置,涉及热能技术领域。其包括保温腔体、蒸气压缩式热泵及内置于保温腔体的蓄热介质,蓄热介质通过加热元件与外部供电设备相连,加热元件在低谷电阶段进行加热,加热元件在高峰电阶段停止加热,保温腔体设有进气口及出气口,蒸气压缩式热泵安装在进气口,外部空气经过蒸气压缩式热泵的冷凝器后经过蓄热介质然后从出气口排出。该与蒸气压缩式热泵耦合的电蓄热暖风供给装置,使用低谷电加热蓄热介质蓄能,然后在高峰电阶段断电供热,节省电能;外部空气先经过温度较低的冷凝器,再经过温度较高的蓄热介质,实现热能的梯级利用,提高电加热效果。

    一种用低品位热量补热的电蓄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87647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010859802.3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低品位热量补热的电蓄热装置,涉及热能技术领域。其包括保温腔体、蒸气压缩式热泵、气液换热器、低品位热量收集器、换热器及内置于保温腔体的蓄热介质,蓄热介质通过加热元件与外部供电设备相连,气液换热器安装在保温腔体内并与外部供液管连通,蒸气压缩式热泵的冷凝器安装在保温腔体内并处于气液换热器的出风口,低品位热量收集器安装在保温腔体外,换热器与低品位热量收集器相连并安装在保温腔体内,保温腔体为密封腔,气液换热器排出的低温空气经过冷凝器后再经过蓄热介质和换热器再次与气液换热器内的流体发生热交换。该用低品位热量补热的电蓄热装置,实现了热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降低用电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