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3935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523761.X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农作物干旱灾害的预警检测装置,包括箱体和控制器;箱体内设有采样组件和收集组件,收集组件上设有检测单元,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收集组件中土壤的含水量;箱体的底部设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上设有支撑组件,箱体的顶部设有供电组件,移动组件、支撑组件、供电组件均与控制器远程通信连接。本发明通过控制器对检测装置进行远程控制,实现农田土壤含水量的实时检测,确保了检测数据的精准性,提高了农作物干旱灾害预警的及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1735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49597.4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草原干旱等级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草原内多个气象站中每个气象站对应区域的气象状态数据、土壤状态数据和植被状态数据;根据各种状态数据,确定每个气象站对应区域的相对耗水度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土壤相对湿度指数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根据各指数及季节调节系数、各指数对应的权重,确定每个气象站对应区域的综合干旱指数;利用空间插值算法,确定目标草原中其他区域的综合干旱指数;基于各区域的综合干旱指数,以及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草原中各区域的干旱等级。本申请可以综合考虑气象、土壤和植被因素确定草原的干旱等级,更加准确全面地判断干旱情况,更适用于草原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0485784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0798651.2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地下车库防水泄洪系统,包括地面,所述地面内设有地下车库,所述地下车库左端设有连通至所述地面顶面的通道,车辆可由所述通道驶入所述地下车库中,所述地下车库底壁连通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壁连通设有排水管,本发明的系统可在地下车库水位上涨至一定时抬升车辆并进行泄洪,系统反应灵敏,自动化程度高,同时,两个第一挡板可防止当第一滑板抬升后造成的车辆倾斜滑落,系统抬升车辆时安全系数高,另外,系统主动泄洪,减小地下车库中的水位,能防止水位过高造成的地下车库内各种设施瘫痪,同时能够防止车辆底盘与水接触,系统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106257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164341.1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Inventor: 赵水霞 , 王文君 , 尹瑞平 , 吴英杰 , 全强 , 陈晓俊 , 周泉成 , 尹航 , 李玮 , 张伟杰 , 徐凯然 , 代海燕 , 郭建英 , 李锦荣 , 刘铁军 , 徐冰 , 王军 , 宋一凡 , 梁文涛 , 田秀民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综合抗旱能力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抗旱技术领域。该综合抗旱能力评估方法包括:基于抗旱能力影响因子的特征属性将不同牧区的抗旱能力影响因子分别划分入对应的准则层;确定每个准则层中不同抗旱能力影响因子的权重;基于每个准则层中不同抗旱能力影响因子的权重确定不同牧区对应每个准则层的隶属度;基于不同牧区对应每个准则层的隶属度和抗旱能力划分等级确定每个牧区的综合抗旱能力等级。本申请建立的适用于牧区抗旱能力的评估方法,可以针对多个牧区进行系统地抗旱能力评估,提高了对牧区抗旱能力的评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781928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010460034.4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Inventor: 赵水霞 , 王文君 , 尹瑞平 , 徐冰 , 吴英杰 , 全强 , 陈晓俊 , 周泉成 , 尹航 , 李玮 , 张伟杰 , 奇乐 , 赵紫洋 , 郭建英 , 李锦荣 , 王健 , 刘铁军 , 张铁钢 , 梁文涛
IPC: G01N1/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取样器。所述取样器包括操作台、载物筒、转杆、取泥装置和取水装置。载物筒固定在操作台的底部;载物筒被依次划分成安装区、延伸区和取样区。安装区内安装有驱动装置和水泵。转杆设置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第二端经延伸区和取样区延伸至载物筒的外部,第二端设有旋转叶。取泥装置配置有可旋转至取样区筒壁之外的容器盖和位于延伸区内的容纳腔;容器盖可随载物筒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挖取泥样,以及在容器盖盖合于容纳腔开口后将泥样放置于容纳腔内。取水装置包括吸水头、连通吸水头和水泵进水口的引水管、安装于操作台上的取水容器;取水容器与水泵出水口通过导流管连通。本申请可实现水和泥同时取样。
-
