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44131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611001064.9
申请日:2016-11-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热层层间温度及碳化程度复合测量装置和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芯棒组件和中空结构的底座,芯棒组件安装在底座上;芯棒组件包括:上芯棒、下芯棒、一次缠绕保护层、二次缠绕保护层、合金丝和至少一个热电偶;上芯棒和下芯棒连接;一次缠绕保护层包裹在上芯棒和下芯棒的外表面;二次缠绕保护层包裹在一次缠绕保护层的外表面;合金丝设置在一次缠绕保护层与上芯棒和下芯棒的外表面之间,以及,二次缠绕保护层与一次缠绕保护层之间;至少一个热电偶分别内嵌在上芯棒和下芯棒中。通过本发明克服了不能同时测量同一位置的层间温度和热解碳化程度的问题,提高了获取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测量数据的可分析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64413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01064.9
申请日:2016-11-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K7/02 , G01N27/0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热层层间温度及碳化程度复合测量装置和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芯棒组件和中空结构的底座,芯棒组件安装在底座上;芯棒组件包括:上芯棒、下芯棒、一次缠绕保护层、二次缠绕保护层、合金丝和至少一个热电偶;上芯棒和下芯棒连接;一次缠绕保护层包裹在上芯棒和下芯棒的外表面;二次缠绕保护层包裹在一次缠绕保护层的外表面;合金丝设置在一次缠绕保护层与上芯棒和下芯棒的外表面之间,以及,二次缠绕保护层与一次缠绕保护层之间;至少一个热电偶分别内嵌在上芯棒和下芯棒中。通过本发明克服了不能同时测量同一位置的层间温度和热解碳化程度的问题,提高了获取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测量数据的可分析度。
-
公开(公告)号:CN204592025U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20068879.3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舵轴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减少与高温舵轴接触面积、阻隔传热路径或延缓传热时间的方式,克服传统设计中热量通过舵轴到轴套,轴套再传递到轴承上的问题,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临近空间的隔热需求的高隔热性能轴套装置;包括舵轴(1)、轴套(2)、轴承(3)、销钉(4)、槽(5)及隔热环(6),其中所述轴套(2)套于舵轴(1)外侧,轴套(2)内表面开有槽(5),槽(5)中设有隔热环(6),所述隔热环(6)的外径小于轴套(2)内径,轴套(2)外侧设有轴承(3),轴承(3)下端设有贯穿舵轴(1)和轴套(2)的销钉(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