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床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6360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1074226.2

    申请日:2021-09-14

    IPC分类号: B01J8/08 B01J8/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床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其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下行床反应器包括:反应管,其包括:第一恒径段、扩径段、第二恒径段,扩径段的管径由上到下逐渐增大;安装在扩径段的侧壁上的多个第一套管,第一套管与反应管相连通,第一套管绕扩径段的轴线呈圆周分布,第一套管具有朝向上方的趋势,其用于输入反应原料;设置在第一套管上的第一喷嘴;安装在第二恒径段的侧壁上的多个第二套管,第二套管与反应管相连通,第二套管绕第二恒径段的轴线呈圆周分布,第二套管具有朝向上方的趋势,其用于输入终止剂;设置在第二套管上的第二喷嘴。本申请能够解决下行床反应器中床内颗粒由上向下方向需要不断增浓的问题。

    一种翅片管流化床取热器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827042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810441821.7

    申请日:2018-05-10

    IPC分类号: F28D13/00 F28F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翅片管流化床取热器。它包括壳体、垂直管束和气体分布器,所述垂直管束由多根翅片管组成;所述翅片管包括光管和翅片,所述翅片纵向焊接在所述光管表面。所述翅片包括不同结构,具体包括翅片弯曲、翅片开孔、翅片切口及三种翅片的组合形式的翅片结构。本发明强化传热,提高了传热效率。

    移动床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58986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140256.5

    申请日:2019-02-26

    IPC分类号: B01J8/22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床,其包括:壳体;其内设置有用于供固相颗粒通过的中间腔;所述中间腔沿横向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向所述中间腔内输入流体的第一开口和用于供所述中间腔内的所述流体流出的第二开口;第一止挡件,其设置于所述中间腔内;且所述第一止挡件沿纵向延伸并伸入所述中间腔的一端内;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止挡件背对所述中间腔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一止挡件用于在所述流体自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流动的过程中与所述流体相接触,以限制所述流体朝向所述中间腔的一端内流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遏制气体轴向流动和空腔现象的移动床。

    一种气体干法净化旋流吸附耦合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6621583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053051.4

    申请日:2017-01-24

    IPC分类号: B01D45/16 B01D53/08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气体干法净化旋流吸附耦合设备,包括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的侧壁顶部设有蜗壳式的待分离气体入口,气体干法净化旋流吸附耦合设备还包括与旋风分离器连通设置、且能对待分离气体进行杂质分离的吸附剂移动床,吸附剂移动床的侧壁上、且位于待分离气体入口的上方设置有分离后气体出口;吸附剂移动床上连通有吸附剂再生结构,吸附剂再生结构上设置有杂质气体出口。该设备将气固旋流分离和杂质气体吸附分离耦合在一起,同器同时进行,简化了工艺流程,减少了能量损耗,适应范围广。

    甲醇制烯烃反应设备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01243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224652.8

    申请日:2015-05-05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甲醇制烯烃反应设备,包括一壳体,壳体内侧下部设置有密相流化床,顶部设置有产出气体出口,产出气体出口下方设置有一气室,气室下方贯通连接有一个或多个旋风分离器,每个旋风分离器内侧沿切线方向贯通连接有第一入口管,底部竖直设置有一导通于密相流化床的颗粒输出管,壳体内侧上部设置有一气固分离装置,气固分离装置与第一入口管导通,密相流化床内部横向固定安装有格栅板。该设备有效的降低反应设备上部自由空间,缩短反应时间,使其更靠近最佳操作条件,从而提高目的产物(乙烯、丙烯)选择性及烯烃收率,提高装置的经济效益;同时,有效降低旋风分离器入口气体中细粉颗粒浓度,提高催化剂的使用效率。

    冷再生催化剂循环方法以及催化裂化反应再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649912B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210152931.4