公开(公告)号:CN11727518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63063.1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土壤水势的干旱预警系统,针对目前在对土壤的干旱程度判断一般都是通过农作物的生长状态进行观察,或者直接刨开泥土进行观察,此方法效率低下,且不能快速应对,且应对多地长期监测的系统控制器,在长时间使用时,因各个位置降温效果不够,容易导致设备高温损坏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放置有控制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主动杆,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设有夹持机构,本发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便于预警系统内的控制器不同位置进行吹风降温,同时还能便于对控制器快速安装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1278192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0460034.4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Inventor: 赵水霞 , 王文君 , 尹瑞平 , 徐冰 , 吴英杰 , 全强 , 陈晓俊 , 周泉成 , 尹航 , 李玮 , 张伟杰 , 奇乐 , 赵紫洋 , 郭建英 , 李锦荣 , 王健 , 刘铁军 , 张铁钢 , 梁文涛
IPC: G01N1/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取样器。所述取样器包括操作台、载物筒、转杆、取泥装置和取水装置。载物筒固定在操作台的底部;载物筒被依次划分成安装区、延伸区和取样区。安装区内安装有驱动装置和水泵。转杆设置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第二端经延伸区和取样区延伸至载物筒的外部,第二端设有旋转叶。取泥装置配置有可旋转至取样区筒壁之外的容器盖和位于延伸区内的容纳腔;容器盖可随载物筒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挖取泥样,以及在容器盖盖合于容纳腔开口后将泥样放置于容纳腔内。取水装置包括吸水头、连通吸水头和水泵进水口的引水管、安装于操作台上的取水容器;取水容器与水泵出水口通过导流管连通。本申请可实现水和泥同时取样。
-
公开(公告)号:CN11707149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52892.5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洪防旱的绿化式挡土墙,包括多个箱体,多个箱体成排分布,箱体为梯形状。本装置通过隔板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将斜坡上的种植土分割成很多块,下雨时能够有效的防止种植土大面积下滑,而且隔板能够将土的下滑重量大部分通过自身传递到支撑杆上,支撑杆将收到的重量分别传递到斜坡挡土墙的底部箱体和顶部底座,进而有效的减小斜坡本身所受到的压力,起到保护斜坡的作用,下雨时隔板的两个侧挡板之间的产生积水通过第一U型水槽流入U型水槽,流入U型水槽内的水通过进水孔储存到水箱内,当遇到干旱天气需要对绿植进行浇水时,启动潜水泵将储存的雨水通过喷水箱上的喷孔向绿植喷洒,进而轻松的进行对绿植的浇水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030096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210891151.5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IPC: E02B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速组装的防洪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防洪装置技术领域。一种可快速组装的防洪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多个挡水板,挡水板一端设置有限位组件,另一端均设置有固定组件,挡水板包括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稳固组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外侧面为倾斜设置的弹性网纱,弹性网纱内填充有吸水树脂颗粒;固定底座,设置于第一挡水板后侧,稳固组件和固定底座底部均设置有一组锥刺,本发明通过设置稳固组件增加挡水板的稳定性,通过在弹性网纱内填充吸水树脂颗粒,使吸水树脂颗粒通过自身吸水的性质的同时,通过吸水使得自身重量增加,使第一挡水板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地面上,避免被洪水冲倒。
-
公开(公告)号:CN115724635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1494935.0
申请日:2022-11-26
Applicant: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IPC: C04B28/04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塑性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下防渗墙的高强度塑性混凝土。以质量比计,该高强度塑性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水450‑530份、水泥150‑200份、砂675‑770份、石330‑820份、粉煤灰145‑200份、黏土140‑170份、膨润土35‑60份、纳米氧化铜改性微晶纤维素5‑16份;所述纳米氧化铜改性微晶纤维素为表面沉积纳米氧化铜的微晶纤维素。本发明通过在塑性混凝土中加入纳米氧化铜改性微晶纤维素,能极大的提高塑性混凝土的强度、防渗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