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5942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664251.3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故障后直流送端工频暂时过电压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与送端主网相连的直流送端电源的第一电源参数确定直流类别,然后,针对不同的直流类别,进行不同的直流故障仿真,根据采集的直流故障仿真时的母线暂态电压与设置的工频暂时过电压阈值计算母线暂态电压越限值,再根据所述母线暂态电压越限值,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对直流送端电源开机和直流功率进行调整。所述方法和装置能够保证故障期间直流近区母线及新能源场站暂态压升不超过限制,从而有效维持了系统电压的安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154752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468703.8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
Inventor: 王雪琼 , 覃琴 , 龚浩岳 , 张松涛 , 高熠莹 , 于晨晨 , 张健 , 张立波 , 云雷 , 张玉红 , 韩奕 , 姜懿郎 , 黄丹 , 杨泽栋 , 金维刚 , 赵雄光 , 奚江惠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提升受端电网承载直流能力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受端电网的参数,从功角、电压和频率三个角度判断受端电网承载直流的能力,获得判断结果;分析判断结果:如果受端电网功角受限,针对功角受限采取提升受端电网直流承载能力的措施;如果受端电网电压受限,针对电压受限采取提升受端电网直流承载能力的措施;如果受端电网频率受限,针对频率受限采取提升受端电网直流承载能力的措施。本发明以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基本要求,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和仿真分析工具两种手段,全面评估受端电网承载直流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提出提升直流承载能力的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135525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1911250156.4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直流换流站内滤波器配置量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特高压输电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以预设的节点类型和预设电压,对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公共连接母线进行设置,获取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内第一信息数据;确定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公共连接母线的未安排无功功率和注入的无功功率;确定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内滤波器初始配置量;获取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内第二信息数据;确定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公共连接母线的二次注入的无功功率;确定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内滤波器配置量。本发明在不使用电磁暂态仿真工具对特高压直流精细建模的情况下,能够得到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内滤波器配置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70697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100057.8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风电多端直流送出系统交流故障穿越策略及系统,所述方法通过在岸上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时,采集岸上交流母线电压幅值和直流电网直流电压幅值,并将采集的幅值与额定电压的比值和设置的故障程度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故障严重程度,以及根据不同的故障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故障穿越策略消耗直流电网传输的过剩功率。所述方法和系统有效提高了海上柔直风电系统的故障穿越能力,有效降低了基于DR‑MMC的海上风电多端送出系统对耗能装置容量的性能要求和投资成本,提高了整体经济性和直流系统安全运行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504429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0626093.9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各变电站感应电动机提供短路电流的方法及系统:确定目标区域中包括不同比例的多种类型感应电动机多个配电网场景;分别建立与每个配电网场景下的配电网详细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和配电网等效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通过调整所述配电网等效电磁暂态仿真模型的参数及比例,使得每个配电网场景下的配电网详细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和配电网等效电磁暂态仿真模型提供的短路电流波形相匹配,获取每个场景下匹配后的所述配电网等效电磁暂态仿真模型的参数及比例;基于变电站中负荷的构成,将变电站与多个配电网场景中的一个相对应;基于与变电站相对应的配电网场景的匹配后的所述配电网等效电磁暂态仿真模型的参数及比例,计算变电站的短路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1594019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897473.0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惯量‑一次调频能力需求的联合确定方法及系统,包括:确定模型参数;建立表征惯量‑一次调频能力需求的Tj‑K平面;基于频率稳态偏差约束的第一解析关系,在所述Tj‑K平面上确定第一可行区域;基于频率变化率最大值约束的第二解析关系,在所述Tj‑K平面上确定第二可行区域;确定系统频率动态曲线,并根据当前的系统频率动态曲线确定暂态频率偏差最大值;当当前的暂态频率偏差最大值等于预设暂态频率偏差阈值时,在Tj‑K平面上确定第三可行区域;当当前的系统频率动态曲线满足振荡约束时,在Tj‑K平面上确定第四可行区域;基于所述第一可行区域、第二可行区域、第三可行区域和第四可行区域的交集,确定系统惯量‑一次调频能力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03012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08504.9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特高压电网断线后的电网潮流分布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特高压输电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获取特高压电网线路的电抗和特高压电网的母线信息,生成潮流计算数据;确定特高压电网的待断线的线路,对潮流计算数据中的待断线的线路的电抗进行标记,并对特高压电网的待断线的线路实施断线操作,根据标记的待断线的线路的电抗,获取断线后的潮流计算数据;对断线后的潮流计算数据进行潮流计算,获取潮流计算结果,当潮流计算结果收敛时,确定特高压电网断线后的电网潮流分布。本发明在不使用暂态稳定仿真工具对特高压电网进行长时间数值仿真的情况下,能够得到特高压线路断线后电网潮流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8074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83954.4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系统宽频振荡模态识别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仿真及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确定待分析电力系统不同振荡模态,相对于不同控制参数的灵敏度;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灵敏度,对所述符合要求的灵敏度所对应的控制参数是否与电源相关;若是,则确定所述符合要求的灵敏度所对应的控制参数,在电源控制或电路中出现的位置与作用,以识别待分析电力系统的宽频振荡模态;若否,则确定所述符合要求的灵敏度所对应的控制参数,在所述待分析电力系统电网拓扑中的位置与作用,以识别待分析电力系统的宽频振荡模态。本发明能够实现不同控制参数对不同振荡模态的影响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84945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765143.7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GIL电缆的参数值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测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电缆的相参数值和电容值,以及正序参数和零序参数的标准比值;根据所述相参数值和所述标准比值计算待测GIL电缆的正序参数值;根据所述正序参数值,所述相参数值和所述电容值确定待测GIL电缆的参数值,其中,待测电缆的参数值包括电阻值,电感值和电容值。所述方法和装置根据GIL电缆的出厂设置的相关参数值,以及正序参数和零序参数的标准比值进行计算,确定待测GIL电缆在电网中运行时的电阻值,电感值和电容值,从而更利于维持电网的安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51895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270900.8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IPC: H02J3/46 , H02J3/28 ,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新能源基地经柔性直流孤岛送出系统的构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利用获取的新能源基地的全年风电出力曲线、全年光伏出力曲线优化风光容量配比,得到新能源年利用小时数;利用获取的新能源基地的柔性直流容量、直流年利用小时数及新能源利用率,结合所述新能源年利用小时数,确定新能源最小装机规模;利用所述风光联合出力最佳曲线、所述柔性直流容量,确定满足新能源利用率约束的电化学储能最佳配置方案;利用所述新能源最小装机规模、所述风电装机容量最优占比,确定新能源基地中风电场数量、风电汇集站数量、光伏站数量、光伏汇集站数量及变电站数量。如此能够提高风光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