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73758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54335.6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8 ,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F17/13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天然气网络动态分析的解析法,属于能源系统建模与运行分析领域,包括:根据天然气传输的守恒律方程建立天然气动态传输模型,并将所述天然气动态传输模型重构为天然气动态热传导方程;采用参数变易法将所述天然气动态热传导方程转化为边界条件齐次的偏微分方程组;确定在压强边界恒定条件下的所述偏微分方程组的通用解析式;基于天然气传输的可叠加性、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构建基于所述通用解析式的天然气动态传输模型的实用解析式;本发明直接构建了天然气网络动态分析的解析法,相较于传统数值方法,避免了近似误差与数值色散耗散;在求解中避免了离散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天然气网络动态分析的计算效率与求解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11155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110400837.5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Q50/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叠加解耦法的质调节热力系统能流快速计算方法,包括:10)以环境温度为参考温度,构建热力系统动态模型,并根据质调节特征进行简化;20)基于简化的支路热传导方程,构建热力系统温度动态映射方程与权重矩阵,根据权重矩阵中的数值,确定热力系统中的温度映射方向;30)根据温度映射方向,将原始热力系统解耦为若干个由单一热源供热的辐射状热力系统;40)分别计算各解耦系统内的能流分布,原始热力系统的能流分布即为多个解耦系统的线性叠加。该方法解析的刻画了热力系统中的动态能流分布规律,通过温度解耦减小了能流计算的计算规模,不会引入额外的收敛问题,对于大规模热力系统的动态能流计算具有工程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41769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36938.2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3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11/10 , G06F113/14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质调节的动态两端口热力系统模型,包括:10)基于差分格式的热力系统动态模型,建立矩阵统一格式;20)确定供水网中动态热力系统端口类型,建立供水网中动态两端口热力系统模型;30)确定回水网中动态热力系统端口类型,建立回水网中动态两端口热力系统模型。该模型建立了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与热力系统状态演变的直接联系,定量地描述了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对于热力系统内状态分布的影响程度,有利于直观的分析热力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和安全性,并可以刻画系统对于外部扰动的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0661266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904011.5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热电联产系统动态最优能流计算的差分步长优选方法,首先建立包含热网动态潮流约束的热电联产系统最优能流计算模型,所述热网动态潮流约束是一组以热媒温度为变量的偏微分方程约束;其次选取处理偏微分方程约束的差分格式,所选差分格式满足无条件稳定和收敛;然后根据所选的优化算法确定上述最优能流计算模型的求解复杂度函数,根据所选的差分格式确定仿真精度函数;最后根据动态最优能流的应用场合分别确定计算复杂度函数和仿真精度函数的权重系数,构建综合考虑最小化计算复杂度和最大化仿真精度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并依据优化结果选择最优的差分步长;本方法能够选择兼顾计算复杂度和仿真精度的最优差分步长,在一定计算资源下实现热电联产系统动态最优能流的高效精确求解。
-
公开(公告)号:CN109494720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372775.6
申请日:2018-11-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传播特性的电压暂降随机预估方法,包括:通过稳态潮流计算获得配电网系统中各节点故障前电压,根据故障位置搜索电压暂降的故障及非故障传播路径;结合电压暂降经配电线路和变压器的传递矩阵,提取电压暂降在故障和非故障路径的传播特性;利用稳态电压分布修正阻抗传递矩阵,建立故障源至负荷端的配电网电压暂降传播特性方程;根据敏感负荷电压阈值,利用传播特性方程求解电压暂降凹陷域,结合线路故障率预估敏感符合的电压暂降期望频次。利用稳态电压简化电压暂降传播特性方程,根据敏感负荷电压阈值求解电压暂降凹陷域边界,进而预估电压暂降频次,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且精度较高,更符合现代配电网电压暂降预估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01376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33345.2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Q10/0639 , G06F17/11 , G06F119/08
Abstract: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安全评估方法,包括:10)建立计及异质能流动态特性的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包括电力系统潮流模型、天然气和供热系统慢动态模型、耦合设备模型;20)考虑多能流的多时间尺度特性,建立状态量的近似解析式,建立电、气、热子系统的安全评估指标;30)根据电气热子系统的多主体特性,建立分布式安全评估和修正框架,评估综合能源系统的综合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11515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0400826.7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统一建模方法,包括10)根据电气热系统的运行特征明确各子系统的状态量,建立综合能源系统的统一数学方程;20)利用中心差商及隐式差分格式将统一数学方程离散化,并分别构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对状态量的映射矩阵;30)根据初始/边界条件映射矩阵建立综合能源系统时域支路模型,进而结合网络拓扑方程建立时域网络模型;40)根据电气热子系统的边界条件分布对时域网络模型进行优化,建立各类状态量之间的直接解析形式;本发明用统一的数学形式构建了电气热能源子系统模型,直观的刻画了各子系统状态量的传输特性,便于标准化程序开发;通过构建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映射矩阵避免了支路分段递推迭代,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021490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41203.6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水网络动态全解析方法,属于能源系统建模与运行分析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传导定律建立热水网络的动态模型,进一步建立以环境温度为基准值的热水网络动态等值模型;20)以空间轴为特征线,推导热水网络动态等值模型中由初始条件决定的温度解析式;30)以时间轴为特征线,推导热水网络动态等值模型中由边界条件决定的温度解析式;40)根据热水网络等值模型的可叠加特性,建立热水网络动态全解析模型。本发明直接建立了热水网络动态模型的解析解,相较于基于离散化的数值方法,避免了近似误差与数值色散耗散;在求解中避免了离散过程,提高了热水网络模型的计算效率与求解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257279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72647.4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可行域构建方法,属于电热能源系统领域。基于差分格式的热力系统动态模型与拓扑特征,建立适用于质调节的热网等值端口模型;结合初始条件的分布特征,建立端口式的热网时序动态模型;结合所述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条件的约束,建立所述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可行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可行域构建方法直观地描述了任意两个时刻之间的热网系统的状态分布与演变规律,可精确描述热网系统的动态过程,避免了多时间断面下的递推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2036003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642001.1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7/16 , H02J3/0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不完全量测的质调节热力系统静态状态估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根据典型热网模型,建立热力统一方程;步骤20)对热力模型进行变换,给出不完全量测模型下的量测和状态量,建立不完全量测模型;步骤30)确定系统内的量测配置,建立质调节热力系统中的信息矩阵,利用静态最小二乘法直接计算最优估计状态向量。该方法考虑实际系统中量测配置的技术性与经济性约束,所建立的不完全量测模型适用于各种量测配置情况,基于信息矩阵直接给出状态量的最优估计,十分具有工程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