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48659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10184625.2
申请日:2015-04-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塑性超细晶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的制备工艺,属于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领域。本发明通过引入旋转锻压变形工艺,既实现了晶粒尺寸细化的目的,又细化了碳化物尺寸且提高了碳化物的均匀分布性,之后通过退火处理消除了变形导致的位错塞积,实现高强塑性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的制备。该工艺利用超细晶和细小碳化物的弥散强化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利用均匀分布碳化物引起应变硬化能力的改善来提高材料的塑性。本发明的超细晶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的强塑性得到显著提高,可为核电工业制备出新型高强塑性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
-
公开(公告)号:CN104475960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598114.0
申请日:2014-10-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镍基合金焊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铁镍基沉淀强化奥氏体合金(J75)接头热影响区晶界液化裂纹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铁镍基合金接头易形成较宽贫γ′区和晶界液化裂纹的问题。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其工艺流程为:母材焊前处理→真空焊接室内装夹固定→焊接室抽真空→定位焊接→带电子束偏转扫描的单循环焊接→焊后修饰焊接→焊后电子束散焦扫描焊缝的工艺路线。采用本发明焊接的铁镍基合金接头,接头热影响区无贫γ′区和晶界液化裂纹形成。本发明方法焊接的铁镍基合金接头表面成形好,接头强度在980MPa以上,甚至达到1030MPa以上,与母材的强度系数可达0.9以上,接头冲击韧度αkU在980KJ/m2以上,甚至达到1020KJ/m2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294066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48306.0
申请日:2014-10-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强塑性TiNiNbMo形状记忆合金的快速凝固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领域。采用铜模吸铸法,利用外部带有冷却介质铜模的高冷速提高溶质原子的固溶度,并通过合金成分优化,在保证制备材料的形状记忆效应的前提下,提高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快速凝固的材料室温下压缩屈服强度达到800MPa以上,压缩断裂强度高达3GPa以上,同时压缩断裂应变高达40%,在-100℃的屈服强度达700MPa以上,压缩断裂强度接近2.5GPa,相对于现有平衡凝固材料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压缩变形为8%时,形状记忆回复率为84%,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9432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00070.X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50 , C21D1/18 , C21D8/00 , C21D9/40 , C22B9/18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寿命渗碳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轴承钢生产技术领域。该渗碳轴承钢化学成分为:C 0.18‑0.22%,Si 0.1‑0.5%,Mn 0.5‑0.8%,Cr 0.5‑0.8%,Ni 1.6‑2.1%,Mo 0.2‑0.4%,V 0.08‑0.12%,La 0.001‑0.020%,Ce 0.001‑0.04%,余量为铁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制备流程:熔炼→热加工→热处理。本发明通过在常规渗碳轴承钢中添加一定含量的混合稀土,对夹杂物进行变性处理,提高其疲劳寿命。同时,钢中还设计添加一定量的V,降低其原奥氏体晶粒尺寸、促使合金中析出更加细小弥散的碳化物,提升轴承钢综合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7450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02500.1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含铌奥氏体不锈钢碳化铌分布及尺寸的方法,属于奥氏体不锈钢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为:将铸锭或铸坯放入加热炉,在1200‑1260℃均质化处理10h以上;然后直接进行多道次的热变形,单道次的变形量控制在20~30%之间,热加工后水冷至室温。本发明通过均质化+热加工的一体化处理工艺,在控制初生碳化铌尺寸和分布的同时,实现了晶粒尺寸的均匀控制。本发明将初生碳化铌调控为球状/椭球状形貌,单颗粒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1495954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60620.5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3C8/10 , C23C8/18 , C23C8/02 , C21D1/28 , C21D6/0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2 , C22C38/26 , C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氧化处理提高铁素体/马氏体钢耐铅(铅铋)腐蚀性能的方法,属于耐热结构材料的腐蚀防护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控制气体种类、气体流量和氧化温度,直接在合金表面原位生成致密的富铬富锰保护性氧化层,提升了铁素体/马氏体钢的耐铅(铅铋)腐蚀性能。同时,该方法预氧化采用的温度和时间等参数与铁素体/马氏体钢的回火热处理参数相同,将预氧化处理与回火热处理结合一起,在不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提升了预氧化处理的效率。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不受工件尺寸和形状限制,成本较低,便于工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3106385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0274228.X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铁素体‑马氏体钢耐铅铋腐蚀性能的渗铝涂层制备方法,属于核用材料的腐蚀防护技术领域。首先,对铁素体‑马氏体钢进行淬火+回火的调质热处理,随之依次进行表面处理和活化处理。其次,将活化处理后的样品埋入均匀混合的渗铝剂粉末中,样品之间保持足够的间距,并置于双层石英管渗铝装置中。最后,将渗铝装置放入马弗炉中进行渗铝处理。本发明制备出FeAl相组成的渗铝涂层,渗铝涂层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力好,使其具有良好的耐铅铋腐蚀能力;同时渗铝工艺又不会损伤基体的力学性能。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成本更低,不受工件尺寸和形状的限制,便于工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344499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09859.X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3C10/50 , C23C10/02 , C21D1/18 , C23F17/00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04 , C22C38/02 , C21D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铁素体/马氏体钢表面生成耐铅铋腐蚀FeAl渗层的方法,属于核用材料的腐蚀防护技术领域。首先,对铁素体‑马氏体钢进行淬火+回火的调质热处理,随之进行冷变形处理。其次,将冷变形处理后的样品埋入均匀混合的渗铝剂粉末中,并置于双层石英管渗铝装置中。最后,将渗铝装置放入马弗炉中进行渗铝处理。本发明通过在渗铝处理前增加冷变形处理,可显著提高粉末包埋渗铝制备FeAl渗层的形成速率和致密性,同时又不会损伤基体的力学性能。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成本更低,不受工件尺寸和形状的限制,便于工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2410517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91441.3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奥氏体不锈钢中δ铁素体的方法,属于奥氏体不锈钢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控制Cr‑Ni‑Mn系奥氏体不锈钢中奥氏体/铁素体稳定元素含量的平衡以及采用完全奥氏体区域的等温处理方法,可达到有效消除δ铁素体的目的。首先,Cr‑Ni‑Mn系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应控制在 其次,将铸坯加热至1200±30℃的完全奥氏体区域等温处理8~20h,铸坯的预热时间按1分钟/每毫米厚度进行。本发明可有效消除Cr‑Ni‑Mn系奥氏体不锈钢铸坯中的有害δ铁素体,避免其对强韧性和高温性能的影响,为高性能锻件、板材、管件等产品的制备提供优质铸坯。
-
公开(公告)号:CN111549294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46229.3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液态铅铋腐蚀的高强度Fe-Cr-Zr-W-Mo-B铁素体耐热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耐热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合金化学成分为:C≤0.01%;Cr:8.0~12.0%;Mo:0~2.0%;W:0~2.0%;Zr:5.0~10.0%;B:10~50ppm;Fe余量。本发明在Fe-(9~12wt.%)Cr的基础上,添加Zr使得基体中析出Fe-Zr金属间相,其弥散强化作用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B的添加可将铁素体基体的晶粒尺寸细化至1微米以下,细小的晶粒尺寸提高了合金的耐液态铅铋腐蚀性能。本发明的Fe-Cr-Zr-W-Mo-B铁素体合金满足了对耐高温、耐铅铋腐蚀、抗辐照的性能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