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式管涌应急处理及事故地点标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7946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201489.9

    申请日:2024-08-29

    申请人: 河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伞式管涌自动应急处理及事故地点标示装置,包括:漂浮包,所述漂浮包与伞状封堵结构之间由线绳连接;伞状封堵结构,所述伞状封堵结构包括伞柄部、伞撑部、伞球部和伞面;牵引球链,所述牵引球之间通过线绳连接。本发明的伞式管涌自动应急处理及事故地点标示装置通过设置伞面的不同开合角度,实现对多类管涌的抢险封堵;通过设置漂浮包可以使伞状封堵结构悬浮于水中,配合牵引球链,能够对管涌进行快速自主的应急处理;通过设置无线定位器和所述漂浮包内的橡胶堵球,实现对管涌入水口的精准定位;通过设置荧光染料罐及通道,实现对管涌出水口的精准定位;通过设置伞柄段之间的可拆卸拼接,提高应急适应能力。

    基于工程渣土的采砂坑填充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3291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20352.3

    申请日:2024-07-29

    摘要: 本发明涉及工程渣土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工程渣土的采砂坑填充结构,包括采砂坑,采砂坑的外周围设有堤坝,堤坝由多个渣土堆块堆叠形成,渣土堆块由工程渣土与固化剂搅拌混合并压制形成;采砂坑的底部填充有填充层,填充层由多个渣土袋堆叠形成,渣土袋包括袋体以及装置在袋体内部的工程渣土;采砂坑的内部设有多个生态筒,生态筒的内部具有供鱼类栖息的生态腔;堤坝的中部设有连通缺口,采砂坑中设有两个转动辊,两个转动辊之间设有转动间隔;水流由连通缺口进行采砂坑的过程中,水流穿过所述转动间隔,驱动两个转动辊转动,缓冲水流进入采砂坑的流速,且流动采砂坑中的流水循环流动。

    一种水下自护胶结材料智能化施工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1115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218068.7

    申请日:2024-08-30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自护胶结材料智能化施工装置及方法,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下自护胶结材料智能化施工装置,在实际应用时,对伸缩管主体进行调整,以使施工材料出口接近水下的目标位置,并通过胶结材料制备装置、保护剂制备装置、集球斗由浇筑管主体对浇筑点进行胶结材料、保护剂、浮球的施工作业,实现了对浇筑点(例如冲刷坑)的精准浇筑,而且,在水下的作业环境中胶结材料在浮球和保护剂的作用下不易扩散或偏移,可以更准确地落入待浇筑的冲刷坑,进而对海洋结构物起到稳定长效的防护作用。

    水利工程用防护设施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483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58452.5

    申请日:2024-08-02

    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护设施及其施工方法,相邻立柱之间设有横杆和缓冲挡杆,两根横杆之间插设有网状挡件,缓冲挡杆位于网状挡件的两侧,缓冲挡杆上均匀分布有支撑块,相邻支撑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缓冲筒;立柱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有压板,压板连接缓冲挡杆,缓冲挡杆的两端均设有安装通孔,立柱上对称分布有固定通孔,压板上设有与固定通孔、安装通孔相对应的限位柱;位于上方的横杆上设有挡浪架,挡浪架通过端头螺栓连接网状挡件;结构稳固,组装灵活,抗冲击性能强,挡浪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一种工程渣土基修复海洋环境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9300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150410.4

    申请日:2024-08-21

    摘要: 本发明涉及海洋环境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工程渣土基修复海洋环境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来自各类建设工程的渣土,并对渣土进行分类处理;S2、将分类后的渣土作为基料分别制成用于修复对应类型海洋环境的海洋修复材料;S3、将海洋修复材料投放到预设修复位置或在预设修复位置成型。本发明通过利用各类建设工程中产生的渣土,通过分类处理转化为有价值的海洋修复材料,不仅解决了渣土堆放占地、污染环境的问题,还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航道生态隔离带及其构建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7740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03853.0

    申请日:2024-07-25

    IPC分类号: E02B3/04 E02B1/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道生态隔离带及其构建方法、应用,涉及船舶污染防治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航道生态隔离带包含在近岸区域配置的岛链,以及植栽于该岛链中的植被;其中,植被包括芦苇等挺水植物,以及苦草和黑藻等沉水植物;岛链包括仿自然岛链,可以为柳叶型岛链、卵圆型岛链和纺锤型岛链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航道边岸的单一结构模式难以有效阻挡船行波对护岸的淘刷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不仅能够有效阻挡船行波对护岸的冲刷,而且能够有效减缓水土边界层的波流,从而抑制水土流失的技术效果,实现了消纳船行波及回波的影响、有效延长护岸寿命、改善水体透明度,以及形成更为稳定的航道水陆交错带的目的。

    泥石流减速防治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0438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1009717.2

    申请日:2024-07-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泥石流减速防治系统,涉及地质灾害泥石流防治领域,设于泥石流流通区,包括第一减速单元及第二减速单元,第一减速单元设于流通区上游,包括至少一跌水消能坎,跌水消能坎包括第一基底和设于第一基底上的石笼网;第一减速单元与第二减速单元沿泥石流流动方向依次间隔分布,第二减速单元包括至少一弹性减速带,弹性减速带包括第二基底和多个弹性柱,多个弹性柱沿流通区宽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各弹性柱包括安装底座和设于安装底座上的柱体,安装底座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二基底上,柱体的制备材料至少包括聚丙烯材料和热塑性聚氨脂复合材料;如此,实现在中上游泥石流启动后就对其进行减速,避免泥石流冲到下游时速度过快而无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