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态电解质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2080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941910.4

    申请日:2022-08-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态电解质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态电解质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固态电解质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有固态电解质粉体的浆料涂布于多孔膜材表面,经烘干、辊压定型处理;其中,在所述涂布之前,对所述多孔膜材进行表面修饰形成带有表面官能团的修饰层。所得固态电解质复合膜经弯曲变形未见明显脱落,可用于液态锂离子电池加工工艺中卷绕/叠片工序的薄膜原料,从而实现借用现有液态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在工艺流程及其装备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固态锂电池的制造的目的;同时该复合膜还具有相对较高的离子传导率,可应用于软包电池中实现正负极的隔离与长时间的充放电循环。

    电池应力安全阈值获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03506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198343.X

    申请日:2021-1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安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应力安全阈值获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电池应力安全阈值获得方法包括:进行循环测试;确定测试阶段的充电最大应力与循环周数的拟合关系式;建立电池使用过程中已完成周数的信息数据库;确定当次充电过程的等效最大应力;建立当次充电过程的应力预测计算公式,应力预测计算公式为关于电池容量的应力计算公式;将电池容量带入应力预测计算公式获得当次充电过程的实时预测应力;通过实时预测应力获得应力安全预警阈值。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应力安全阈值获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阈值计算过程具有实时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采用固定值的安全阈值的方法,具有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优点。

    电池应力安全阈值获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03506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1198343.X

    申请日:2021-1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安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应力安全阈值获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电池应力安全阈值获得方法包括:进行循环测试;确定测试阶段的充电最大应力与循环周数的拟合关系式;建立电池使用过程中已完成周数的信息数据库;确定当次充电过程的等效最大应力;建立当次充电过程的应力预测计算公式,应力预测计算公式为关于电池容量的应力计算公式;将电池容量带入应力预测计算公式获得当次充电过程的实时预测应力;通过实时预测应力获得应力安全预警阈值。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应力安全阈值获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阈值计算过程具有实时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采用固定值的安全阈值的方法,具有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优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7487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276221.0

    申请日:2023-03-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有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式I;其中,R为噻吩、咔唑、或吡咯。本发明构建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能够在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通过电活性基团原位聚合使分子形成聚合结构,无需将化合物单独采用聚合物制备工艺制成聚合物,简单且有效地解决了有机小分子材料在电极循环过程中易溶解的问题,实现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极片制备系统
    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587249U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520939765.1

    申请日:2015-11-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制备系统。极片制备系统包括至少一组涂覆烘干装置,涂覆烘干装置包括用于对极带进行纠偏和张力控制的张力控制纠偏模组、用于对所述极带的双面同时涂覆浆料的双面涂覆模组、用于对所述极带的双面同时进行烘干的至少一个悬浮式烘箱、用于为所述极带提供牵引力的辊压式张力导带模组,所述张力控制纠偏模组、所述双面涂覆模组、所述悬浮式烘箱以及所述辊压式张力导带模组依次布置,张力控制纠偏模组、辊压式张力导带模组和悬浮式烘箱共同控制极带悬浮穿过悬浮式烘箱。涂覆烘干方法、极片制备方法及极片制备系统的生产效率高。

    一种搭接式动力电池模组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159401U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20965387.4

    申请日:2015-11-27

    Inventor: 王鹏 陈跃 马小利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搭接式动力电池模组,包括两个以上的动力电池模组,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含有若干个单体动力电池;各单体动力电池的主框架结构边角上具有嵌套搭接结构,每个嵌套搭接结构上开设有贯穿孔;横向相邻的两个单体动力电池通过对应位置的嵌套搭接结构实现两者相互的嵌套对接;通过若干套长螺栓、一组紧固防护垫和螺母将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各组件串连固定为一体。该模组是在原本独立的动力电池模块的框架结构上,设计出能够与其他模块相互嵌套的搭接结构,使排布位置相邻的模块可相互嵌套、彼此搭接,原电池模块间交界面上的固定螺栓孔减半,合并为共用的螺栓孔,能够有效缩减成组后动力电池模组的结构尺寸。

    动力电池组液冷板及液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159464U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20933217.8

    申请日:2015-11-20

    Inventor: 陈跃 王鹏 马小利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组液冷板及液冷系统,包括一基板;在基板上开有冷却液流道,该冷却液流道至少包括有一条直流道;至少是在流道表面区域封盖有盖板;该液冷板带有一组进液口及一组出液口,且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起始端和尾端分别接通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在所述的直流道内增加一组分流脊,该直流道所设位置位于冷却液流道尾部区域。与进液口连接的流道从液冷板的中央位置分成两路,将液冷板分成为两个并联的子区域。若干液冷板的进、出液口分别通过水嘴和液冷管相互连接成液冷系统。对于具有对称特征的电池组,形成具有双进双出循环管路的液冷系统。其能有效解决液冷系统的结构复杂性,提高液冷板及电池系统的温度均匀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