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注浆保水隔水层重构方法及相关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84409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50728.3

    申请日:2025-01-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矿区注浆保水隔水层重构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矿区注浆保水隔水层重构方法包括;在矿区的采煤治理区由含水层至采空区进行物探,获得空间内各个位置的第一视电阻率,选取空间内第一视电阻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阻率的位置组成第一优势导水通道区域;在采煤治理区的至少两个监测井进行水流流向测试,获得每个监测井的第一流向拟合函数,选取两个第一流向拟合函数计算对应两个监测井的第一流向交点;当第一流向交点位于第一优势导水通道区域以内时,则对第一优势导水通道区域进行注浆操作。本申请提供的矿区注浆保水隔水层重构方法及相关设备,简单方便,可以快速准确实现注浆保水,成本低,有效减少浅表水资源流失。

    巷道充注方法和装置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8406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04023.X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巷道充注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施工得到第一钻孔和第二钻孔;所述第一钻孔用于注填骨料;所述第二钻孔用于注填速凝剂;所述第一钻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钻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钻孔位于巷道的下游,所述第二钻孔位于所述巷道的上游;在所述第二钻孔中注入速凝剂;在第一时间后,向所述第一钻孔中注入骨料,以使所述速凝剂与所述骨料在孔底的巷道中混合成型,得到第一充填区。本申请实施例首先通过结合巷道的倾角实现了双液浆孔底混合,解决了巷道注浆浆液大量流失的问题,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

    突水点井上下联合治理方法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2763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92350.8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突水点井上下联合治理方法,包括:基于突水点和突水点底板的特征,确定突水点井上下联合治理区域;所述突水点井上下联合治理区域包括径流通道截流区和含水层改造区,所述径流通道截流区包括井下过水通道和底板构造破碎带;在所述井下过水通道的突水点断流处构筑隔水墙以降低动水流速后,利用井下短距直孔注浆对所述底板构造破碎带改造;利用地面长距离定向分支注浆对所述含水层改造区改造。通过本申请可以有效提高突水治理效果,为矿井正常生产接替奠定基础。

    矿井采空区地下水淋滤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3221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30238.9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矿井采空区地下水淋滤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温控箱,用于模拟采空区环境温度;淋滤模拟箱,水平设置在温控箱内,淋滤模拟箱内设有矿石层,淋滤模拟箱一个侧壁的底部设有进液口,顶部设有进气口;另一个侧壁的底部设有出液口,顶部设有出气口;进液组件,与进液口连通;液体收集装置,与出液口连通;进气组件,与进气口连通;气体收集装置,与出气口连通。本申请提供的矿井采空区地下水淋滤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更真实地模拟矿井采空区地层与地下水的水平淋滤作用,便于监测分析地下水形成酸性矿井水的过程及变化,提高涌水来源判别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基于激发极化法的矿井顶板水害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653685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118986.3

    申请日:2022-0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激发极化法的矿井顶板水害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根据导水裂隙带在矿井顶板上的发育位置提供两种钻孔方式:在导水裂隙带发育至地面时选择在矿井顶板靠近地面一侧进行垂直钻孔,在保证监测准确度的同时使布设于钻孔内的电极串更加容易的避开位于矿井顶板内的垮落带,以减少钻孔难度并节约钻孔成本;而在导水裂隙带未发育至地面时选择在矿井顶板靠近工作面一侧进行倾斜一定角度的钻孔,在钻孔深度较浅时电极串就可以使电极串进入导水裂隙带,使电极串获取到准确的监控数据同时,减小钻孔深度还能减少钻孔难度并节约钻孔成本。然后通过电极串实时监测矿井顶板围岩的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快速准确的监测煤层顶板突水情况。

    一种土样制备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28007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210034504.X

    申请日:2022-01-1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土样制备装置,包括:安装壳;夹紧结构,与所述安装壳外壁连接,被配置为从顶部夹紧待切割的土样;轮系结构,与所述安装壳连接,被配置为支撑并带动所述土样转动;切样结构,与所述轮系结构和所述夹紧结构均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轮系结构的带动下相对所述夹紧结构和所述土样进行纵向移动,并对所述土样进行切割。通过调节轮系结构即可随时调整土样的转动和切割的速度,无需人工协调土样的转动及切割,避免出现土样转动速度不均匀、土样转动与切割无法协调的情况;通过轮系结构带动切样结构纵向移动,使得轮系结构的切割过程稳定;通过夹紧结构从顶部对土样进行夹紧,保证土样在制备过程中的稳定性,切割效果良好。

    一种井下艇型无人救援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1139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27544.2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井下艇型无人救援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感应组件和控制装置,所述感应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内,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感应组件包括压力感应器和热成像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位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外底部,所述热成像感应器位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外侧壁;所述压力感应器用以感应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吃水深度,并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热成像感应器用以感应位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四周的人员方位,并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本申请不受通讯信号的限制,能够在井下水害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自动响应、搜救井下人员,提升了水害应急救援能力,增加了井下被困人员的生存几率。

    短垂距短半径分支孔的定向钻进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2304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1862880.9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短垂距短半径分支孔的定向钻进方法及系统。具体地,所述钻进方法适用于刚性弯节定向钻进装置,所述钻进方法包括:获取并根据地层勘察数据,确定所述分支孔的侧钻点和靶点;根据所述侧钻点和所述靶点,绘制井眼目标轨迹;其中,所述井眼目标轨迹的曲率半径的最小值不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井眼目标轨迹在所述靶点的井斜角满足预设条件;获取所述钻杆的参数数据;根据所述参数数据、所述井眼目标轨迹和所述地层勘察数据,确定与所述井眼目标轨迹对应的推进力;将所述推进力施加于所述刚性弯节定向钻进装置进行分支孔的钻进;其中,所述推进力转化为所述接触反力,以使所述刚性弯节定向钻进装置弯曲,从而得到小垂高大曲率的分支孔。

    短垂距短半径分支孔的定向钻进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2304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62880.9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短垂距短半径分支孔的定向钻进方法及系统。具体地,所述钻进方法适用于刚性弯节定向钻进装置,所述钻进方法包括:获取并根据地层勘察数据,确定所述分支孔的侧钻点和靶点;根据所述侧钻点和所述靶点,绘制井眼目标轨迹;其中,所述井眼目标轨迹的曲率半径的最小值不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井眼目标轨迹在所述靶点的井斜角满足预设条件;获取所述钻杆的参数数据;根据所述参数数据、所述井眼目标轨迹和所述地层勘察数据,确定与所述井眼目标轨迹对应的推进力;将所述推进力施加于所述刚性弯节定向钻进装置进行分支孔的钻进;其中,所述推进力转化为所述接触反力,以使所述刚性弯节定向钻进装置弯曲,从而得到小垂高大曲率的分支孔。

    一种土样制备装置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428007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0034504.X

    申请日:2022-01-1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土样制备装置,包括:安装壳;夹紧结构,与所述安装壳外壁连接,被配置为从顶部夹紧待切割的土样;轮系结构,与所述安装壳连接,被配置为支撑并带动所述土样转动;切样结构,与所述轮系结构和所述夹紧结构均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轮系结构的带动下相对所述夹紧结构和所述土样进行纵向移动,并对所述土样进行切割。通过调节轮系结构即可随时调整土样的转动和切割的速度,无需人工协调土样的转动及切割,避免出现土样转动速度不均匀、土样转动与切割无法协调的情况;通过轮系结构带动切样结构纵向移动,使得轮系结构的切割过程稳定;通过夹紧结构从顶部对土样进行夹紧,保证土样在制备过程中的稳定性,切割效果良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