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导腔固体传导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593768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0896013.1

    申请日:2021-08-05

    IPC分类号: H05H7/20 H01B12/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导腔固体传导冷却结构,包括:超导腔本体,主要由加速单元和束流管道组成;第一导冷块,沿周向设置在超导腔本体的赤道区域,且其内表面与超导腔本体的赤道区域外表面贴合;第二导冷块,两第二导冷块分别沿周向设置在超导腔本体的束流管道区域,且其内表面均与超导腔本体的束流管道区域外表面贴合;二级冷板,设置在第一、第二导冷块的上方,且二级冷板的一侧通过第一柔性冷链分别与第一、第二导冷块连接,二级冷板的另一侧通过第二柔性冷链与制冷机的二级冷头连接。本发明可以采用商业制冷机,通过固体传导冷却的方式,使超导腔在低温下稳定运行,摆脱传统超导腔必须浸泡在液氦里冷却的工作方式,降低射频超导技术的应用难度。

    一种超导腔固体传导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59376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96013.1

    申请日:2021-08-05

    IPC分类号: H01B12/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导腔固体传导冷却结构,包括:超导腔本体,主要由加速单元和束流管道组成;第一导冷块,沿周向设置在超导腔本体的赤道区域,且其内表面与超导腔本体的赤道区域外表面贴合;第二导冷块,两第二导冷块分别沿周向设置在超导腔本体的束流管道区域,且其内表面均与超导腔本体的束流管道区域外表面贴合;二级冷板,设置在第一、第二导冷块的上方,且二级冷板的一侧通过第一柔性冷链分别与第一、第二导冷块连接,二级冷板的另一侧通过第二柔性冷链与制冷机的二级冷头连接。本发明可以采用商业制冷机,通过固体传导冷却的方式,使超导腔在低温下稳定运行,摆脱传统超导腔必须浸泡在液氦里冷却的工作方式,降低射频超导技术的应用难度。

    功率输入耦合器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56745B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810138949.6

    申请日:2018-02-09

    IPC分类号: H05H7/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输入耦合器,包括:功率输入端,其输入功率;同轴转换器,与功率输入端相连,包括:外导体与内导体;高频陶瓷窗,与同轴转换器相连接,包括:陶瓷窗,该陶瓷窗包含一室温条件下的台阶圆柱陶瓷管,该台阶圆柱陶瓷管由沿着功率传输方向直径渐缩的至少两个圆柱陶瓷管组成;以及输出端外导体组件,与高频陶瓷窗连接,其输出功率。该功率输入耦合器的结构简单,焊接难度较低、窗体强度提高、保险系数增强。

    一种小间隙超导腔内表面高压冲洗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328176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09127.6

    申请日:2019-07-08

    IPC分类号: B08B3/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间隙超导腔内表面高压冲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上支撑台面、旋转平台、喷杆、平台驱动装置、喷杆驱动装置、高压隔膜泵和控制系统;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上支撑台面,上支撑台面的顶部设置有旋转平台;支撑架和上支撑台面的中心均开设有用于喷杆往复运动的第一通孔,旋转平台的中心开设有用于喷杆往复运动的第二通孔,上支撑台面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支撑喷杆的导套,喷杆的顶部设置有喷头,喷杆的底部连接高压隔膜泵;支撑架上设置有平台驱动装置和喷杆驱动装置;高压隔膜泵、平台驱动装置和喷杆驱动装置还分别电连接控制系统,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加速器制造技术领域中。

    双热窗型的功率输入耦合器

    公开(公告)号:CN108156744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810132968.8

    申请日:2018-02-09

    IPC分类号: H05H7/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热窗型的功率输入耦合器,包括:传输匹配结构,具有三个端口,分别为功率输入端、冷却端、以及第一功率输出端,其中,功率输入端与冷却端处于第一轴线上,第一功率输出端处于第二轴线上,该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垂直;双窗体结构,与第一功率输出端相连接,包括:第一窗体、第二窗体、第一导体以及第二导体,其中,第一导体,构成双窗体结构的外围;第二导体,与第一导体平行设置,与第一导体形成至少两个容置空间;第一窗体与第二窗体相对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以及同轴输出结构,与双窗体结构相连接,包括:第二功率输出端,用于功率输出。该功率输入耦合器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不会对窗体造成污染。

    粒子加速器的设备参数生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759220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341053.5

