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82247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1306461.8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分离器及余热导出系统,包括分离器本体和第一连接管,分离器本体内设有第一容纳腔,分离器本体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分离器本体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管设有多个,第一连接管的数量与第一连接孔的数量相等,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连接,汽水分离器在使用过程中汽水混合物在第一容纳腔内产生分层效应,较轻的气体通过汽水分离器的顶部进入外部环境,同时,进入外部环境的气泡大小因受到了第一连接管的内径限制作用,从而实现将较大气泡破碎的功能,达到降低汽蚀现象的作用,最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汽水分离器不能减小汽蚀现象对管道部件产生的腐蚀效应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78089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197335.1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反应堆失水事故的源项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源项分析方法包括:获取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和沉降因子,及实时获取安全壳泄漏率,并计算瞬态过程的安全壳内放射性核素浓度;根据舱室的通风率、当前的安全壳泄漏率、前一时刻的安全壳内放射性核素浓度、舱室内前一时刻的放射性核素浓度,计算舱室内当前的放射性核素浓度;获取舱室的通风系统对放射性核素的过滤效率,并计算当前时段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核素浓度;计算整个事故期间放射性核素向环境的释放总量。通过该技术方案,在反应堆(例如海上小型堆)发生失水事故时,提高了评估事故对公众造成放射性后果的关键输入的准确性,为核电厂安全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417121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277570.1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抑压水池装置及核反应堆,其中抑压水池装置包括壳体及至少一条中空的抑压管,壳体内设有密闭的空腔及若干延缓气体流动的隔板;空腔内填充有冷却液,隔板浸没在冷却液中;并且空腔内部的冷却液上方设有容纳气体的留置空间;抑压管贯穿壳体外壁,包括位于壳体外的壳外段、以及位于壳体内的壳内段;壳内段的端部插入冷却液中,壳外段接入环境中的气体;本抑压水池装置属于非能动系统,安全可靠性能高;冷却效率高,抑压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预定工况下安全壳压力和温度的上升;且对空间和冷却液的体积需求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780898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10197335.1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反应堆失水事故的源项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源项分析方法包括:获取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和沉降因子,及实时获取安全壳泄漏率,并计算瞬态过程的安全壳内放射性核素浓度;根据舱室的通风率、当前的安全壳泄漏率、前一时刻的安全壳内放射性核素浓度、舱室内前一时刻的放射性核素浓度,计算舱室内当前的放射性核素浓度;获取舱室的通风系统对放射性核素的过滤效率,并计算当前时段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核素浓度;计算整个事故期间放射性核素向环境的释放总量。通过该技术方案,在反应堆(例如海上小型堆)发生失水事故时,提高了评估事故对公众造成放射性后果的关键输入的准确性,为核电厂安全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67000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011450585.9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系统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防反应堆控制棒弹棒装置及反应堆。装置上部驱动杆,其内部包括一容置腔;下部驱动杆;触发组件,包括触发机构和触发针,触发机构用于保持触发针处于锁定状态,当上部驱动杆以较大的加速度向上移动时,触发机构动作引发触发针位移;支撑件,设置在上部驱动杆与下部驱动杆的结合处,与触发针联动;本发明用于在驱动杆失控弹出事故工况下,实现驱动杆与控制棒组件自动断开连接,避免了控制棒的失控弹出,从而保证堆芯不会在短时间内引入大量正反应性,降低了包壳破损的几率,提高了反应堆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4680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656575.X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屏蔽组件,可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所述反应堆屏蔽组件包括屏蔽件及至少一个热管;其中,屏蔽件设于压力容器外围,热管中设有相变换热介质和毛细结构;热管包括至少部分嵌入屏蔽件的嵌入段、设于屏蔽件外部的换热段;嵌入段中的相变换热介质吸收屏蔽件的热量汽化,流至换热段中换热冷凝,并通过毛细结构回流至嵌入段。本发明的反应堆屏蔽组件通过将热管部分嵌入屏蔽件,大大提高了屏蔽件的散热效率,长期稳定地维持屏蔽件的屏蔽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217637490U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23235612.3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流装置及超声波流量测量器,整流装置包括连接于给水管道弯头处的下游且与给水管道连通的管道;管道包括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整流段、过渡段、以及测量段;整流段中设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间隔设置用于将整流段分隔为多层平行的流体通道;测量段包括多个安装结构;多个安装结构沿测量段周向间隔分布于测量段的管壁外侧,用于供多个超声波探头安装进而将测量段分隔为沿径向分布的多个声道,每个声道与流体通道垂直设置。该整流装置可消除横向扰流对测量的干扰,使得超声波探头不与流体直接接触,可避免超声波探头被流体冲刷而精度降低的问题,并可使得超声波探头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216388777U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20737958.4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安全壳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该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安全壳内的换热器、安全壳外的水箱、上升管路、下降管路;换热器的入口、出口分别通过下降管路、上升管路与水箱连通,并上升管路延伸至水箱内部;水箱高于换热器设置,换热器的出口高于换热器的入口布置;系统还包括与上升管路的出口对应设置以由气液混合物推动转动的旋转组件、与上升管路连通的涡轮增压组件,涡轮增压组件的转动轴与旋转组件的转动轴传动连接,以将气体加压注入至上升管路中。该余热的排出不依赖动力源实现,保证安全壳完整性的同时提高了可靠性;并且,通过减小上升管路中的气液两相密度,抑制了系统的闪蒸振荡,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15888131U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21531112.1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升降闸门及核电厂冷源取水系统,其中,水下升降闸门包括闸板组件和导向组件,闸板组件设于导向组件内,闸板组件包括闸板本体,以及带动闸板本体随潮汐上下移动的浮体;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槽,闸板本体底部插设在导向槽内以隔离水中杂物,闸板本体上部形成过水区,以使一定深度的水流通过过水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升降闸门,通过设置能够随潮汐上下移动的闸板组件,使该升降闸门能够适应海平面潮汐变化,从而阻挡水下杂物通过闸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核电厂冷源取水系统,通过在冷源取水口设置自动升降闸门,使水下生物无法通过闸门进入核电站,大幅度降低进入核电站的海生物的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215714969U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21527651.8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气体屏障系统及核电站冷源取水系统,其中,水下气体屏障系统包括连通设置的给气组件和排气组件;给气组件用于向排气组件供给气体;排气组件放置在水面以下,用于排放气体并在水下产生气泡,通过气泡形成屏障;排气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与给气组件连通的排气管,排气管上间隔设有多个用于排放气体的排气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下气体屏障系统,通过设置排气组件和给气组件,使排气组件在水下持续产生气泡,以形成屏障,实现水生物阻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核电站冷源取水系统,通过设置水下气体屏障系统,在冷源水通道口持续产生气泡,进而形成屏障,防止水生物进入冷源水通道,结构简单、无需定期清理滤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