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能动的通风装置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8865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410566.6

    申请日:2022-04-1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的通风装置,包括:压缩空气储罐,用于储存压缩空气;涡流管,与压缩空气储罐连接,涡流管用于将压缩空气产生漩涡分离出冷、热两股气流,涡流管包括涡流管本体、设置于涡流管本体上的涡流管热端、涡流管冷端;净化机构,与涡流管热端连接,净化机构用于将涡流管热端分离出的热气流对可居留区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再送入到可居留区;通风机构,与涡流管冷端连接,通风机构用于将涡流管冷端分离出的冷气流送入可居留区,为可居留区提供新风、冷却,并维持区域正压。本发明中的通风装置,采用涡流管将压缩空气分离为冷热两股气流,利用压缩空气压力,不仅为通风机构提供动力,还为净化机构提供动力。

    一种带有内部冷却管的双层坩埚堆芯熔融物捕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59333B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1910598267.8

    申请日:2019-07-04

    IPC分类号: G21C9/016 G21C13/10 G21C15/18

    摘要: 本发明属于核安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有内部冷却管的双层坩埚堆芯熔融物捕集装置。所述的捕集装置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内坩埚、外坩埚、冷却流道、堆坑、堆坑腔体、冷却管、冷却管入水口,内坩埚设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正下方,其固定在其外部的并位于反应堆压力容器下方的外坩埚内,且内坩埚与外坩埚之间形成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流道,外坩埚安装在堆坑内部形成的堆坑腔体中;内坩埚内部设置有多根冷却管,每根冷却管通过其底部的冷却管入水口与冷却流道连通,部分冷却管的侧壁上开有小孔且外部覆有5‑30mm厚的牺牲混凝土保护层。利用本发明的捕集装置,可显著提高堆芯捕集器对堆芯熔融物的滞留成功率和冷却效率。

    一种带有内部冷却管的双层坩埚堆芯熔融物捕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5933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598267.8

    申请日:2019-07-04

    IPC分类号: G21C9/016 G21C13/10 G21C15/18

    摘要: 本发明属于核安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有内部冷却管的双层坩埚堆芯熔融物捕集装置。所述的捕集装置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内坩埚、外坩埚、冷却流道、堆坑、堆坑腔体、冷却管、冷却管入水口,内坩埚设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正下方,其固定在其外部的并位于反应堆压力容器下方的外坩埚内,且内坩埚与外坩埚之间形成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流道,外坩埚安装在堆坑内部形成的堆坑腔体中;内坩埚内部设置有多根冷却管,每根冷却管通过其底部的冷却管入水口与冷却流道连通,部分冷却管的侧壁上开有小孔且外部覆有5-30mm厚的牺牲混凝土保护层。利用本发明的捕集装置,可显著提高堆芯捕集器对堆芯熔融物的滞留成功率和冷却效率。

    堆芯熔融物捕集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550406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220118.3

    申请日:2018-03-16

    IPC分类号: G21C9/0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芯熔融物捕集装置,包括用于捕集堆芯熔融物的坩埚形式的捕集筒体,位于反应堆的压力容器的下方,反应堆的压力容器设置于反应堆的堆坑内,反应堆的堆坑底部与捕集筒体的开口通过连通通道连接,堆芯熔融物捕集装置还包括第一分隔组件,第一分隔组件将捕集筒体分隔出由外到内依次套置的至少两个捕集腔室,捕集腔室的入口与捕集筒体的开口连通。旨在严重核事故工况下,通过第一分隔组件将捕集筒体分隔出由外到内依次套置的至少两个捕集腔室,增强了熔融物的可冷却性,提高熔融物的冷却效率,可有效应降低捕集装置的容积,熔融物分区冷却,反应堆的事故后处理将大为简化,有效降低工作人员所受的辐照剂量。

    面向智能运维的核电厂仪控系统、方法及其核电厂

    公开(公告)号:CN11677920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548842.X

    申请日:2023-05-16

    IPC分类号: G21D3/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仪控领域,具体涉及面向智能运维的核电厂仪控系统、方法及其核电厂,包括运行控制和保护区仪控系统和运行辅助区仪控系统;运行控制和保护区仪控系统包括电厂运行控制系统、反应堆保护和安全监测系统、多样性驱动系统、设计扩展工况系统、控制室系统、数据显示和处理系统、过程监测仪表和执行机构系统,以及电厂辐射监测系统、核仪表系统、地震仪表系统。通过电厂运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整体布置方案,能够实现控制规模的优化,避免出现核电厂的所有控制功能均通过用于保障电厂安全运行的主仪控平台实现的情况,从而降低整体造价,同时提升核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全面考虑运维需求,提升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