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安全壳系统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8124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226937.5

    申请日:2022-03-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安全壳系统及设计方法,在计算机或服务器的虚拟空间内,构建一个与物理实体安全壳系统相对应的数字孪生体,数字孪生体包括虚拟现实模拟模块,力学、热力学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模块,耐久性及寿命预测计算模块,机器学习预测计算模块,预警及反馈控制模块;通过物理实体安全壳布设的传感器系统和数据反馈制度及采集系统进行认知并收集数据,形成物理实体安全壳系统的认知数据库,作为所述数字孪生体的数据输入来源;数字孪生体通过各计算模块进行模拟计算,向各方进行信息传输,畅通各方信息获取渠道及打通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换渠道,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核电厂应对事故的能力,提升核电安全性。

    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过滤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028285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548088.1

    申请日:2012-12-17

    IPC分类号: B01D35/027 B01D36/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过滤器系统,包括设置在内置换料水箱上层楼板的孔洞上方的碎渣拦污栅,在所述上层楼板的孔洞下方的内置换料水箱内设置碎渣滞留篮,碎渣滞留篮上部开口高度高于内置换料水箱中液体的最高液面,开口对准内置换料水箱的上层楼板孔洞;在内置换料水箱内,碎渣滞留篮与泵吸入口过滤器独立设置,或者将碎渣滞留篮与泵吸入口过滤器采用固定装置连接;碎渣拦污栅、碎渣滞留篮、泵吸入口过滤器形成三级过滤系统。该系统占地面积较小,布置更为灵活,不需要大面积空间,过滤效率高,同时适用于内置换料水箱这种水下环境。

    非能动的通风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688651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0410566.6

    申请日:2022-04-1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的通风装置,包括:压缩空气储罐,用于储存压缩空气;涡流管,与压缩空气储罐连接,涡流管用于将压缩空气产生漩涡分离出冷、热两股气流,涡流管包括涡流管本体、设置于涡流管本体上的涡流管热端、涡流管冷端;净化机构,与涡流管热端连接,净化机构用于将涡流管热端分离出的热气流对可居留区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再送入到可居留区;通风机构,与涡流管冷端连接,通风机构用于将涡流管冷端分离出的冷气流送入可居留区,为可居留区提供新风、冷却,并维持区域正压。本发明中的通风装置,采用涡流管将压缩空气分离为冷热两股气流,利用压缩空气压力,不仅为通风机构提供动力,还为净化机构提供动力。

    一种核电厂故障溯源及辅助决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1061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39306.5

    申请日:2023-07-10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核电厂故障溯源及辅助决策系统,包括建模模块,用于建立专家知识推理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数据通信与预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并处理核电厂工艺系统的运行数据,生成标准化数据;状态监测模块,用于读取标准化数据,并基于标准化数据和PCA监测模型对核电厂工艺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以及获取监测结果,并当监测结果异常时,判断监测结果的异常类型;故障检测与诊断模块,用于基于专家知识推理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或者单独基于专家知识推理模型确定监测结果为系统故障时的唯一故障类型;辅助决策模块,用于根据唯一故障类型,确定核电厂工艺系统的故障处理策略。本申请实施例的核电厂故障溯源及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了故障准确溯源。

    一种面向仪控系统功能的故障传播模型的建模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88044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41355.2

    申请日:2023-07-10

    IPC分类号: G05B2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仪控系统功能的故障传播模型的建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仪控系统的顶层功能;确定所述顶层功能所涉及的部件,并对所述部件进行组成建模;识别所述部件中与所述顶层功能实现相关的功能,并将所述功能作为所述部件的输出;基于所述部件的输出建立所述部件间的连接关系;识别所述部件的故障模式;建立所述故障模式与所述功能的关联关系。本发明通过以部件之间的功能流建立故障传播模型,相比以往根据信号流向建模,建模工作量较小且模型转换容易,同时能够提升可靠性分析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