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02000A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910175252.7
申请日:2009-11-2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G01R31/12
Abstract: 一种变压器局部放电的相控超声定位方法,用于对局部放电故障进行监测和定位。其技术方案是:它采用置于变压器两个不同位置的相控阵超声传感器接收局部放电源发出的超声宽频信号,并形成阵列模型,然后应用宽频阵列信号处理算法中的宽带聚焦算法将两个相控阵超声传感器所接收的宽带信号转换成窄带信号,再应用窄带测向算法对两窄带信号分别进行波达方向估计,最后应用交叉定位算法确定局部放电的具体位置。本发明同时还给出了定位系统。本发明不仅可对变压器内部局部放电实施在线精确定位,而且所用定位系统结构简单,方法简单易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10227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83130.4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H02J13/00 , H04L41/0677 , H04L41/06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号路径追踪的电网二次系统故障定位方法,基于智能变电站的三层两网架构,其中,包括以下步骤:S1:故障定位网络搭建:以设备端口为最小单元搭建故障定位网络;S2:网络数学模型参数初始化:描述系统物理接线及交换机内部转发机制的信息传输关联关系;S3:传输路径追踪:通过布尔矩阵对不同类型信号传输过程所经过的端口号进行迭代,找出信息传输路径;S4:故障点定位:基于系统设备故障报警信息,确定故障路径和非故障路径,从而实现系统故障点定位。本发明故障定位精度高、故障识别范围广、定位时间短和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049727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684349.6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试验机器人自动化对接系统与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上设置有对接体和对接口;GPS定位模块,用于对开关柜进行GPS初步定位;Aruco码,张贴在开关柜上;相机,用于识别Aruco码并完成定位;运动系统,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状态;视觉精准定位系统,用于通过识别开关柜上张贴的Aruco码进行机器人和开关柜的相对坐标估计,完成机器人的相对位姿估计,根据相对位姿估计的结果控制运动系统调节机器人运动状态,完成机器人和开关柜的精密对接。本发明解决了采用GPS系统和INS系统对电力试验机器人与开关柜进行定位的精准性不高,无法满足精准对接的要求的问题,实现了机器人与开关柜之间mm级的精准对接。
-
公开(公告)号:CN112420400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57861.X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H01G11/84 , H01G11/86 , C08J3/075 , C08L29/04 , C08K3/28 , C08K3/04 , C09D187/00 , C09D5/24 , C08J7/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疏水、自修复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选用聚乙烯醇、硝酸、碳纳米管制备水凝胶,选用多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制备疏水悬浮液,通过将由表面改性石墨烯和表面改性碳纳米管组成的疏水性悬浮液喷涂到水凝胶电解质的两侧,制备了超疏水性电容器。本发明超级电容器具有出色的自清洁能力,良好的耐磨性和可靠的自修复能力,而且避免了传统超级电容器多层移位的问题,并且成本低,制备方式简单,为超疏水性和灵活的能量存储的组合提供了新的策略,使其可能在户外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083721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854609.0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核电站交流配电调试智能机器人,包括移动底盘、框架式机械手和检测平台,所述移动底盘的底部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处螺栓固定有左轮电机和右轮电机,所述左轮电机的输出轴上螺栓固定有左驱动轮,所述右轮电机的输出轴上螺栓固定有右驱动轮;所述移动底盘底部的四个拐角处螺栓固定有第一辅助滚轮。本发明中,该核电站交流配电调试智能机器人,通过检测平台可以对设备进行调试,通过移动底盘的设置,移可以对调试后的设备自动进行位置调节和角度调节,通过框架式机械手可以对位置调节好的设备自动进行提升和推送到设备安装架内,实现了设备的调试、移动输送一体化完成,极大化的提高了设备的调试安装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314777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250635.5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氧/酸酐固化物交联分子模型构建及其玻璃化温度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仿真软件中构建包括环氧树脂基体单体、酸酐类固化剂单体分子和一次交联分子的混合物分子模型;(2)对(1)中所构建的混合物分子模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3)根据环氧树脂基体与酸酐类固化剂固化反应机理,采用perl语言编程实现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自动固化交联;(4)采用直线拟合法和均方位移曲线法共同获得其玻璃化温度。本发明提供的建模思路与实际环氧固化交联机理基本一致,可准确得到环氧/酸酐固化物的真实交联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该模型的玻璃化温度提取方法,准确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967078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510232757.8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贵州电网公司六盘水供电局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双回路输电线路脱冰跳跃的相间间隔棒和配置方法。相间间隔棒由吸振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吸振装置分别经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与两相输电线连接;第一连接装置由挂板、绝缘子和长度可调节的液压阻尼器组成;绝缘子一端经所述液压阻尼器连接所述吸振装置,其另一端经所述挂板与输电线连接。配置方法包括设定相间间隔棒长度及调节范围、选择吸振子数目和型号、设定相间间隔棒安装位置和数目等步骤。相间间隔棒可以自适应调节长度,减少对导线形状改变及间隔棒与导线连接处的载荷,提高线路使用寿命。它通过中空结构,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间隔棒的长细比,提高间隔棒的抗压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29312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84817.5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1209 , G01S3/8003
Abstract: 一种电气设备局放源测向装置,包括正方形传感器阵列和光学测量系统,所述传感器阵列的每个阵元包括球形外壳、设置于球形外壳中心的正方体重块和六个缠有光纤的弹性柱体,六个弹性柱体平均分为三组,每组的两个弹性柱体同轴,三组弹性柱体的轴线两两垂直且经过球形外壳的中心,其中两组弹性柱体的轴线分别平行于传感器阵列的两条垂直边,每个弹性柱体的一端粘结在正方体重块的一个面上,另一端顶在球形外壳的内壁上,每个弹性柱体上的光纤的一端设有法拉第旋转镜,另一端与光学测量系统连接。本发明采用光纤同振式矢量阵列传感器对局放进行测向,不仅频率响应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而且具有体积小,适应性强,对设备影响小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825527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178834.0
申请日:2016-03-2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G06T7/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绝缘材料闪络后表面微观形貌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绝缘材料进行闪络放电实验,获取所述绝缘材料的AFM表面形貌图;步骤2:将所述绝缘材料的AFM表面形貌图转换为灰度图像;所述灰度图像的尺寸为m×m;步骤3:用分形法或多重分形法对所述灰度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分形参数;步骤4:根据分形参数定量分析所述绝缘材料闪络后的表面微观形貌。本发明将灰度法、分形理论及AFM微观观测手段结合来分析绝缘材料闪络后的表面形貌,三者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分析结果更加有效、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3529365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310427664.1
申请日:2013-09-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G01R31/12
Abstract: 一种电气设备油中局部放电超声直达波识别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对测得的电气设备油中局部放电超声信号进行处理,并提取可以区分局放超声直达波与混叠波的特征参量,然后将这特征参量数据作为经仿真数据训练后的BP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量,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判断该超声信号是直达波还是混叠波。本发明以局部放电超声信号的峰值因数、分形盒维数和最大李雅普指数作为特征参量,并将它们与BP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实现了局部放电超声直达信号的有效识别,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准确判别局放信号是否为直达波的问题,为油中局放的准备定位奠定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