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淤泥含水率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00903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247419.6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1/12 E02D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淤泥含水率的装置,多孔毛毯层的一面与多根吸水纤维束固定连接。所述的多孔毛毯层采用纺织废弃物压制或编织制成。所述的吸水纤维束采用吸水性树脂制成。将多根吸水纤维束埋入到淤泥内,多孔毛毯层覆盖在淤泥的表面,通过以上步骤使淤泥中的水分蒸发加快,降低淤泥含水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吸水纤维束将淤泥内水分迁移到多孔毛毯层是一种自然动力即毛细作用,不需要外界提供动力。本发明的装置制作所用材料为普通吸水材料,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本发明的装置施工工艺简单,不需要后期维修。本发明的装置经过清洗,也能够循环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一种磷石膏基粉干化-固化流塑状淤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019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837332.0

    申请日:2023-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石膏基粉干化‑固化流塑状淤泥的方法,分别利用磷石膏、矿渣和水泥配制固化剂和磷石膏基粉,并将磷石膏基粉定量灌装至无纺布内,分节包装成类似“藕节”的条状构件;将流塑状淤泥与固化剂混合均匀,得到固化淤泥,然后将含有磷石膏基粉的条状构件植入固化淤泥中,养护固化。本发明将流塑状淤泥的干化过程和固化过程相对分开,将流塑状淤泥首先与固化剂混合,利用固化剂“先慢后快”的强度增长规律,在混合后立即植入含有磷石膏基粉的条状构件,吸收自由水,先干化再固化。本发明降低了淤泥高含水率的负面效应,消纳了大量磷石膏,实现了低能耗原位固化淤泥,提升了淤泥整体强度,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用于制备低水膏比条板的生产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14473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374806.1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备低水膏比条板的生产装置及方法,它包括机架、条板模、震动模芯机构、拉料机构和翻转机构,通过在机架的一端设置条板模,在机架的另一端设置震动模芯机构、拉料机构和翻转机构,条板模在注浆工位与震动模芯机构对应,条板模在转移工位时与拉料机构对应,拉料机构与翻转机构连接,震动模芯机构的模芯棒深入条板模内再注浆,模芯棒对混合浆料进行振捣并在条板成型过程中形成条板孔,纵向移动机构驱动底板带动条板运行至转移工位,水平移动机构驱动拉料机构拉动拖板带动条板进入翻转工位,翻转机构横向压持条板并使其翻转,在条板成型过程中对浆料充分振捣,有利于提高条板性能,条板模组合和拆模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基于元数据的流程模型相似性度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16525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810205073.2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元数据的流程模型相似性度量方法,包括:S1,基于流程注册元模型框架MFI‑5构建流程模型描述框架PMDF,并基于所述流程模型描述框架PMDF定义流程模型相似性特征集;S2,基于所述流程模型相似性特征集,分别对各目标业务流程BPMN模型进行标识与量化,获取各所述目标业务流程BPMN模型分别对应的多个特征向量;S3,分别计算所有所述目标业务流程BPMN模型中任意二者间关于所述多个特征向量的相似性,获取模型间特征向量相似性;S4,基于所述模型间特征向量相似性,计算对应目标业务流程BPMN模型间的相似性。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对流程模型相似性的度量精度,从而为流程推荐等提供决策支持,并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移栽植物需水量自循环供应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00803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610247418.1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栽植物需水量自循环供应装置及方法,包括吸水纤维棒和导流纤维棒,吸水纤维棒的上部通过导流纤维棒互相连接。确定移栽植物基坑开挖直径和开挖深度;将导流纤维棒和吸水纤维棒置入基坑后连接成整体,导流纤维棒与吸水纤维棒连接处用纤维材料填充连接;回填种植土部分掩埋吸水纤维棒;五、将移栽植物放置基坑内,继续回填种植土后捣实;通过以上步骤,实现移栽植物需水量自循环供应。在干旱季节,通过吸水纤维棒的毛细作用把深部土壤的水分迁移到移栽植物的根系周边,不需要每天进行人工浇灌,减少了维护的人力成本。在暴雨季节,利用吸水纤维棒内的排水管将多余雨水导入深部土壤,减少雨水过多导致的烂根现象。

    一种基于黏土矿物组成的生态底泥固化动态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4138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16654.3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河湖底泥是一种高含水率、含有机质软土,具有压缩性高、孔隙率大、强度低等不良工程特性。通常采用翻晒烘干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后,加入水泥、石灰等固化材料作为路用填料,费时费力费钱且污染环境。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含水率底泥进行预处理后作为路用填料及合理利用工业固废中潜在固化活性激发的理念制备底泥固化复合基材的方法。该方法从“以废治废”角度建立了从胶凝和密实强度层面进行底泥固化剂组分设计框架。在考虑底泥中黏土矿物活性的情况下,将黄磷渣、高炉矿渣、电石渣等大宗工业固废引入生态固化剂的制备中,提出根据黏土矿物及固废中活性组分动态调控固化材料掺量,最大限度的激发黏土矿物和固废活性,可应用固废固化底泥的设计评价。

    一种淤泥固化处理方法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1000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263483.X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淤泥固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粒径为1.18mm‑2.36mm的膨胀珍珠岩在800℃‑1250℃条件下煅烧;S2将煅烧后的膨胀珍珠岩与待固化的淤泥混合均匀后,密封焖料22h‑26h,以使淤泥的部分水分充分进入到膨胀珍珠岩微孔结构中;S3将固化剂与膨胀珍珠岩和淤泥混合物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料:S4将所述混合料分层倒入振动台上的模具中,充分振动至排出全部气泡;S5将模具用保鲜膜密封后放置于恒温恒湿养护箱中,养护24h后脱模;S6将脱模后的混合料继续密封养护于恒温恒湿养护箱中至预定的龄期。本发明充分利用膨胀珍珠岩的轻骨料作用,发挥其火山灰活性,能显著提升固化淤泥的长期强度,能够实现淤泥的高效利用。

    一种利用纳米压痕和弯曲元反演水泥土力学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4718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16187.7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纳米压痕和弯曲元反演水泥土宏观力学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多种纯相黏土矿物和单矿熟料复配并制成固化土试样;进行多点纳米压痕测试,结合大数据解卷积和均匀化自洽模型,得到固化土微纳观模量;进行小应变弯曲元测试,得到细观模量;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得到固化土宏观模量;建立固化土微纳观、细观、宏观模量和黏土矿物种类及熟料种类的函数关系;测定待反演固化土的黏土矿物和水泥基材料组分;测定固化土微纳观或细观模量;通过计算反演得到固化土的宏观模量。本发明通过对固化土在微纳、细、宏观尺度上的基本力学特性逐步解析,构建多尺度一体化链接模型,可为水泥固化土宏观力学性能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