    申请日:2023-10-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粒子加速器的设备参数生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涉及粒子加速器设计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粒子加速器的设备设计参数生成准确性较低的问题。主要包括解析粒子加速器的物理设计文件中各元件的物理性能参数、各元件在粒子加速器中的二维布局参数;从元件三维实体约束信息映射关系集合中识别出与各个元件的物理性能参数匹配的目标三维实体约束信息,依据二维布局参数和目标三维实体约束信息进行方位调整,得到方位调整参数,并依据方位调整参数、二维布局参数计算得到元件空间坐标信息;依据元件空间坐标信息、目标三维实体约束信息生成粒子加速器的三维实体设计参数。主要用于生成粒子加速器的设备的设计参数。

    一种多cell纯铌腔内表面铌三锡镀膜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75209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05740.7

    申请日:2023-05-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cell纯铌腔内表面铌三锡镀膜设备。它包括:外真空系统,用于提供镀铌三锡薄膜的温度与真空度条件,包括真空炉的外真空腔体和用于提供外真空腔体内真空环境的外腔体真空系统;内真空系统,用于提供镀铌三锡薄膜洁净的生长环境,包括真空炉的纯铌腔室和用于提供纯铌腔室内真空环境的内腔体真空系统;纯铌腔室设置于外真空腔体内,用于放置多cell铌腔和锡源蒸发腔,锡源蒸发腔固定在多cell铌腔两端,用于盛放锡源的容器;铌腔输送装置,用于将多cell铌腔输送至内真空腔体内;加热电源系统,用于提供蒸镀铌三锡薄膜过程热量;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镀铌三锡薄膜制备过程并采集制备过程各项参数且进行分析反馈。本发明镀膜方便、均匀。

    一种射频四极加速器腔体及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06070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106410.3

    申请日:2023-02-13

    IPC分类号: H05H7/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四极加速器腔体及其加工方法,射频四极加速器腔体,包括:内腔体,内腔体是由若干腔壁内板首尾顺次连接而成的环形空腔结构;腔壁外板,数量若干,若干腔壁外板设置在内腔体的外壁上,相邻腔壁外板之间互不接触,二者共同组成射频四极加速器腔体,射频四极加速器腔体的两端为敞口式设置;电极,设置于内腔体的内壁上;端板,端板用于密封射频四极加速器腔体的端部;密封组件,用于密封端板与射频四极加速器腔体端部之间的安装间隙。本发明通过使用两种金属材料制造腔体的腔壁,减少了射频四极加速器无氧铜的用量,从而有效降低了腔体的建造费用,并同时保持了腔壁的高强度性能。

    一种铜基厚壁Nb3Sn薄膜超导腔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340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647650.5

    申请日:2021-06-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基厚壁Nb3Sn薄膜超导腔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超导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铜基厚壁Nb3Sn薄膜超导腔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锡蒸汽扩散法由纯铌超导腔制备铌基Nb3Sn薄膜超导腔;(2)在所述铌基Nb3Sn薄膜超导腔外表面沉积铜层;(3)在沉积了铜层的铌基Nb3Sn薄膜超导腔外表面电镀无氧铜,即得到所述铜基厚壁Nb3Sn薄膜超导腔。该方法通过在铌基Nb3Sn薄膜超导腔外表面以电镀无氧铜的方式制备得到铜基厚壁Nb3Sn薄膜超导腔,成功避免了铜熔点低无法生成高质量Nb3Sn薄膜的缺点;且电镀的无氧铜致密度高、孔隙率低、热反应小。

    用于椭球型超导腔电化学抛光的电极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525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18708.0

    申请日:2022-05-13

    IPC分类号: C25F3/16 C25F7/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椭球型超导腔电化学抛光的电极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分体式设计的如下各部件:第一抛光电极导电部件和第二抛光电极导电部件,二者均为杆状导电电极,第一抛光电极导电部件和第二抛光电极导电部件的第一端均包覆有抛光电极绝缘部件,且二者的第一端卡接连接;第三抛光电极导电部件,其为轮盘状结构,第三抛光电极导电部件套设在第一抛光电极导电部件的第一端上或第二抛光电极导电部件的第一端上,且连接处未设置抛光电极绝缘部件。该电极结构能够降低超导腔在电化学抛光过程中内表面不同位置的不均性提升抛光的均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