    申请日:2012-05-16

    IPC分类号: C10G11/18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催化裂化反应再生系统和一种冷再生催化剂循环方法。所述催化裂化反应再生系统包括:提升管反应器、预提升段、再生器、取热器和气固环流混合汽提器,所述气固环流混合汽提器用于再生形式的流化催化裂化过程中混合不同温度的第一种固体颗粒和第二种固体颗粒,并汽提掉混合后的固体颗粒夹带的烟气和空气,第一种固体颗粒为低温催化剂或低温待生剂,第二种固体颗粒为高温催化剂。所述冷再生催化剂循环方法将来自所述取热器的第一种固体颗粒与来自所述再生器的第二种固体颗粒在如前面所述的气固环流混合汽提器中混合换热并同时汽提掉夹带的烟气和空气,形成混合催化剂后进入所述预提升段。

    带有锥型隔流筒的高效提升管出口旋流快分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524610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710301280.X

    申请日:2008-03-07

    摘要: 本发明为带有锥型隔流筒的催化裂化提升管出口高效旋流快分设备,涉及重油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出口末端催化剂与油气的高效快速分离。设备主要包括:旋流头,锥型隔流筒,提升管,封闭罩以及一、二级汽提段,其特征在于:锥形隔流筒使得旋流头上方空间封闭,这样不仅消除了旋流头喷出口附近短路流夹带颗粒的现象,而且有效改善了隔流筒底部截面的短路流和颗粒返混现象,从而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分离效率,且大大降低系统的油浆固含量。锥形隔流筒与旋流头优化匹配后,设备的分离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可实现气固的高效快速分离。

    一种排气管不均匀开缝的卧式气固超短快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397725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010281847.3

    申请日:2010-09-15

    IPC分类号: B01D45/16

    摘要: 发明名称一种排气管不均匀开缝的卧式气固超短快分装置一种排气管不均匀开缝的卧式气固超短快分装置,包括气固混合物入口段、分离器腔体、颗粒相出口段及中心排气管。分离器腔体由一个拱门形分离器外壳、底板、前端板和后端板围成,圆弧的两端分别与气固混合物入口段和颗粒相出口段相连;气固混合物入口段和颗粒出口段分别连接至分离器腔体两侧;中心排气管一端在分离器腔体内与前端板连接,另一端伸出分离器腔体连接后续分离系统,中心排气管在分离器腔体内的部分管壁上不均匀地开设3-5条开缝,供气体排出。本发明的装置可用于提升管出口和流化床稀相的气固混合物分离,其结构简单紧凑、效率高、压降低、操作弹性大,且实际操作过程中耐高温、耐磨损。

    一种用于实现催化裂化再生剂的调温和汽提的耦合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760229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1010034466.5

    申请日:2010-01-21

    IPC分类号: C10G11/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催化裂化再生剂调温和汽提的耦合设备,由设置于上部的调温段和下部的汽提段组合而成,所述调温段中设置有内设换热构件和至少一个空气分布器,调温段向下延伸并缩小流通面积形成汽提段。本发明通过在调温段下部耦合流通面积较小的汽提段,可以不用或仅用少量汽提蒸汽实现烟气脱除的功能,可最大限度抑制再生剂在蒸汽气氛下的失活效应。本发明的耦合设备可设置在催化裂化装置的再生剂循环管路中,使再生剂经调温并脱除烟气后直接进入到提升管反应器,不仅可显著提高催化裂化装置的剂油比、再生温度和原料预热温度,有利于产品分布的改善,而且可兼具烟气脱除的功能,降低富气压缩机的负荷和装置的能耗。

    气固流化床内构件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34602C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610114153.4

    申请日:2006-10-31

    发明人: 卢春喜 张永民

    IPC分类号: B01J8/24 B01J19/32 B01J8/44

    摘要: 一种用于气固流化床的内构件,包含至少二层水平格栅,每层水平格栅由多个流动区域组成,每个流动区域内同向排列设置一系列导流叶片,这些导流叶片的设置与水平方向呈一角度,且相邻流动区域内的导流叶片的设置方向相反,从而使气固两相产生交叉流动,而上下相邻两层水平格栅中相对应的流动区域内的导流叶片互为反向设置,使气固两相形成“之”字形流动。使用该型内构件不仅可以提高操作的稳定性,有效提高床层内气泡相和乳化相间的传质效率,同时还可大大减少床层内气相和颗粒相的轴向返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