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9336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03529.3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住人口生成率估算方法,步骤1),数据准备与处理;步骤2),建筑数据与手机信令数据的耦合;步骤3),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探究随空间位置不同而变化的居住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回归模型系数即为不同居住建筑的人口生成率数值。本发明利用居住人口与土地利用关系建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虑了不同建筑物居住人口生成率的差异,通过信令数据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人口生成率数值,以期为规划年居住人口分布预测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978224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910031098.X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析获取不同性质建筑的交通出行率的方法,包括步骤:首先,处理手机信令数据获取出行量,统计研究区内的土地调查数据,并将出行量与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总面积保存为列表形式。其次,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时间、不同出行目的、不同建筑类型的交通出行率。然后,具体通过统计不同交通小区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总面积和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获得的交通出行量,根据通勤人口密度与交通可达性将不同的交通小区进行聚类分析,最终针对每一类交通小区进行多元统计回归分析,确定不同特征、不同建筑类型的交通出行率。本发明实现了不同性质建筑的交通出行率获取,并以此预测出规划年的交通出行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1414668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010155647.7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WEB路径规划和时间约束条件的社区划分方法,基于WEB地图服务提供的路径规划功能,获得目标区域内各网格区域几何中心位置之间、分别对应预设各出行方式下的最短出行时长,进而获得各网格区域几何中心位置之间的最优通行时长,然后构建复杂网络数据集;再据此进行复杂网络社区划分计算,同时考虑实际应用中,涉及各社区内出行最大时耗限制的问题;如此通过出行时耗的关联网络分析,对目标区域进行具有时间约束限制的多层级复杂网络社区划分,并最终提供技术手段对每个社区的出行特征进行了可视化表达,从而为城市规划相关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决策支撑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41466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155647.7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WEB路径规划和时间约束条件的社区划分方法,基于WEB地图服务提供的路径规划功能,获得目标区域内各网格区域几何中心位置之间、分别对应预设各出行方式下的最短出行时长,进而获得各网格区域几何中心位置之间的最优通行时长,然后构建复杂网络数据集;再据此进行复杂网络社区划分计算,同时考虑实际应用中,涉及各社区内出行最大时耗限制的问题;如此通过出行时耗的关联网络分析,对目标区域进行具有时间约束限制的多层级复杂网络社区划分,并最终提供技术手段对每个社区的出行特征进行了可视化表达,从而为城市规划相关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决策支撑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193369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1603529.3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住人口生成率估算方法,步骤1),数据准备与处理;步骤2),建筑数据与手机信令数据的耦合;步骤3),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探究随空间位置不同而变化的居住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回归模型系数即为不同居住建筑的人口生成率数值。本发明利用居住人口与土地利用关系建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虑了不同建筑物居住人口生成率的差异,通过信令数据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人口生成率数值,以期为规划年居住人口分布预测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79662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26722.9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6Q10/0637 , G06Q5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高铁站影响区规模预测方法,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选取较成熟已建成运营的高铁站点分析其特征数据;步骤2),节点‑场所指标体系构建;步骤3),指标权重确认,通过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指标权重;步骤4),将各指标数据作无量纲化处理;步骤5),评价分析被选取高铁站点的节点价值和场所价值;步骤6)回归分析,得出节点‑场所模型,用于预测新建高铁站的影响区规模。本发明根据高铁站自身情况结合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确定,评价各站点的节点价值和场所价值,并建立回归模型,能够较为精准的预测高铁站的场所价值,为规划和新建的高铁站影响区规模预测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547057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25819.0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借助导航数据的道路交织行为识别及合理性分析方法,涉及道路交织区分析技术领域,所述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导航数据库中获取城市道路的导航信息和地图信息;将城市地图划分为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栅格,对划分后的城市地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从城市地图上选取两个栅格,将栅格的中心点作为选取点,本发明通过对城市地图进行划分,能够提高对城市道路的交织区选取的随机性和全面性,减少选取样本的极端情况的出现,同时对交织区的行为进行细致计算分析,使分析结果能够提高与城市道路交织区的实际交通情况的贴合度,以解决现有的城市道路交织区的交通情况分析不够精准,分析结果不具代表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47057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525819.0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借助导航数据的道路交织行为识别及合理性分析方法,涉及道路交织区分析技术领域,所述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导航数据库中获取城市道路的导航信息和地图信息;将城市地图划分为若干个相同大小的栅格,对划分后的城市地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从城市地图上选取两个栅格,将栅格的中心点作为选取点,本发明通过对城市地图进行划分,能够提高对城市道路的交织区选取的随机性和全面性,减少选取样本的极端情况的出现,同时对交织区的行为进行细致计算分析,使分析结果能够提高与城市道路交织区的实际交通情况的贴合度,以解决现有的城市道路交织区的交通情况分析不够精准,分析结果不具代表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98880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35297.5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公共交通方式优势出行距离确定城市用地规模的方法,方法包括步骤:根据预先调查获得的居民出行特征,获得不同交通方式的居民出行比重随出行距离的关系特征;以手机信令大数据为基础,制作格网起终点分布图,进一步获取不同距离段的出行人次的频次图;将不同出行距离段的各类交通方式所占比重与不同出行距离段的出行人次相乘,得到不同交通方式在各距离段的出行频次及其曲线;最后以公共交通出行占优的距离区段,作为确定合理城市规模的依据。本次发明结合居民调查数据和手机信令大数据,通过交通视角下的出行距离量化分析和优势距离判定,为科学制定公交导向型城市的合理规模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15389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44346.7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6F16/2458 , G06F16/29 , H04W4/20 , H04W4/021 , G06Q10/10 , G06Q10/04 , G06Q50/26 , G16Y20/10 , G16Y20/40 , G16Y40/10 , G16Y40/20 , G16Y40/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不同用地类型单位建筑面积就业岗位数的方法、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基站服务范围及用地建设情况确定研究单元,即基站集聚小区;2)根据手机信令数据统计获取基站集聚小区范围内的就业岗位数;3)根据土地调查数据统计各基站集聚小区内各类用地的建筑面积;4)对基站集聚小区进行多元统计回归分析,确定不同用地类型的单位建筑面积就业岗位数。本发明实现了不同用地类型的单位建筑面积就业岗位数获取,可针对各城市具体情况使用与动态更新,以指导城市规划人口规模及分布预测、交通需求预测等。
-
-
-
-
-
-
-
-
-